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当前,发展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全球电力工业转型升级的共同选择,我国也已进入了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阶段。智能电网是一个可以把数以百万计的传感器连接到一个先进的通信和数据采集系统的庞大且完整的电力系统。随着电网的进化,建设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和新兴产业,是信息化建设和节能减排的巨大转机。 相似文献
2.
3.
4.
5.
6.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电网全景信息模型,用于全面描述停电事件,解决了传统电网拓扑模型对低压停电等事件描述不精确的问题.基于此模型实现了一套终端用户供电可靠性信息系统并应用实践,实现了各类数据的集成、建模和可视化展示.该系统在不依赖自动化装置的前提下,实现了终端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自动统计,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生成三维全景图像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位全景图像Integral Imaging(Ⅱ)是一种采用微透镜阵列来记录和显示全真三维场景的图像技术,它的一些突出特点使其在三维电视(3DTV)和可视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受硬件设备及光学成像本身的限制,目前使用计算机生成三维全景图像(CGⅡ)已成为三维全景图像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从三维全景图像技术的原理出发,系统地整理分析了CGⅡ的研究文献,对计算机生成三维全景图像的研究现状和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计算机生成三维全景图像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刘高强 《数码设计:surface》2021,(6):47-4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便是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将研究重点放在智能电网技术与调节两个方面,结合我国智能电网调度的特点进行分析,针对现阶段电网存在的问题进行主要问题提出了转变和调整的可行性措施,力求能够给予我国智能电网更大的上升空间,助力我国电力系统的完善与升级。 相似文献
9.
10.
11.
三维全景虚拟校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全景虚拟校园是基于全景图像的真实场景虚拟,利用三维全景软件对校园场景虚拟以及与图像、文字、声音等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构建出一个生动逼真的三维虚拟校园。让学生、家长等更多的人仅需通过电脑和网络了解学校,就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优美的校园风光、良好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2.
数据融合是一种自动化信息综合处理技术.智能电网是物联网的一项重大应用,它具有海量的终端设备和海量的采集数据,为数据融合技术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点和应用点.为了明确数据融合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方向和方法,文中首先介绍了数据融合技术的原理,分析了智能电网的特点;接着分别从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三个方面探讨了数据融合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最后给出了数据融合在线路监测、设备监测和用户信息采集方面的应用意义和具体方法.为进一步展开研究提供了可选方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三维全景图是虚拟现实和计算机视觉中一种重要的场景表示方法,最简单的全景图生成方法是直接使用全景相机等工具拍摄全景图,但价格昂贵,成本较高,限制了普遍使用;提出一种基于图像拼接技术,对图像序列进行一系列处理后生成全景图的低成本方法.该方法在南阳理工学院虚拟校园系统中使用,实现了虚拟校园的实景漫游,大大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4.
刘薇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4):69-70
智能电网是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简述和分析了智能电网的概念、特性和发展智能电网的驱动力,总结智能电网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智能电网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推进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二次能源的到来,是一场新的革命,在便利我们生活的前提下,也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电网因此也悄然来到我们的世界中.所谓电网,即联系发电和用电的设施和设备.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代社会,电网已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而需要一个定语"智能"加以修饰才好,当下,智能电网正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可否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学技术这一把钥匙必须抓牢,才能稳住脚步,国内外对智能电网这一概念尤为敏感,那么智能电网是什么?研究进展如何?发展趋势怎样?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7.
王琦 《电子制作.电脑维护与应用》2015,(2)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与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将智能电网应用于区域电网的规划当中也已成为必然的趋势,通过智能电网的合理应用,使区域电网中存在的供电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问题能够能到有效缓解。因此,本文就对智能电网、区域电网规划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大致论述,并具体分析区域电网规划中智能电网的应用范围,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服务质量,在研究了物联网、电压分布监测和功率损耗等技术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云—雾计算的智能电网监控系统。系统中雾计算节点能够对从输电线路、配电变电站和消费者收集的物联网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云或直接发送到服务应用程序,从而满足智能电网通信所需的数据速率、延迟和可靠性要求。通过仿真实验,从初始化、执行和终止的总时间来看,基于云—雾的方法比基于云的方法快2.5倍,且雾计算层可以极大地减少发送到云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