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知识与技能大赛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重视技能大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及竞赛现状,阐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重大意义,深入探究了“赛教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适应机械行业转型升级需求,需提高机械类专业人才质量,结合地方高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鉴于学科竞赛具有实践性、前沿性、综合性、普遍性等特点,提出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将“专业知识”与“竞赛”相结合,学以致用。通过分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对应用型课程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以及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结合大赛项目开展项目式教学、建立系统的参赛机制和培训体系、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指导水平、促进校企联合培养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改革方案,增强了学生对学科竞赛的认知程度和参赛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保障了学生在竞赛后的再学习和再探索。通过赛教融合,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通过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了“具有职业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船用钢料加工是舰员维修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高校船用钢料加工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即设备体积大、实践操作难度大、安全隐患大、企校合作时间难匹配等。为此,提出了一种以项目为导向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以能反应整个船用钢料加工过程为原则选取具有典型代表的船体部件,并按比例进行缩小,进行加工项目设计,学生依据项目选取适当的加工设备和加工路线,完成项目所需部件的加工。本文以舭部构件的设计为例,覆盖钢料加工各类型加工设备,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掌握钢料加工的工艺方法和设备操作技能。该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船用钢料加工知识的理解,促进高校船舶类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阐述数学建模在数控加工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提出一套创新的数控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数学建模在数控加工领域的应用分析显示,其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问题抽象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跨学科综合素养,这些能力对于培养适应数字化制造时代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为了有效将数学建模应用于数控加工人才培养,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数学建模的课程体系,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建模的理论与方法。同时,实践教学被高度重视,通过实际操作与数学建模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鼓励跨学科合作,将数学建模与其他相关领域进行融合,以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并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实践结果表明,这套创新的培养模式在数控加工人才培养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更好地适应了数字化制造时代的挑战,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数学建模在数控加工人才培养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数控加工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5.
薛涛 《内燃机与配件》2022,(19):115-117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坚持问题导向,汽车专业通过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引企驻校”的“峰达模式”和“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北方模式”,提升了汽车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效促进了汽车专业的规模、内涵的协同发展,达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日常教学有效融合不够、“精英”式教育以及融合方式浮于表层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如何运用数控车工技能大赛指导和引领《数控车削加工》实训课程建设,提出构建一套“三维度,四融合”的课程体系,精选数控车工校、市、省三级比赛资源作为基础教学任务,拓展训练国家级比赛内容。按照学生认知能力规律,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工科学生机械加工技能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过理论课程学习及其他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和实践,可有效地提高他们对机械制造的认知和对机床操作及零件加工的熟练程度,进而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使机械加工技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技能竞大赛。国家主席习近平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提到:“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为了更好地将职业竞赛和专业课程相互融合以赛促学,以赛先优,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是提升中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逐步成为师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  相似文献   

9.
文章为提高学生数控编程能力和数控机床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建立以学生能力为目标、任务为驱动基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数控编程和加工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改革学生快速地掌握建模、编程、实操加工等技能,为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本科人才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制图课程作为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承担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制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时量有限、学生水平差异大、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形成了“传统制图教学与绘图软件教学融合、学科间内容融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的多融合式机械制图教学新模式。实践表明,通过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为专业基础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职业院校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强度不断加大,要求学生在校进行技能训练,并能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本文通过对学生技能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三球手柄的车削加工,介绍了在FANUC0iMate-TC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完成三球手柄的车削加工的方法,并拓展如何利用宏程序进行批量加工,逐步缩短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在整体就业需求中,技术工人短缺问题仍比较突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对于解决好新成长劳动者的就业问题、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以往竞赛培养的经验,通过对竞赛学生的培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积累用人单位的良好口碑,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老带新”梯队建设,形成良性循环。为了更好,更多地筛选出可塑学生,发现学生的亮点,满足技能突出学生的发展需求,该文在总结差异化人才筛选和培养实践的基础上,设计一套更加多样化的人才选拔方案。以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筛选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学习成绩仅作为其中的一个选项。要做到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重点考虑筛选依据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参考学生的核心课程学习情况、学生竞赛报名、学习兴趣报名、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学生互评等因素。人才筛选方案可以从摸底、初筛到分流这3个主要步骤展开,结合赋分表对学生的能力、特点进行量化评价,作为学生分流培养的依据和参考,通过分流对技能人才做到分类培养。  相似文献   

13.
齿轮的加工是机械行业常见而重要的工艺过程。对斜齿轮的设计与加工是机制与机电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与熟悉的基本知识。为了使学生懂得并能够掌握齿轮的设计加工工艺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滚齿机上加工斜齿轮的调整与计算”是《金属切削机床》专业课程的重要实验之一。过去做实验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开设的实践课程需要紧密围绕实际生产所需的技能,但当前所用的实践教学模式还相对独立,未达到所学技能可直接上岗的效果。基于该问题,本文提出以"数控加工实训"为改革课程,采用"岗课证赛"四位一体设置实训任务,提高学生机床操作技能,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经过实际课堂实践表明,采用岗证课赛融合模式对该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了考证通过率,企业认可率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机械类的专业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机械人才为目标的一次新尝试,是以高校为主、企业为辅的对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双协同培育的融合培养方式。该文深入分析了产教融合模式下理论脱离实践教学的弊端,传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保守、教授方式单一及师资队伍建设不够成熟等问题,并以此探索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新策略。通过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开展深入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增加案例教学和实践项目有效结合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优化教师结构、打造校企师资队伍,深化校企交流合作,建立校企协同培育基地,针对学生个人发展与企业需求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了符合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技能人才发展规律、适应不断改革变化的人才培养政策和企业用人单位对技能应用型机械人才需求的的培养新模式,为机械制造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机械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灵敏 《装备制造技术》2022,(10):214-216+227
针对当前现代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存在授课偏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欠缺,与工作岗位需求失配,实训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建设费用巨大,实训课程涉及的范围广泛,无法“因课制宜”等不足,提出构建多元化的现代通信实训基地。多元化通信基地“因课制宜”地按理论课程实训和工程类课程实训分类建设,跨学科、跨学校、校企合作和虚实结合共建共享;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工程师来承担教学任务,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实际工作内容,学校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到通信相关企业进行岗位实践,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学习实操技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采用“赛证研”实践融合教学,实现产教研相融合,企业与学校相融合,通信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角色相融合,多角度、多方位地探索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建设,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强调和坚持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紧密联系,有针对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热爱度,提升就业能力,进而有效填补人才需求缺口,同时也能促进学校的整体就业率,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课时有限、学生空间思维水平差异大、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通过对教学内容模块、教学方式模块、教学评价模块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形成手工制图与计算机绘图齐头并进,多课程内容交叉融合,线上教学辅助课堂教学,多元教学评价的机械制图多元化教学方式新模式。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改革,多角度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机电专业单片机与相关课程进行融合改革,采用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形式,实施过程化考核方式。改革结果表明,学生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实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教学模式。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运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可以更合理地利用教学时间,突出技能教育,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因此,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为开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加工制造类赛项"电机装配与运行检测"技术平台,提出了立足学院已有实训设备和自身师资的解决方案。电机装配与运行检测实训系统开发包括硬件开发和软件开发两部分,系统既能满足承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的技术平台要求,又能完成课程实验实训、项目设计、毕业设计等学习内容。通过开发研究还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