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历史文化名城是北京四大功能定位之一,保护北京的历史文化已成为全北京乃至全国人民的一个重大任务.任何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都是"生长"出来的,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毁坏,悔之莫及.传统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文脉,集中体现了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质,是世界上现存最伟大、最长的城市中轴线,堪称"世界奇葩".它始于金代,元明清正式形成,全长7.8公里,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穿过紫禁城、皇城,连接内城、外城.13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描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万贾云集,人文荟萃",并惊叹其为"举世莫能与比".如此奇观,有着重要的保护价值,进行有效保护已成为公众共识.北京的"中轴线申遗"工作正顺应了历史潮流,旨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北京这条不可或缺的文化之脉.  相似文献   

2.
北京城市中轴线是一条独一无二的中轴线,它所承载的历史人文价值与所担负的城市发展任务同样沉重。如何在悠久历史传统的空间载体与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核心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本项城市设计的难点与关键所在。中轴线的职能定位中轴线记载着城市生长的痕迹,浓缩了城市发展的历史,映射着城市独特的文化,其主要职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功能发展轴:中轴线的形成是城市功能拓展在空间上的投影,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与功能复杂度的加剧,中轴线也随之延伸,如同一把标尺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各个不同时间断面。视觉景观轴:中轴线在视觉上的局部或整体…  相似文献   

3.
作为北京城市脊梁的中轴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和内涵丰富的城市规划思想.《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轴对称的基本架构为北京这个恢弘城市的规划格局和空间营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中轴线严整有序而又富于变化,由一系列代表不同时代特征的建筑物和建筑群体构成,是一条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长廊.梁思成先生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都,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座伟大的城市中,中轴线作为统领城市规划建设的骨干,无疑是城市空间之魂。中轴线不仅串联了丰富的文保资源和历史街区,也体现了北京作为现代都市的发展成就,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中轴线的保护、整治和开发、利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城市之轴的核心区域,方案充分体现了文化性、市民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为公众提供了文化休闲的公共领域,而成为辽东湾的"客厅"。设计引入传统筑城营国的理念,将中国传统城市空间轴线的原型,物化为起承转合的空间序列组合,贯穿城区南北的主轴线,形成了城市的主框架,城市格局由此生长而来。设计方案从辽东湾的地域特征入手,因循自然板块和水系形成以中轴线上的城市文化展示馆为核  相似文献   

6.
<正>老北京的中轴线从永定门至钟楼全长7、8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中轴线誉为北京城的"脊梁"。中轴线两侧有很多古迹建筑,如鼓楼、皇宫、广场、城门楼等,这些建筑采用了各种天然石材数万平方米和数万件石材制品,例如石狮、石马、桥护栏、纪念碑等。作为中轴线上重要的地标性建筑,"新天桥"已于2013年12月下旬复建完工,与其两侧原有石碑一起亮相,从而结束其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03,(10)
北京在21世纪的国际大都市中必将成为世界级的文化中心城市。北中轴线应建成城市的文化轴,强化北京城市文化的特色和国家文化中心的地位,增强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体现世界文化中心城市应有的风采。(1)规划方案突破《征集书》的要求,将B区和C区的部分功能加以置换,结合森林公园,在东西两侧分别安排会展中心区和奥林匹克场馆区,以保持中轴线的开敞性,充分利用五环路以优化赛场区的交通条件。(2)B区在奥运会期间将整体保持为开敞的城市公共绿地和城市广场,为奥运会期间举办大型公共集会活动和大规模人流疏散、临时停车留有充足的空间,以…  相似文献   

8.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作为对北京城市以中轴线为特色的建筑美学之自然延伸,是北京城市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时代与民族之美”、“功能与形式之美”、“统一与均衡之美”、“理性与情感之美”以及“抽象与象征”等多维视角展现了鲜明的“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审美特色,这种特色既是对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美学和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续,也是对于西方现代建筑审美特色的积极借鉴,同时也表现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建筑设计的美学意义在于其作为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世界建筑的重要文化事件而为世界各国在文化信仰、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平等对话,实现多元文化交流互补提供一个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轴线是北京旧城规划设计的精髓。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中轴线上具有文化内涵的场所有些已不能满足现代需求,且历史感日渐退化。以传统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广场为例,从遵循北京旧城整体布局的中轴空间营造、中轴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展示、历史场所氛围的塑造、多种功能需求的满足4个方面进行解读,探讨了城市中轴线场所有机更新在历史文化价值颇高的地块的具体应用,指出渐进式"微更新"是旧城环境改造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市历次总体规划中,长安街和中轴线作为北京重要的城市轴线被给予重点关注,但是对于两条轴线产业发展状态的定量分析相对不足。以经济普查的微观个体企业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两轴"范围进行界定,并分析"两轴"产业特征及产业空间集疏规律。结果发现:(1)"两轴"核心区域在北京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长安街轴线;(2)"两轴"的经济活动强度存在明显的"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空间特征,且空间发展不平衡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3)"两轴"出现了金融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建筑色彩是体现城市形象,展现城市风貌最直观的因素之一。一个城市究竟该以什么样的颜色展示给世人,已经成为近年来大量设计人员研究的重点,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滞后于城市建设,比较典型的问题有,单体建筑各自为政,造成了噪色污染;城市在色彩定位上还存在着"暴发户"的心理倾向。该文结合昆明市北京路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对北京路建筑色彩规划内容和设计方法进行介绍分析,最终提出昆明市北京路建筑色彩控制要求,为昆明整个城市的城市色彩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和思路,并提炼了规划设计当中所获得的经验以期为其他同类城市色彩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中轴线承载着历史古城城市文脉的传承和变迁,活化城市中轴线对于解决城市文脉丧失、活力衰退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脉主义理论,结合历史古城城市中轴线失活的实际情况,从撷取文脉基因、移植文脉单元、塑造文脉空间、营造场所精神、传承文化风貌等方面提出了历史古城城市中轴线活化策略,并将其应用于开封城市中轴线活化实践,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吉林市是松花江流域的重要城市,其城市景观生态格局既与该流域其他滨水城市相似,又特色鲜明。从吉林市城水结构、滨水景观及水域环境三个层面入手,研究水域空间的结构布局、景观规划及生态保护路径,提出将吉林自然生态骨架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构建"山水环绕组团结构"的城市景观格局,突出"城在景中,景在城内"的水域景观特质,以及建立城水和谐关系,保护水域环境的城市景观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14.
贾嫄 《江苏建筑》2012,(3):1-3,15
文章结合明光市行政办公区中心绿轴的景观设计实践,探讨如何在行政办公区中心绿轴的景观设计中充分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体现城市特色;同时丰富城市绿地的公共功能,为公众提供环境宜人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5.
城市记忆是城市发展、变迁过程中留下的印记,它记录了城市的点点滴滴,是人们对一所城市最直观的印象表达。不同的城市有自己不同的印象,城市需要沿着记忆的长绳,去拾掇、发掘属于自己的特有元素符号,才能塑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文章首先以张艺谋的"印象系列"作品为引子,提出城市文化继承与延用中的断层现象,再通过对《城市的印象》一书中的五大塑造理论因素进行初步探索,并结合谢菲尔德、上海这两座城市的塑造实例,最后总结出绵延城市记忆、塑造个性化城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昆山市锦溪镇为例,从城镇水文化、水景观、水经济及水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以“水”为特色的规划建设引导,以期使“水”特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又好又快”的发展环境下得到发扬。  相似文献   

17.
和红星 《规划师》2004,20(12):13-15
西安市第4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将西安定位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构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的空间布局模式,对历史街区、建筑风格和色调、城市雕塑、景观小品进行设计,以挖掘城市历史内涵,凸显古城风貌,体现城市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波尔多是一座拥有独特文化遗产和特色的城市,面对时代的发展,这座独特的整体城市,一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城市功能,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另一方面需要保护城市特殊的文化与历史价值,文章通过“轻轨——城市公共空间的回归”,“河岸——城市公共空间的重塑”,“广场——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植入”,和“市场——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4个案例诠释了波尔多在平衡城市的更新,保护与发展方面,以及在传统城市中植入现代城市生活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的内容是“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老城核心区更新中的作用和价值.尤其侧重于其在更新实践中的推动或限制因素。本文的相关结论都是基于对佛山市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岭南天地)的案例研究,结论显示,“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存在部分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更新总是会遇到各地方所特有的情况,这常与“三旧”改造概念的假设前提不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城市空间中的“文化线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靖  张伶伶  戴晓旭 《华中建筑》2010,28(7):148-150
对遗产保护领域的文化线路概念进行解读,分析其核心理念,并借鉴于城市线性空间文化性的表达过程中。指出依托城市自然线性条件、强化独特线性要素、延展历史轴线以及在线性空间中植入文化主题等方式,将城市线性空间塑造为阅读城市的独特"文化线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