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庆油田萨南东部过渡带注CO2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88年大庆油田在萨南东部过渡带开辟了注CO2试验区,1990年至1995年底先后对葡I2油层和萨Ⅱ10-14油层进行了非混相CO2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两次试验均采用先进行前期水驱,尔后进行水,气交替注水方式,CO2气体注入总量各为0.2PV左右,矿场试验用的CO2是大庆炼油厂的副产品,纯度为96%,这两次矿场试验结果表明,降低了水油比和水驱剩余油饱和度,采收率提高6.0%OOIP,每增采1td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复杂小断块轻油油藏CO2吞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要分析了江苏富民油田(以下简称FM油田)富46(以下简称F46)断块生产井F48进行CO2吞吐的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结果,室内长岩心吞吐试验结果表明,CO2吞吐最佳注入量为0.2~0.3PV,可增加水驱残余油采收率10%以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控制CO2注入量(〈121.3×10^3m^3)浸泡期(7天)返排速度(〈50m^3/d)及提高注入速度可获得最佳的吞吐效果,但第二周期吞吐效果远不如第一周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复杂小断块轻油油藏CO_2吞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分析了江苏富民油田(以下简称FM油田)富46(以下简称F46)断块生产井F48进行CO2吞吐的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结果。室内长岩心吞吐试验结果表明:CO2吞吐最佳注入量为0.2~0.3PV,可增加水驱残余油采收率10%以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控制CO2注入量(<121.3×103m3)、浸泡期(7天)、返排速度(<50m3/d)及提高注入速度可获得最佳的吞吐效果,但第二周期吞吐效果远不如第一周期吞吐效果好,这可以用增加采油量和换油率(CO2利用率的倒数)来评价。现场试验采用管线输送和液态注入工艺方法,实施后,F48井初期日增油8t,有效期14个月,累积净增油1500t,投入产出比为1∶5.82,内部收益率89%。证明CO2吞吐技术在低渗透复杂小断块轻油油藏运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低碱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界面张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虑到中原文明寨油藏高温、高矿化度、高钙镁含量的特点及注入水的高pH值(8—9.5),选择含有低浓度(0.025%)Na2CO3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S溶液为驱油剂,考察了该体系与文明寨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在天然岩心上进行了驱油实验,在水驱基础上使采收率提高了10%和7.6%。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WPS活性剂驱油机理、室内研究及矿场试验情况。驱油机理的本质是降低界面张力,使残余油膜、油珠易于变形,降低流动体系的粘度,改善两相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室内研究确定了WPS驱油剂矿场试验浓度不应大于0.4%,其浓度在0.1%~0.5%间时与南28-1井组地层水配伍。现场试验进行六个月来,注入井注入压力稳定,对比油井含水下降了2.2个百分点,平均日增油10.1t,原油中烷烃和重质组分共增加17.22%。试验结果表明:对均质性较好的油藏进行WPS驱能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孤东油田馆陶组油藏三元复合驱油矿场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以根  王友启 《油田化学》1994,11(2):143-148
本文介绍了我国首例碱-复合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的全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油剂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能和很强的驱油能力,在水驱开采末期能大幅度降低油井含水,提高原油采收率达11.6%,采出水驱残余油的26.0%。  相似文献   

7.
低碱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驱油临界面张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普春  康万利 《油田化学》1998,15(2):150-154
考虑到中原文明寨油藏高温、高矿化度、高钙镁含量的特点及注入水的高PH值(8-9.5%),选择含有低浓度(0.025%)Na2Co3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S溶液为驱油溶液为驱油剂,考察了该体系与文明寨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在天然岩心上进行了驱油实验,在水驱基础上使采收率提高了10%和7.6%。  相似文献   

8.
适用于大庆油田的天然混合羧酸盐ASP驱油体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李干佐  田根林 《油田化学》1999,16(4):341-344,392
针对酸值为0.1 mg KOH/g 的大庆原油,通过相态研究和界面张力测定进行配方初选,通过稳定性测定进行配方调整,得到了以天然混合羧酸盐SDC为表面活性剂的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1 .2% 复碱( 质量比1∶1 的Na2CO3 + NaHCO3)+ 0.6% SDC5+ 0 .5% 植物胶( 苎麻胶) + 0 .16% HPAM( BP7) 。此体系与大庆原油间的最低瞬时界面张力为5 .93 ×10- 4 mN/m 。在室内用两种填砂管模型进行驱油实验,得到的采收率为18 .8 % 和19.1 % ( OOIP),注入1 g SCD5 驱出原油138.3 mL。  相似文献   

9.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油层注聚合物试验区为高渗透、高饱和度、高粘度、非均质严重的正韵律亲水疏松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已有21年历史。到1992年,综合含水达90.8%。本文介绍了应用三次采油数模技术,针对油藏特点进行水驱历史拟合、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和注入方式优选及效果预测的方法和结论,为该区聚合物驱现场实施方案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矿场试验两年的变化情况与数模预测的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体系的界面张力。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对兴1块驱油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降低界面张力起重大作用,而聚合物则影响甚微;单纯碱剂或碱浓度小于0.5%的复合配方不能使兴1块驱油体系界面张力降至超低。初步得出了兴1块复合驱配方,其中二元配方为:(1.5%~2.0%)Na2CO3+(800~1000mg/L)Mo-3000;三元配方为:(1.5%~2.0%)Na2CO3+0.2%ADF4(或LH)+(800~1000mg/L)Mo-3000。它们均可将体系界面张力降至10-3mN/m数量级,为该区块复合驱数模及矿场试验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采油增产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微生物注入油藏,滞流在油藏岩石孔隙中的微生物发生生化反应,可产生表面活性剂、溶剂、醇类、可溶气、酸和聚合物等。这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通过降低原油表面张力和粘度,可提高岩石孔隙介质中原油的流速,增强洗油和驱油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该技术在国内、外老油田三次采油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世界稠油资源的分布及其开采技术的现关与展望   总被引:42,自引:8,他引:42  
介绍了世界稠油资源及近年来国内外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稠油开采技术包括热采(蒸汽吞吐、蒸汽驱、火驱、SAGD、FAST、SAGP等)和冷采技术(碱驱、聚合物驱、碱加聚合物驱、化学吞吐、露天开采、螺杆泵携砂开采等)。应根据油藏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开展稠油热采和冷采技术,并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浅薄稠油热采吞吐进入中高周期开发阶段,吞吐效果变差,热效率降低。为了提高高周期开发效果,充分利用热能,根据该阶段生产特点,研究应用了合理有效动态配汽技术、弱淹层、中淹层利用时机优选技术和中厚层挖潜技术。措施实施后,稠油中后期开采热能利用率提高,油层、井筒热损失降低,稠油实现了持续稳产,吞吐技术指标提高,热采综合递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气钻井气体回收设备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然气钻井过程中,井筒返回至地面的携岩天然气直接放燃,这样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为了回收井筒返回至地面的携岩天然气,研究了天然气回收工艺,设计了由一级分离器、二级分离器、缓冲罐和过滤器组成的回收设备。一级分离器起预分离的作用,具有分离效率高、防粘壁、防返混的特点;二级分离器利用导叶式旋分管做分离元件。两级分离器能够除净气体中粒径大于7μm的钻屑颗粒。一级和二级分离器均采用液体输送方式进行连续排料。过滤器选用了外层玻璃纤维滤芯加内层金属纤维滤芯的双层复合滤芯,过滤分离效率可达99.8%以上,能够除净气体中粒径大于5μm的钻屑颗粒,可以保证过滤后的气体达到压缩机的进气要求。该回收设备不仅适用于天然气钻井中的携岩天然气回收,同时适用于其他气体钻井过程中携岩气体的净化和回收。  相似文献   

15.
浅层稠油热坑道内开采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坑道采油技术是稠油开发的一项新技术,主要利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的原理,通过油砂层下面的巷道系统向油砂层中钻水平井进行热力采油,对开采特浅层、超稠油油藏和进一步提高稠油采收率(可达50%以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坑道采油技术在国外稠油油田的应用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加拿大阿尔伯达油砂技术研究局利用竖井和坑道进行的UTF采油工艺以及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技术,并介绍了与常规稠油开采方法不同的坑道内钻井施工,为国内开发稠油油藏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6.
油田的开发方式决定着油气采收率的高低,该文从这个高度出发,阐明了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的本质特征,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油田开发方式。油田开发的历史,也是油田开发方式不断发展、不断革命的历史。从人类社会对于石油的需求以及油田开发方式的发展趋势来看,三次采油将成为21世纪普遍工业应用的主导开发方式。这是因为三次采油作为一种开发方式,它可以把油气采收率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且是二次采油(注水开发)所不可能达到的。实现开发方式的转变(革命)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也应该成为当务之急,三次采油是对废弃储量的再利用,应减免资源税。在管理层,应对人才、资金、装备等方面加强投入或引进,采取激励科研人员的政策,对有前途的“不成熟技术”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微生物采油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迫在眉捷。国内各油田和一些研究单位已开展相当规模的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和试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可适合于一定的油藏范围,但目前仍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分析该项技术的特点和国内研究现状,指出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存在的问题,并论述其今后发展方向。参49(汪卫东摘)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油田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淦 《新疆石油地质》1997,18(2):184-188
继利用天然能量进行油田开发的一次采油之后,在20世纪以注水保持油田能量为主的二次采油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二次采油技术,从实践到理论日臻成熟、完善,但二次采油所获得的原油采收率仍然比较低,于是三次采油的方法应运而生.三次采油以改变驱替介质的性质为特征,旨在进一步采出油层中的剩余油.20世纪后期三次采油方法的出现和发展,预示着21世纪油田开发还将有革命性的变化.为使三次采油成为未来世纪的主导开发方式,必须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性课题:提高驱替介质的驱替性能,降低驱替介质的成本;开展强化三次采油的技术和工艺研究;解决产出液处理技术;建立三次采油注人系统及集输系统.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本厂技术人员通过积极探索、研究、技术攻关,先后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驱、微生物驱和聚合物驱三次采油技术。但如何在现有生化处理采出水的基础上,进一步处理和有效调控,实现采出水达标回注,提高原油采收率,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本文阐述的是将生化处理后的采出水通过生物和化学改性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提高稠油采收率室内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辽河稠油区块和江汉油田油水样中分离的4株本源微生物,对江汉王新斜3稠油样的微生物作用进行了详细测定和分析。比较微生物作用前后的原油组成,发现4种菌种均能不同程度地作用长链烷烃、芳烃,且混合菌较单一菌效果好,并同时生成大量具有生物表面活性的羧酸、酯、酮和醇类物质。粘度测定结果表明,混合菌能使江汉、南阳等地原油粘度明显降低。模拟试验表明,4种微生物及混合菌种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