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德镇陶瓷》2011,(2):10-10
清代瓷器款识中的堂名、斋名大多数都使用楷书。制作此品之人有四种:一为帝王,一为亲贵,一为名士而做大官者,一为制瓷界雅匠良工。  相似文献   

2.
3.
明清以来,景德镇瓷器走向世界,从而使China既是瓷器,又是中国的双重名词.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景德镇却一落千丈,洋瓷充斥市场.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为了挽救中国的瓷器,特聘实业家杜重远任江西陶业管理局局长.杜氏到任后,对瓷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窑业又是重点,主要有下列四点.  相似文献   

4.
吕梦佳 《陶瓷研究》2023,(1):109-111
官窑瓷器作为宫廷赞助下的产物,其绘画装饰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视觉图像,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表达意识形态的视觉符号,可以直接反映统治者的治国思想、价值观念、审美意趣等等。清前期作为中国陶瓷史发展的又一新起点,其官窑瓷器上的陶瓷绘画装饰必然会受到宫廷赞助者的影响,笔者在此以清前期官窑产品为出发点,浅析宫廷赞助影响下的陶瓷绘画装饰题材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6.
钧窑瓷器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政 《陶瓷工程》1999,33(4):52-53
  相似文献   

7.
8.
9.
10.
试论民间青花瓷的装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12.
卫明刚 《景德镇陶瓷》1996,6(3):11-14,18
斑点虽小,危害却大,本文据其来源对四个方面若干因素进行了简略分析,提出了十眯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13.
14.
陈敏 《陶瓷研究》2005,20(4):14-16
五彩瓷在景德镇俗称“古彩”瓷,这是因为在清乾隆后期,海内外兴起一股五彩瓷收藏热,纷纷到景德镇大量仿制,依照“视前为古”的惯例,故景德镇把五彩瓷称作古彩瓷。  相似文献   

15.
郭演仪 《中国陶瓷》1998,34(5):21-25
本文通过传世哥窑瓷器与宋官窑、汝官窑、临汝窑、龙泉哥窑及景德镇仿哥窑等相关窑区的瓷器以及典型原料成分的对比,提出了传世哥窑烧造地点的新看法,认为传世哥窑瓷器首先与北宋官窑瓷一起在河南窑区烧造,随后又可能与南宋官窑瓷一起在杭州窑区利用河南引进的部分原料生产制作。同时文中证实了龙泉哥窑应改称为龙泉仿官窑瓷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明代永乐青花瓷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明代永乐青花瓷器研究结果说明:在该时期内青花色料有两类,一类与元青花料相近,Fe_2O_3/CoO 比3.91,MnO/CoO 比0.03,青花黑色斑点处光的反射低于釉面;另一类青花色料接近明宣德青花料,Fe_2O_3/CoO 比4.88,MnO/CoO 比0.46,青花黑色斑点处光的反射高于釉面,呈现出树枝状晶体为磁铁矿晶体。这二类晶体都不同于江西、云南省产的高锰钴土矿。  相似文献   

17.
秘色瓷考     
赵宏 《景德镇陶瓷》1995,5(4):36-39
  相似文献   

18.
19.
张云娥 《江苏陶瓷》1996,29(4):32-33
阐述了日用青瓷器的斑眯对产品质量的严重影响。建议个性标准时缩小为缺陷允许幅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青瓷产品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吴志红 《陶瓷研究》1999,14(3):52-54
青花瓷是明代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瓷,它在二百七十多年的明王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瓷罐作为一种容器,最早见于商代原始瓷,江西吴城商代遗址出土的小口折肩罐为当时的典型器,到东周流行青瓷双朵罐,汉至唐代常见青瓷四系罐,宋代有直口筒形罐,至元代多见荷叶形盖罐,到明代的青花瓷罐基本上为圆鼓腹,矮圈足的型制,且几乎每代都有出土,它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一种主要产品。从馆藏出土实物看,明青花瓷罐除嘉靖二十五年益庄王妃墓出的4件青花龙凤纹罐和嘉靖三十六年益庄王墓出的2件青花双龙瑞兽纹罐、2件青花龙纹罐外,基本上都是民窑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