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热处理对Ni-P基镀层耐高温腐蚀磨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i-P化学镀层经过热处理后,镀层硬度、耐蚀性、耐磨性得到提高。在Ni-P化学镀的基础上,加入元素Co和SiC微粒,形成Ni-Co-P/SiC复合镀层,经过100~600℃回火后,与Ni-P镀层相比,复合镀层表现出高硬度、高温耐磨性变化趋势小的特点,尤其经过300℃回火后,复合镀层表现出最佳的耐高温腐蚀磨损性。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化学镀Ni—P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电位法研究低温热处理对非晶态Ni-P镀层的耐蚀性的影响,通过测试Ni-P镀层在200℃,400℃,550℃热处理后的极化曲线,得到在0.5MH2SO4中,400℃热处理耐性最差,在3%NaCl中,550℃处理耐蚀性最差,Ni-P镀层耐蚀性下降是由于镀层的晶态转变以及组织结构转变产生的变形。 相似文献
3.
对化学镀Ni-Sn-P合金层的结构和性能.以及热处理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i-Sn-P合金层在镀态下为非晶态结构.耐蚀性好,硬度大.与基体结合力优良.经350℃热处理1h后.镀层发生晶化.耐蚀性下降.硬度增大.结合力提高.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对铜基化学镀镍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镀技术在紫铜表面制备化学镀镍层,结合OLYMPUS、XRD、HVS-1000等方法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对镀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热处理温度与镀层表面形貌、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经500℃热处理后,镀层出现明显晶界,形成了大量与Ni相共格的高硬质相Ni3P,镀层硬度和耐磨性均达到最佳,此时镀层显微硬度为1 284 HV,磨损量为2.6 mg。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镀技术在CrMoNi高合金铸铁表面沉积Ni—P合金镀层,采用维氏硬度仪、M-2000摩擦磨损机、SEM和EDAX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Ni-P合金镀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对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rMoNi合金基体表面沉积Ni—P合金镀层能有效改善CrMoNi合金基体硬度和耐磨性.经过350℃热处理时,获得的Ni-P合金镀层硬度达到极值1072HV,为基体硬度的4.5倍,耐磨性最佳,磨损率仅为基体的0.68%o,镀层的磨损机制为轻微的黏着磨损. 相似文献
6.
7.
热处理对高铬铸铁磨损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铬铸铁具有优良的耐磨性,主要是由于其基体为马氏体组织,碳化物类型为六方晶系的(Fe,Cr)7C3,碳化物呈六角棒状、针状、条状分布,显著地改善了材质的力学性能.煤粉对管道的磨损,属于软磨粒低应力的磨料磨损,这种高铬铸铁用于此工况下能发挥出其优良的性能.经金属X射线分析证明碳化物是(Fe,Cr)7C3,通过透射电镜分析,发现其基体组织为奥氏体、板条(位错)马氏体与孪晶马氏体.用电子探针对金相组织中的黑色区进行了分析,发现此处贫铬而易被腐蚀.通过磨损试验证明高铬铸铁耐磨性好,成本低,与稀土高铬镍氮相比,成本降低60%,与钨铬合金相比,成本降低70%. 相似文献
8.
付贵忠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3,45(Z1):149-153
利用化学镀在ZL113铝合金表面制备了非晶态Ni-P镀层,通过SEM和XRD表征了其在300℃-400℃系列温度下处理80min后表面形貌和物相组成,并用摩擦-磨损试验考察了Ni-P镀层磨损机制。结果表明,热处理使得化学镀Ni-P镀层晶粒尺寸增大,其显微硬度随热处理温度增加,呈准高斯分布,当热处理温度在350℃时,其硬度达到最大值611.2HV;热处理温度对镀层摩擦系数影响较小,Ni-P镀层磨损过程分三个阶段:磨粒磨损、粘着磨损+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在350℃热处理时耐磨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利用化学镀方法,在普碳钢基体表面制备了纳米相含量不同的Ni-P合金镀层,分别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电化学工作站研究镀层的相应性能.结果表明,改变工艺参数可以得到均匀、致密和无表面缺陷的Ni-P合金镀层,随着工艺参数的变化,镀层的纳米相含量不同;由于纳米相结构中存在大量晶界,在晶界和晶粒间形成大量微小电化学电池,随纳米相含量的增加,增大了镀层的腐蚀倾向. 相似文献
10.
Ti过渡层厚度对Ti—TiN薄膜结合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蓝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9,(6):41-42
薄膜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薄膜与基体上的界面应力影响,TiN薄膜和钢基体由于其力学性能差异较大,在界面上有很大的应力集中,在钢基体上沉积Ti过渡层能减小其界面应力。研究Ti过渡层厚度对膜基体系结合强度的影响.并借助有限元方法对不同过渡层厚度的膜基体系的界面应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适当厚度的过渡层能提高Ti-TiN膜层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11.
马洪芳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6):492-495
在化学镀镍溶液中添加银纳米粒子,在钢铁基体上制备Ni-P/Ag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添加银纳米粒子前后镀液的镀速、镀层的厚度、镀态和热处理态的硬度变化,分析了银纳米粒子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使得镀层的沉积速率加快,厚度增加,硬度提高。镀层的表面形貌也由于银纳米粒子的存在而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无需后续热处理且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的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采用乳酸和乙酸钠作为络合剂,在理论上完全络合镍离子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化学镀镍溶液中乳酸和乙酸钠之间的比例,研究了镀速、镀层表面显微硬度以及镀层耐磨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乳酸比例的增加,镀速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现象,并在n(乳酸提供的配位原子):n(乙酸钠提供的配位原子)为4∶6时,镀速达到最大值,由此溶液得到的镀层,其表面显微硬度在热处理前达到了HV820,且镀层表面平整、致密,具有很高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3.
金刚石表面化学镀Ni-P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金刚石表面化学镀Ni-P工艺进行了研究,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物相鉴定,结果表明:高P化学Ni-P镀层为非晶态,热处理后镀层转变为Ni3P晶态结构.同时证明:Ni-P镀层与金刚石没有发生界面反应.扫描电镜分析表明:Ni-P镀层与金刚石之间的结合状态良好;研究对镀液成分控制和施镀工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压铸镁合金AZ91表面化学镀Ni P合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压铸镁合金AZ91的表面化学镀镍磷合金的工艺,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XPS)及极化曲线的测量等方法,探讨了镁合金表面化学镀Ni P层的组织、相、成分及其耐蚀性,结果显示,镁合金化学镀Ni-P合金镀层在350 ℃热处理后成晶态,镀层成分为NiP、Ni2P等.化学镀Ni-P合金镀层在3.5% NaCl中的极化曲线存在明显的钝化区,且钝化区呈直线均匀,耐蚀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声分散法对团聚的原始碳纳米管分散处理后,通过酸化、敏化、活化等步骤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采用表面化学镀在其表面镀覆镍层,并进行热处理.研究了碳纳米管的分散、表面改性和镀镍工艺对镀层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乙醇溶液中,利用分散剂进行超声分散可以明显改善碳纳米管之间的团聚状况;经过酸化、敏化、活化处理后其表面可形成密集的活化点;镀镍温度在20℃左右,pH值约8.2时,所得镀层较为均匀,经410℃保温2 h的热处理后,镀层变得光滑、连续、致密,镀层的厚度为12~20 nm.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真空热处理对CoNiCrAlY涂层组织形貌及元素扩散的影响,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设备在镍基高温合金基体上制备了CoNiCrAlY涂层.对部分样品进行真空热处理,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8YSZ陶瓷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散谱仪(EDS)等分析了热障涂层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元素扩散与热震性能,研究了真空热处理对热障涂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热处理后,CoNiCrAlY涂层颗粒间界面消失且涂层发生均质化;涂层与基体界面处元素发生扩散;热障涂层的抗热震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7.
陶平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英文版)》2012,27(3):547-549
A Fe61Co10Zr5W4B20 bulk metallic glass (BMG) with a diameter of 2 mm was prepared by using copper mould suction casting. The X-ray diffraction (XR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micro-hardness and compression tests were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thermal stability, especially, the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the micro-hardness and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this BMG. The BMG exhibits micro-hardness of about 1 207 Hv and compression fracture strength of about 1 707.6 MPa. After being annealed below the onset of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the micro-hardness almost keeps constant. But after being annealed above the peak of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the micro-hardness increases firstly and then declines gradually with the elongation of annealing time. However, annealed for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the micro-hardness will increase with the rise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while the compression fracture strength will apparently decrease. 相似文献
18.
采用无钯活化粉体化学镀技术制备了银包碳酸钙导电粉体.探讨了表面处理和PH值对沉积效果的影响,以及复合粒子的结合强度.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复合粉体进行表面形貌分析和成分测试.结果表明:碳酸钙粉体经WD-50表面处理后,生成的银粒子粒径较小,对碳酸钙粒子的包覆均匀致密.随着镀液pH值的升高,银的析出量增大,粉体表观颜色变浅.调节镀液pH至13.0,得到了镀层结合强度高的银包碳酸钙复合粉体.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钛/瓷结合强度,通过不同方法对钛表面进行处理,研究了钛表面处理后钛/瓷界面组织及结合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烤瓷前进行钛表面喷砂处理,对增强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抑制钛/瓷界面裂纹的扩展起到积极作用;钛表面预氧化处理能够在钛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氧化膜,使参与界面反应的TiO2增多,反应层增厚,但预氧化温度对钛/瓷结合强度有重要影响;钛表面磁控溅射Zr中间层能够抑制钛表面生成过厚氧化层,而中间层厚度对钛/瓷结合强度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