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城乡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着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县域范围内城乡空间结构变化更为突出;同时关注城乡空间发展的演变进程,研究其内在作用机制和发展趋势正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当前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城乡空间发展趋势下,城市空间与乡村空间的最佳效率匹配,是解决城乡空间发展失衡的新视角.因此文章从空间效率视角审视县域城乡空间,通过梳理城乡空间效率体系,重构“人居空间—产业空间—生态空间—城乡空间”,探讨在县域范围内产业—人居—生态空间的最优匹配模式,实现“生活—生产—生态”的发展模式,最终建构从“企业联动—产业循环—产业空间—人居空间—城乡空间”的城乡空间体系,实现合理的产业格局、空间发展模式,促进县域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单一城市化模式导致城郊地区价值流失严重,城乡空间发展呈现简单趋同和无序蔓延趋势。“重形态、轻产业”是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对国内外城郊产业与空间发展的相关研究分析可知,农业多功能发展有助于实现城郊最优价值。本文在对郑州城乡结合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郑州城郊农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及不足,揭示出“经济、生态、社会”农业多元价值观下农业产业集群是郑州城郊农业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捉业集群引导下城乡结合部空间优化策略,通过构建具有多功能的产业空间体系,形成城乡良性增长边界,最终实现有差别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展安  陈成 《城市建筑》2014,(8):15-15
在生态文明建设指导下,通过对空间功能化、城乡网络化、土地集约化,构建“三网五区”对城乡空间要素进行重组,促进城乡要素高效、合理、公平流动,构建一个覆盖全域、城乡一体、互动发展的网络化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空间计量分析模型,就我国31省份城乡一体化程度进行测度,并对城乡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相关,城乡一体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其经济发展水平实现较快提升。区域经济增长和城乡一体化在相邻省份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相关性。城乡人口融合、城乡基础设施融合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应实施有差别的城镇化政策,推动城乡产业、人口、基础设施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张沛  杨欢  张中华 《华中建筑》2013,(10):85-88
城乡一体化即城与乡共同促进、共同发展,要求摒弃以往的“城市中心”发展论,更多关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互动联系.乡村空间是城乡空间中的“弱势空间”,以往的研究大多重“城”轻“乡”.该文立足乡村空间发展,研究乡村空间的特征、空间演变过程及动力机制,解读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互动过程,探讨西部乡村地区凭借外部推动力激发内部自生长力的发展模式,试图搭建城乡互动平台,提出西部乡村地区双向螺旋式发展模式,最后以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乐都县乡村地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村镇聚居空间撤并建构了新的城乡空间秩序,对城乡互动、一体化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以苏锡常城镇密集地区为例,阐明2000年以来该地区村镇撤并的阶段特征,分析在城市化力与自上而下的行政外力交替主导下村镇空间撤并的模式及问题,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揭示村镇撤并核心价值观向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转变的需求,提出村镇聚居空间撤并工作的适宜性发展趋势及其组织流程、内容和方法,促进村镇聚居空间撤并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内涵式的发展过程中,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扩充城市空间容量,建立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以及城市防灾救灾综合空间体系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选择地下空间的必要性、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现状基础上,对未来地下空间向大深度发展、大深度到浅深度的一体化设计、综合防灾能力的提高、地下设施更新技术几方面的发展动向做了详细的论述。对我国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共生理论引入城乡一体化研究中,提出了共生理论指导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单元组织、互补联系、一体发展的特征,同时以蔡家坡地区为例,根据不同城乡共生条件提出了城乡空间发展的三种模式:组合单元模式、城乡互动区模式、空间转移模式,以此来引导城乡共生关系的形成与演进,进而推动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陕北资源型城镇城乡一体化规划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对陕北地区城镇特点的分析,试图应用城乡空间统筹的原则和手段,有效整合当地城乡空间,达到城乡空间协调发展的目的。并希望借延安市志丹县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实践研究,为陕北及邻近地区新兴资源型城镇的城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县域城乡一体化规划:空间与功能组织优化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比较分析县域城乡一体化的特殊性,明确县域城乡一体化规划中空间分析与功能组织核心内容的现时弊端,肯定空间分析的综合性及城乡功能组织的协调性要求的基础上,以安徽省郎溪县为例,构建县域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综合评价体系,从乡镇和行政村两个维度对县域空间进行评价,并引导其形成系统的空间结构;结合郎溪县的区域定位和自身特色,梳理形成与空间结构相对应的县域城乡体系及功能组织网络,落实对城乡二元在空间和功能上的统筹引导与组织。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以来,英国实施了新的空间规划体系,对整个规划思路和框架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革。这一新的规划体系摆脱了早期规划对乡村发展的制约,打破了对乡村认知简单化的观念误区,以空间为对象,给予了乡村平等的发展机遇。该体系特征可有效应对目前英国乡村发展所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在以发展为主的普通乡村地区和以保护为主的国家公园区域都有很好的实践应用。通过了解英国新空间规划体系对乡村发展的意义,我们可从理念和操作方法两个层面反思中国现有规划体系,为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乡发展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是国家指导空间布局的系统性前提。本文系统梳理台湾地区空间规划体系的几次重大变动,重点解析其中体系改革和体系构建两阶段法律体系、层级体系和空间管制的转变趋势。研究指出,二战后台湾地区的空间规划发展是从建设空间向全域空间、从城乡分治向城乡统筹进行的全盘整合过程,表现为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国土"规划的循序发展。最后,文章基于台湾地区经验,从观念树立、法理保障、体系完善三方面对大陆深化空间规划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规模的城市综合体建设伴随着城市空间集聚和扩散,积极推动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空间向集约化、多中心模式转变。城市综合体复合了办公、居住、商业商务等多种功能,成为推动城市空间格局调整的有效动力。在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建设中,要做好城市整体空间影响的论证工作,突出其凝聚核心的效应,应从功能用地与交通整合的角度进行城市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有效组织片区功能用地布局的协调发展,并着力引导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张云路  马嘉  李雄 《风景园林》2020,27(1):25-29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其中的重要支撑专项之一,须充分响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从"多规合一"和"城乡统筹"视角进行合理转变。以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引,从规划路径和规划管控两大方面,针对传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如何适应当前城乡绿色空间优化需求进行规划模式探索。在规划路径方面,提出借助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确定规划的流程、层次、内容、技术。在规划管控方面,提出呼应"多规合一"发展要求,构建多民众参与、多部门合作、多渠道沟通的城乡绿地管控体系。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路径和稳定完善的管理机制,支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绿色空间的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蝉鸣 《室内设计》2012,93(2):42-48
乡村是最基本的生存空间和社会主体,促进乡村发展是城乡统筹规划的核心。本文引入"乡村经营"理念,以四川省开江县城乡统筹规划为例,明确经营乡村的资源条件和重点解决问题;并从经营的空间统筹出发,强调乡村发展的空间全覆盖与区域联系。本文分县域、城市规划区和跨域统筹思考经营乡村的策略与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16.
张家睿  袁媛 《规划师》2012,28(7):82-86
珠三角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在取得重大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其公路交通高速发展,轨道、铁路与航空等交通方式比重较少,综合客运结构失衡;以公路为主的空间扩张导致了城乡"蔓延式"发展,无法适应后工业化时代的需求。"公交时代"要求社会经济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珠三角轨道交通发展逐渐以轨道交通为主导构建公交网络,以大运量的公交为主导,适应城乡统筹发展趋势,形成多中心、集约化的城乡格局,对珠三角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持续增长等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空间规划的理论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子张 《规划师》2006,22(7):87-90
近年来,我国城市空间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对于成果应用的研究比较薄弱,其不足表现在研究成果多为总结性、描述性和一般性,基础性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寻求适宜于中国发展需要的城市空间结构增长模式及其规划调控机制,是将来城市空间研究的重点.应积极探讨新的城市空间规划技术方法,从城市空间设计转向城市空间政策的制定,开展城市空间规划的比较研究,进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8.
空间布局和管制同为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后者对于空间利用、安全和发展意义更为重大。从空间要素和管制出发,结合上海区(县)域总体规划中涉及的相关编制内容和特点,分析空间管制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探讨,以期从区域、总体层面,更加有效、科学地指导各类城市空间要素的规划控制和管理实施。  相似文献   

19.
城市增长边界的效能及对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国恩  张媛媛 《规划师》2012,28(3):21-27
行政区划是政府间关系的直接反映,行政区划变更意味着空间支配权力的调整。城市增长边界(UGB)是在城市建设地区和限制开发地区之间划定的界线或区域,用于限制城市发展规模、界定城市建设范围。城乡规划的范围和工作内容与城市行政区及其调整具有密切关系。基于此,研究根据1978年以来我国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权利变化格局,简要分析集权格局和分权格局对城市发展的不同作用,引用UGB在土地供应限制、土地用途限制、开发建设时限限制三方面的效能原理,探讨三种效能对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重点解析UGB划定和行政区划调整在城市发展空间拓展、区域空间优化重组和城市发展时序控制、区域发展统筹等方面的共同作用,诠释行政区划调整与UGB划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规划》2020,(2):59-67
<正>1.何谓"端凝"中国城市人文规划实践,善于将空间经营措置与人心体验紧密结合,使得城市人文空间秩序下蕴藏一种人的内心体验与感受,不同的人文空间有着不同的体验行为。"端凝"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方式。"端凝"原指端正认真、注意力集中;古人将之应用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重在通过端正场所秩序而聚景凝神,以达到在人文空间中修身正心的目的。如"端凝以观物变"、"人钟山水之秀,必端凝爽哲"等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