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除杂工艺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21世纪初,针对粉煤灰碱法提取氧化铝工艺通过产学研的结合研究出一步酸溶法,为氧化铝工艺的提取创新了途径,通过一步酸溶法工艺最终得到的铝为我国紧缺且广泛运用的金属,其不仅实现了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还创造了丰厚的利润,减少了废渣的排放量,减轻了环境的压力。在文章的阐述中主要是围绕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除杂工艺的实际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铝工业的发展,为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居煌 《润滑油》1993,(4):31-33
本文论述了高温螺栓润滑剂的、配制试验方法以及应用,并研究了以氧化铝、钛白粉和云母粉为固体润滑剂配制的高温螺栓润滑剂的性能,其中,尤以氧化铝与云母粉配制的高温螺栓润滑剂的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矿山机电中高压开关误操作事故频繁发生的情况,以山西兆丰铝业氧化铝分公司为研究背景,研究了高压开关防误操作系统技术。该技术投资少、结构简单,可应用于各种品牌的高压开关,可推广性非常强,同时应用实践表明,该技术在氧化铝分公司多处变电所应用,避免了潜在隐患引发的各种事故。  相似文献   

4.
分别对硫酸铝-偏铝酸钠法制备氧化铝过程中形成的滤饼、水合氧化铝及氧化铝进行NH_4HCO_3水热处理,并应用XRD、FT-IR、SEM、N_2吸附-脱附、吡啶吸附-脱附等技术分析NH_4HCO_3水热处理对氧化铝孔结构与表面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阶段物料经NH_4HCO_3水热处理后可提高氧化铝的可几孔径及不同程度降低氧化铝表面总酸、弱酸、中强酸含量,并改变氧化铝表面羟基结构。其中,滤饼经NH_4HCO_3水热处理后制得的氧化铝与未处理氧化铝相比,可几孔径由5nm左右提高至8nm左右,孔容及比表面积略有降低,表面总酸量由0.47mmol/g降低至0.30mmol/g。不同阶段物料经NH_4HCO_3水热处理后都形成了微米级棒状氧化铝,由于微米级棒状氧化铝的生成从而影响氧化铝孔结构与表面性质。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介孔氧化铝及其前体的晶体结构与表面化学的研究进展。从介孔氧化铝的主要合成路线出发,对介孔氧化铝的控制合成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近几年合成的新型氧化铝(包括规整孔道介孔氧化铝、不同形貌氧化铝、纳米晶氧化铝组装体等)进行了详细介绍。重点介绍了介孔氧化铝及其前体的晶体生长及控制策略、铝的微环境和表面羟基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对该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存在的研究机遇进行了展望,提出要加强对氧化铝的介观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AlCl3·6H2O为铝源,NaOH为沉淀剂,通过控制n(OH-)∶n(Al3+)比例,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得棒状及片状γ-Al2O3纳米粒子。应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两种氧化铝表面性质与晶面特性。结果表明:棒状氧化铝表面以{100}晶面族为主,片状氧化铝表面以{110}晶面族为主。棒状氧化铝表面有两种类型的羟基,分别属于(110)晶面HO-μ2-AlⅥ和(100)晶面HO-μ3-AlⅥ。片状氧化铝表面有4种类型的羟基,分别属于(111)晶面HO-μ3-AlⅥ、HO-μ2-AlⅥ和(110)晶面HO-μ2-AlⅥ和HO-μ3-AlⅥ。两种氧化铝表面以L酸为主,B酸含量较低,片状氧化铝表面L酸量约为棒状氧化铝表面L酸量1.5倍。这两种氧化铝表面性质的区别是由于两种氧化铝表面晶面特性不同而引起表面配位不饱和铝离子的类型和数量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氧化铝及氧化铝水合物在国际上有数种命名系统及矿物学名称,引起我国氧化铝和氧化铝水合物名称颇为混乱,妨碍了交流。这种情况与我国氧化铝的研究和主产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为此,根据下列一些原则,提出氧化铝和氧化铝水合物命名的建议,推荐在石油化工系统内试行,并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8.
以γ-氧化铝粉末及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水热技术,成功制备棒状γ-氧化铝载体,并以此氧化铝为载体制备NiMo/γ-氧化铝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应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H2-程序升温脱附、拉曼光谱、原位CO吸附等技术表征氧化铝载体及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质。研究发现,当γ-氧化铝粉末与碳酸氢铵质量比为1:1.75、温度为140 ℃时,合成的棒状γ-氧化铝颗粒长为0.5~3 μm、直径为50~100 nm,以该氧化铝为原料制备的γ-氧化铝载体比表面积为276 m2/g、孔体积为0.79 mL/g。与常规氧化铝载体相比,以棒状γ-氧化铝为载体制备的NiMo/γ-氧化铝加氢脱金属催化剂更易于还原,催化剂中Ni-Mo-S活性位数量较多。在体积空速为1.0 h-1、反应温度为380 ℃、氢油体积比为800、氢分压为15.7 MPa的条件下,金属杂质脱除率可达59.8%。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石化催化剂长岭分公司NaAlO2-Al2(SO4)3法生产的拟薄水铝石产品中三水氧化铝含量高的问题,在拟薄水铝石反应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原工艺宏观上酸碱处于当量反应时,不能完全避免微观区域内pH值波动带来的NaAlO2局部过量,是产品中三水氧化铝含量高的本质原因。三水氧化铝含量的增加会严重影响拟薄水铝石产品的孔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开发了分步连续中和的新工艺方法,从本质上消除了中和反应时微观区域内偏铝酸钠溶液过量生成三水氧化铝的可能性。工业应用结果证明,新工艺中和反应过程控制了三水氧化铝晶种的生成,在生产大孔拟薄水铝石时三水氧化铝含量的合格率达到100%、孔体积合格率98.1%、收率提高12.4百分点、年产量提高64.56%,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0.
氟改性对氧化铝酸性及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氟化铵溶液对氧化铝进行了改性,并对氟改性后的氧化铝进行了甲醇脱水性能评价,NH3-TPD被用来研究改性前后氧化铝的酸性.改性后的氧化铝在甲醇脱水和一步法制二甲醚过程中都表现了较高的脱水活性;NH3-TPD表征发现氟改性后的氧化铝酸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被认为是其活性提高的原因;一步法过程的催化剂寿命测试表明氟改性的氧化铝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以3种工业应用γ-Al2O3载体为研究对象,应用XRD、NMR、TEM、吡啶吸附-脱附等技术分析其表面性质与微观结构,并探索γ-Al2O3载体表面酸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γ-Al2O3晶粒表面分别为(110),(100),(111)晶面;氧化铝-1(110),(100),(111)晶面所占比例分别为68%,6%,26%;氧化铝-2(110),(100),(111)晶面所占比例分别为63%,19%,18%;氧化铝-3(110),(100),(111)晶面所占比例分别为59%,19%,22%;γ-Al2O3表面晶面比例的不同导致其具有不同的表面酸性,氧化铝-1(110)晶面含量较高,其强酸和中强酸含量相对较高;氧化铝-2、氧化铝-3(100)晶面含量较高,其弱酸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高温催化剂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高温度条件下的催化剂。从更特定方面而言,本发明涉及转化、加氢、重整和类似的高温操作中所使用的催化剂,其中在氧化铝载体上采用铁、钴和镍的氧化物。采用焙烧氧化铝载体的催化剂应用在诸如转化的操作中具有许多重要优点。合乎需要的氧化铝载体含有氧化铝无定形和晶形的一定控  相似文献   

13.
在银催化剂的α-氧化铝载体的制备过程中添加了氧化铝粉末,采用SEM、压汞法和XPS等方法对制备的氧化铝粉末、α-氧化铝载体和银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了银催化剂的乙烯环氧化性能,研究了添加氧化铝粉末对银催化剂及α-氧化铝载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氧化铝粉末能改善α-氧化铝载体的孔结构和形貌,载体的孔径分布向较大孔径方向移动,平均孔径和中值孔径增大,氧化铝片层变小、变厚,逐渐向块状形貌转变;添加氧化铝粉末还能增强银颗粒与载体之间的作用力,改善银颗粒在载体表面的分散性,提高银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用钛对氧化铝表面进行改性,制备了不同钛含量的钛改性氧化铝载体;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等方法表征了氧化钛在氧化铝载体表面的状态;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研究了钛改性后氧化铝载体表面羟基的变化。结果表明:钛均匀负载在氧化铝表面;波数在3 725 cm-1处的红外振动吸收峰是氧化铝载体表面弱酸性的四面体-八面体桥连羟基,当钛负载时,钛优先取代该桥连羟基上的氢离子,而后逐渐取代其它羟基上的氢;钛改性对波数在1 000~2 000 cm-1范围内氧化铝的中强L酸位和弱L酸位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两个系列不同晶相的氧化铝为主要原料分别制备载体,研究氧化铝晶相和粒度对α-氧化铝载体的影响。采用XRD,TG-DSC,SEM等方法对载体坯料及载体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原料氧化铝的晶相会影响焙烧过程中氧化铝的晶相转变过程,从而改变载体的晶体形貌及尺寸,进而导致吸水率和比表面积等物性的变化;氧化铝的粒度也会对载体物性有一定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氧化铝原料的晶相及粒度,可实现载体晶体形貌及尺寸的调控,在一定范围内调控载体物性,实现载体的可控合成。  相似文献   

16.
氧化铝是一种应用很广的催化剂及载体,工业上一般由拟薄水铝石(PB)高温焙烧得到。温度是拟薄水铝石制备至关重要的条件。研究了温度对物相、结晶度和孔径分布等的影响。随反应温度升高,结晶度增大,平均孔径增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偏铝酸钠-CO_2法制备氧化铝,工艺简单、价格便宜、污染小,控制适当的工艺条件容易制得大孔容的氧化铝,用于炼油、石油化工等催亿领域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氧化铝粉尘为介质,对氧化铝在布袋除尘器过滤面上的沉积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间接方法,主要研究了布袋长度对氧化铝粉尘层在布袋上沉积规律的影响,推导了粉尘层厚度垂直分布模型及过滤压降模型,可为布袋除尘器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介孔氧化铝的金属、非金属改性以及复合改性研究,金属改性包括锆改性、镍改性、钛改性以及铈改性,金属改性主要改善介孔氧化铝的热稳定性及表面酸性。非金属改性包括硼改性、磷改性以及硅改性,主要调变介孔氧化铝的表面酸性。复合改性主要结合各元素的性能,并引出新的特征。指出改性机理的探索和复合改性将成为介孔氧化铝改性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三水氧化铝为前体,在前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黏结剂和不同含量的添加剂,通过挤压成型的方法制备α-氧化铝载体,利用添加剂受热分解释放气体的特点改善α-氧化铝载体的性能,并以α-氧化铝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银催化剂。采用XRD、颗粒强度测定仪、压汞仪、TG-DTA等手段研究了添加剂及其加入量对α-氧化铝载体晶型、抗压强度、孔结构、晶相转变温度的影响,利用乙烯环氧化反应评价了银催化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能抑制焙烧过程中氧化铝颗粒间的烧结团聚、改善α-氧化铝载体的抗压强度及其孔直径尺寸、改变氧化铝α相变温度、提高银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通过改变添加剂的含量可进一步优化α-氧化铝载体和银催化剂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