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AD课程是建筑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不适合现代建筑类企业发展需要,必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成果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符合现代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目标,能为企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成果导向模式在建设CAD课程应用,希望能为研究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应用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问题是当前计算机教育中的热点课题。结合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出并践行基于计算思维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包括课程教学改革、上机实践、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助于强化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为高等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养具备分析与对抗计算机病毒能力的应用型信息安全人才,研究信息安全专业计算机病毒课程的教学模式,重点从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设计等角度进行探索,以达到提高计算机病毒课程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目标。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也可为信息安全专业其它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丹丹 《软件》2022,(2):184-186
职业院校旨在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Photoshop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与编辑手段,这使得该项课程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计算机Photoshop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中职计算机Photoshop教学仍然沿袭传统教学模式,这对培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不利。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立起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在特定环境下更好地实现职业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从而使得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得以有效提升。基于这一背景,本文探讨了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在中职计算机Photoshop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为提高中职计算机Photoshop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迎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育主管部门明确提出了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导向,推进"互联网+"课堂教学创新."网络渗透与防御"是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文章从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以混合教学模式全面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课程思政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实践表明,混合教学模式能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一流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本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实施为例,以培养创新型工科人才为基本目标,探索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工程思维。首先对课程改革引入的多元化教育理念等进行阐述,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与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教学模式、课程思政融合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等方面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实施取得较好效果。所提出的多元化教学创新改革模式对于新工科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能力为导向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能力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本文分析现有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目标定位、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浙江财经学院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实际,提出基于能力目标导向,设计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平台,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以加强对学生专业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该课程教学体系中,我们强调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的运用,强调程序设计的在线实践和项目实训,强调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本文介绍了改革和实践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王菲露 《福建电脑》2011,27(2):35+17-35,17
CDIO教学模式是一种倡导"在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文章将CDIO理念引入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去,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工程实践人才.  相似文献   

9.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平台必修课,作为我院的"窗口课程",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从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两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把握应用型本科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改革的方向,提高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程序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针对当前计算机专业程序类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理论与实践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边讲边练、层次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开放网络教学等改革教学方式,并以学生评价交流反馈机制和能力主导的学生考核制度为综合考核方式。实践表明,该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安鹏  李延春 《计算机教育》2014,(21):101-104
阐述卓越计划培养模式下,如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开展改革研究和探索。说明改革后的专业导论课程对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掌握专业知识,指导就业规划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卓越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来说,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其教学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要根据市场需求,改革并合理设置课程安排,创新、优化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面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是当前国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针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一种融合能力目标导向、项目案例驱动、核心技能专训、工程能力实践、多层次实践贯穿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思想,突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体化设计、分层次实施、工程案例结合,注重学生的卓越工程师核心潜质能力培养,同时结合数据库课程教学给出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数据库专业能力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设计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型”课程体系需要的条件
  1.科学的课程观
  在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企业不仅要求人才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求人才的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强调科学的课程观。所谓科学的课程观不仅要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就业能力加强培养,还要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而《电气工程制图》是电气工程类专 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从《电气工程制图》 的课程改革入手,通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改革,提高 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基于项目的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入实践教学中。在介绍PBL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详细阐述把PBL引入《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的项目设计原则、教学内容组织以及实施过程。经过四年的实施,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这不仅为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奠定扎实基础,而且也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工科专业普遍开设的"电路分析"课程进行升级改造,使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就尤为迫切。这需要通过建设课程团队,集学院优质双师师资进行一线教学,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重点知识模拟仿真;整合重构"电子电路认识实践"课程,实践教学难点,进行理论、仿真和实践操作的三维一体教学,达到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目的。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程序设计课程是专业发展的基石.文章对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程序设计课程培养的核心能力体系、语言-课程-平台一体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教学考核和能力训练平台构建进行了研究,希望对推进程序设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智能科学技术导论”课程教学模式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探讨了"智能科学技术导论"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模式,指出本课程作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应以专业特点和要求为出发点,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OBE模式下,艺术乡建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参与乡村建设的艺术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对乡村审美认知和感受能力为目标,引出学生对乡村文化内涵的思考,塑造学生对乡村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乡村审美偏好。课程突破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基于教学目标搭建递进式教学体系,组织“理论—实践—反思”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培养出具有艺术“大观念”和“大问题”意识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专业艺术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