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晞 《建筑师》2004,(4):94-97
建筑是临时的存在[2] ——这话不是出自一个搭建临时工棚的工人之口,而是出自一个热衷于从东方哲学、流行时尚和虚拟现实中寻找灵感的日本建筑家之口。通过“临时性”的演绎,伊东丰雄在文化的层面上颠覆了建筑固有的凝固性和恒定性,令表皮拥有了海市蜃楼般的虚幻性、令空间拥有了瞬息万变的高度灵活性,令建筑拥有了在矛盾中寻求共鸣的错综复杂的多重性。而“建筑的透层化”,则令表皮取代空间而成为建筑的主体,其背后的理念,交织着现代/后现代思潮、传统日本的浮世观、以及对消费时代和后都市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裘俊 《华中建筑》2009,27(9):70-73
沿街商铺带有巨大的自发性和流动性,从本质上来说是最抗拒城市规划的。而商铺本身的装修和设计更具有自发的个性和临时性,一个个争艳的橱窗占据着城市街道的“表层”,组成了城市街道景观的丰富表皮。文章尝试以剖析日本东京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表层”研究为引线,讨论日本建筑师如何在城市背景下通过处理建筑表皮的方式,达到改善城市区域空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日本文学家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一书中写到:"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他认为不论是日本的建筑,室内装饰又或是生活器物之美,大都以"暗淡"作为条件并对光影加以巧妙的运用,形成了一个个有着阴翳的空间或角落;而西方则是一种明朗的美,他们似乎一直在驱除"阴翳",让事物看起来干净又明亮。譬如建筑,东方的建筑大都拥有大大的屋顶,其庇荫下充溢着浓"暗",西方的建筑虽也拥有屋顶,但它们只是用来遮蔽雨露,同时要求室内充  相似文献   

4.
<正>后"盒子"空间最近,日本表参道地区新建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建筑,这些"方盒子"都有一个宏伟的外观和相对谦虚的内部。建筑多数为大型时装品牌旗舰店,他们似乎把注意力集中在表皮、外观的发展,把自己看成巨型的广告。  相似文献   

5.
张希  徐雷 《世界建筑》2013,(1):112-117
针对在被消费活动和信息资讯包围的当代社会,建筑和城市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的现象,从库哈斯和伊东丰雄的理论出发,将消费和信息时代的新语境影响下的当代建筑和城市的特征总结为"断裂":包括时间和空间脉络的"断裂"、建筑与城市以及建筑表皮与内部的"断裂",并以库哈斯的"超建筑"和"广普城市"以及伊东丰雄的"临时建筑"和"流动表皮"为例,探寻了建筑与城市在"断裂"的背景下的新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6.
"白"不仅是一种色彩,它在日本文化中具有多重含义。该文通过对日本"白"文化的探究,分别从颜色、空间、时间等角度分析了日本当代建筑作品中有关"白"的设计思想,从而了解日本当代建筑艺术中关于"白"的日本特色形成之由来。"白"之于日本当代建筑,是传统审美理念的提炼升华,也是其本土文化在当代建筑上的延续与再生。  相似文献   

7.
立体主义绘画中常用的分层与叠加的手法于20世纪初开始用于建筑创作,并逐渐形成了"表皮分层""空间分层"以及"平面网格叠加"的建筑创作手法。表皮分层主要表现在建筑立面装饰中对立体主义艺术符号的提取与应用;空间分层是将分层中的平面替换为空间,即对视点或者运动方向前进或后退的间隙空间的感知;平面网格叠加是指在二维平面中多重、不同方向的网格交叠穿插,使建筑空间产生相互交合渗透的关系。试通过20世纪初曾短暂盛行于捷克的多个立体主义建筑实例的分析,来探讨和解读立体主义建筑的创作思路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5)
作为摩天大楼的发源地,芝加哥有着"现代建筑博物馆"的美名,坐落在芝加哥的许多建筑均出自世界顶级建筑师之手。其中,由伯特兰·戈德伯格设计建造的马利纳城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独特存在。  相似文献   

9.
"信箱"别墅是世界建筑节入围项目之一,位于一个海景街区之中,建筑师通过挤压和挖空的手法,来处理建筑与周围坏境之间的关系。从建筑的一端望去,房子由小小的信箱口横向和纵向慢慢扩大,包括屋顶和屋顶黑色的金属屋檐,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连续的表皮。在外墙立面上,简单统一的材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座位于荷兰鹿特丹的私人住宅。在最近的几十年以来.它已经经过了几十轮的改造。在本次委托Ooze的改造中,业主希望设计师能够为别墅新建一座楼梯,并创造更多的空间以增加一个新的厨房和卧室。回应业主的要求.设计师将一个新的表皮覆盖在老房子之上,采用实木预制板以提高建设速度。屋顶板采用特殊技术处理的木材,使其更坚固耐用,部分屋顶甚至采用了屋顶绿化处理.使得建筑新的表皮拥有了更加丰富的表情,也对环保做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11.
在建筑历史长河中,建筑师在孜孜不倦地解决人类基本生存问题的同时.始终不懈地追求着建筑之美的释放和升华。而建筑表皮则是表现建筑的重要元素。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突破和飞跃.建筑的表皮与空间产生了相对的独立性,已脱离了原有围护结构或建筑立面的概念.具有相当的自主性.表皮在建筑师的笔下被折叠、弯曲……在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之后,建筑表皮逐渐具备了结构和材料的多重性。建筑师的创意使表皮设计更加自由,为建筑学带来新的空间认知与形式表现。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20世纪金属材料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建筑表皮"日益成为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创造方式。早在现代主义建筑浪潮中,密斯等人就对建筑表皮材料和构造方式进行了透彻的实践。但传统的建构理论更加偏重表皮材料作为建筑外围护的结构属性和构造方式表达,对于非结构性的表皮则缺乏关注。近些年来随着材料科技、视觉艺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建筑表皮愈加自由可变,并成为城市中重要的信息媒介。这一变化使得建筑表皮逐渐从空间与功能的主导体系中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表皮开始与媒介信息融合交织,建筑设计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积极应对这种社会转变,有必要打破纯粹的建筑空间美学研究局限,在传统建筑外界面维度中引入"新媒介传播"议题,分别从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方式的改变等角度去思考,梳理出"介质流动"与"多孔渗透"两大主题特征,以期帮助设计者更为有效地辨析新时代的建筑表皮设计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建筑在历史中沉淀了营造与法式的互成关系。以大木作体系为例,其相应的布局体系、平面体系、铺作制度、材契制度等都在建造和适应性中取得了平衡。传统建筑所追溯的价值体系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且木材本身具有可替换性,从这个层面来说中国传统建筑实质是一个临建系统。另一方面,在历朝的建造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筑细节及其布局都有所延续,建筑在营建与再建中维护了建造系统的法式精神,也维护了建筑与场所自在的关系,所以从历史的语境来说,"临时建造"的概念并不是浅议层面"临时的"、"拆卸的"等工业语汇中的概念。于是,本着对传统线索下"临时建造"的概念的界定,以及探究该概念拓展的可能性,笔者尝试以源起、要素、批判及实践等框架下构建"临时建造"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我有酒,你有故事吗?建筑江湖,人才辈出,你有自己对建筑的诠释,对作品的解读,真巧,我们有平台,愿意听你把故事说出。每年,中国的建筑量占世界建筑总量近一半之多,这些"中国出品"的建筑代表着中国设计师的能力,千千万万的作品中有出自设计大师之手,也一定有那么一个  相似文献   

16.
正我有酒,你有故事吗?建筑江湖,人才辈出,你有自己对建筑的诠释,对作品的解读,真巧,我们有平台,愿意听你把故事说出。每年,中国的建筑量占世界建筑总量近一半之多,这些"中国出品"的建筑代表着中国设计师的能力,千千万万的作品中有出自设计大师之手,也一定有那么一个建筑,他的出生和成长都源自于你。  相似文献   

17.
正本案业主Kate和Grant在维多利亚州的罗恩镇上有一幢海滨之居,他们希望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加建一个空间,由此可以更清晰直观地欣赏到海景。但是他们不想为了增建这个空间而破坏了他们原有的心爱小屋,所以他们希望Austin Maynard Architects的设计团队能为他们想出一个两全的设计方案。最终决定的设计方案是将新增体量设计成一个"木盒子"的结构,并将之独立地盘旋于原有的建筑之上。新增的"木盒子"外层包裹了木板条,内层也采用了木质结构,完美地融入周围的自然环境之中,而外层的木材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呈现  相似文献   

18.
行业刊讯     
《住宅产业》2011,(1):8-9
Hoki美术馆出自山梨知彦等多位建筑师之手的Hoki美术馆,是日本国内唯一一家专门收藏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艺术殿堂,而它的外观也同样是日本唯一:整个建筑如同一系列长而弯曲的鞋盒所垒成,尽管外观看似紧凑,但经过精心设计的内部却提供了更大的展览空间。位于建筑  相似文献   

19.
早在读书的时候,我便对日本建筑和建筑师有浓厚的兴趣,日本建筑所营造的素雅纯净的空间及诸多日本明星建筑师像丹下健三、黑川纪章、矶崎新、安藤忠雄等都深深吸引了我。但工作后的繁忙紧张令我无暇对日本城市建筑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借着此次参加亚洲建筑师大会之机,我先后考察了北九州、大阪、京都、横滨、东京的几处著名的建筑,亲身感受了高度工业化的建筑技术支撑的高完成度项目,而日本建筑中流露出的简约纯净以及耐人品味的意境也深深感染了我。1日本现代建筑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5)
<正>本案业主Kate和Grant在维多利亚州的罗恩镇上有一幢海滨之居,他们希望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加建一个空间,由此可以更清晰直观地欣赏到海景。但是他们不想为了增建这个空间而破坏了他们原有的心爱小屋,所以他们希望Austin Maynard Architects的设计团队能为他们想出一个两全的设计方案。最终决定的设计方案是将新增体量设计成一个"木盒子"的结构,并将之独立地盘旋于原有的建筑之上。新增的"木盒子"外层包裹了木板条,内层也采用了木质结构,完美地融入周围的自然环境之中,而外层的木材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