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朱东梅 《现代家电》2010,(20):61-62
2008年,是微晶玻璃行业转折的起始年,2009年,电磁炉行业规模下滑至4500万台,微晶玻璃行业的规模也从最高峰的七八千万跌倒了5000万片左右。规模的下滑让本就竞争非常激烈的微晶玻璃各企业开始寻找新的发展道路,微晶玻璃竞争转向中高端的发展趋势日渐明显。  相似文献   

2.
2006年底,小家电行业的龙头品牌美的,召开了一次主要零配件的采购招标会,对电磁炉等多种产品的重要零配件进行了集中的招标采购。但是整个招标中,微晶玻璃的竞标是最引人瞩目的。2006年微晶玻璃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年初的原材料涨价造成多家企业的产品质量下滑,下半年的电磁炉市场萎缩造成微晶玻璃行业供货价格下跌,多家在年底才进入行业的微晶玻璃新企业面临退出行业的危险,几家规模企业也出现难以突破的技术改造瓶颈,营业收入下降,利润缩水。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美的2007年微晶玻璃的招标采购对于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相比前几年,2007年的微晶玻璃市场表面异常的平静。整个2007年,国内微晶玻璃行业的所有企业都在追求着一个“稳”宇。从各企业产量的稳定到产品价格的稳定,从下游客户的稳定到行业格局的稳,让很多业内人士感觉意外。各个企业都不再宣扬自己有多大的熔炉,多高的产量,而是默默地将一箱箱的玻璃送到电磁炉企业的仓库里。电磁炉行业明显感到,微晶玻璃企业的业务员沟通,拜访企业的次数增多了,服务周到了,服务水平提升了。微晶玻璃企业一改往日的营销风格,目的就只有一个,能够在行业内立足。  相似文献   

4.
3月初,美的微晶玻璃采购部门与国内七家主要微晶玻璃企业开始与采购价格进行磋商,并达成采购价格协议。国内电磁炉大户的微晶玻璃采购一向是行业价格的风向标。而美的与微晶玻璃厂家迟迟没有达成价格默契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导向作用7在中国制造业全面进入高成本时代之后,整机制造企业.上游配套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又需要哪些新的合作思路,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朱冬梅 《现代家电》2007,(18):66-67
进入2007年,在关键技术攻关没能突破的情况下,国内微晶玻璃生产企业开始推广新的产品—透明微晶板。以美的为代表的电磁炉整机企业也开始响应微晶玻璃企业,纷纷推出了自己的透明面板产品,作为2007年电磁炉中高端产品。  相似文献   

6.
朱东梅 《现代家电》2008,(22):44-44
上周的一个晚上.我的手机忽然收到了一个在河南做业务的朋友的短信,很久没有联系的他突兀地问我”难道要重现06年的情景?”我的心立刻为之一震。因为他所在的企业是做电磁炉等厨房电器产品的,这不禁使我想起了2006年中电磁炉市场火爆之后.迎来的却是年底和2007年整个年度的萧条。2006年电磁炉行业的危机最终的买单者是微晶玻璃行业。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把短信发到了微晶玻璃企业的销售人员那里,作为上游配件.微晶玻璃无疑对电磁炉行业的景气指数是最为敏感的。  相似文献   

7.
微晶玻璃在家电行业的应用是从电磁炉开始的,且一直以来电磁炉都保持着微晶玻璃最大用量的地位。因此,近两年电磁炉行业的总体规模的萎缩是微晶玻璃总量无法增长的重要原因。随着餐饮设备的丰富和消费市场的变化,微晶玻璃不断开发出新的应用领域。同时,新型家用电器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也给微晶玻璃的应用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例如,高端的养生壶,采用的就是微晶玻璃,不单加热速度快,且外观豪华,线上的销售看好。  相似文献   

8.
朱东梅 《现代家电》2008,(24):40-41
9月初,在上海某企业召开的新产品推介会上,以康尔、科迪为代表的国内7家主流微晶玻璃企业的老总悉数到会,他们借企业年会的机会再次相聚,共同研究行业年底如何平稳健康发展的问题。当时,面对应接不暇的订单,我分明能够看到各个厂家老总脸上那些掩饰不住的喜悦。而时间仅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十月底开始.微晶玻璃行业再次面临市场下滑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家电行业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走势。小家电行业中的"老三件"电饭煲、电磁炉和电压力锅发展趋势持续低迷,除了电饭煲略有增长以外,电磁炉和电压力锅的市场规模都增长乏力。受电磁炉行业规模继续萎缩,其它行业进展缓慢的影响,微晶玻璃行业再度进入调整期。微晶玻璃行业再度整合各微晶玻璃企业对于2013年的行业情况做了深入的分析之后认为,受市场需求低迷和2013年各项经营成本上涨的影响,微晶玻璃各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局面,再度进入深度整合期将成为必然。数据显示,2013年微晶玻璃行业的总体规模在7000万片左右。其中,康尔作为行业的领头羊,虽然产量略有下降,仍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并覆盖更多  相似文献   

10.
朱东梅 《现代家电》2005,(19):26-27
日前,广东唯一一家微晶玻璃企业科迪微晶玻璃实业公司位于广东普宁的工业园落成剪彩。美的,尚朋堂,前锋电子,九阳,富士宝等来自国内近三十家电磁炉行业的精英及当地政府的官员齐聚科迪工业园,为国内又一家颇具实力的微晶玻璃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在剪彩仪式上,美的生活电器的高层领导及普宁当地的各级政府官员为科迪工业园剪了彩。  相似文献   

11.
微晶玻璃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从电磁炉到电陶炉到气电双灶和燃气灶,微晶玻璃最渴望的是进入中国传统的灶具市场。世界四大微晶玻璃企业德国肖特、法国欧凯、日本NEG和中国康尔,近十年来都在推动者微晶玻璃在中国高端灶具市场应用的发展。而中国的厨房将因为消费转型而发生变化,这或许将成为拉动微晶玻璃需求的又一股力量。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对电磁炉行业来说无疑是寒冷的。行业统计显示,2009年电磁炉产量排在前十位的整机制造企业及其他年产量在30万台以上企业的总产量低于3200万台,总体销售规模仍比2008年下降40%以上.加上有些企业消化了一部分2008年的库存,实际上多个企业2009年的产量降幅达到在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3.
杨明星 《现代家电》2006,(23):42-43
电磁炉经过2004年和2005年两年的爆发之后,2006年的增长已经开始放缓了。从微晶玻璃行业的现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2007年电磁炉行业将全面步入平稳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电磁炉从2002年开始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电磁炉每年平均以60%的速度超高速增长。到2004年年底,电磁炉产量达到1200万台,总销售额近40亿元。据中怡康的统计数据表明,到2005年7月,电磁炉行业比去年同期增长速度达到了70%。2005年有望突破1800万台。2005年以来,电磁炉行业的企业保持了新品迭出的良好局面。随着更多市场卖点的挖掘,电磁炉销售的优势日趋明显。在去年以来全国各地形成了电磁炉销售处处开花结果的局面。从品牌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在光伏玻璃大干快上的时候,多家微晶玻璃企业也都跟风上马了光伏项目。然而,还没等这些项目出效益,国内外光伏市场齐步下滑。眼下,国内的七家微晶玻璃企业在行业产能下降的不利局面下,无奈中坚守微晶玻璃这个小行业。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份,北京市消协对市内销售的多款电磁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多家品牌的产品的面板在机械强度测试中不符合国家标准。一时间,电磁炉行业再次被降温,而微晶  相似文献   

17.
朱冬梅 《现代家电》2006,(11):56-59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微晶玻璃生产国和使用国之一。2005年我国微晶玻璃行业的产量继续大幅度攀升。微晶玻璃市场几多供应商竞争,几多市场动荡……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微晶玻璃行业整体实力的提高,未来两到三年,国内微晶玻璃企业将全面赶超国外企业,并进军国际微晶玻璃市场。  相似文献   

18.
投资陶瓷面板真的能赚到钱吗——国内陶瓷面板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砺寒 《现代家电》2003,(9):57-58
由于电磁炉市场的火爆带动国内陶瓷面板竞争的加剧,目前国内陶瓷面板的产能已经从2002年的300万片猛增到1200万片以上,预计2003年我国电磁炉市场对陶瓷面板的总需求为700万片左右,因此国产陶瓷面板的产能将有很大的剩余。另外国外高品质陶瓷面板对我国市场的不断渗透,是这个本该形成寡头垄断市场出现竞相压价的局面,对今后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目前我国现有陶瓷面板制造厂三家:湖州玻璃厂、康尔玻璃厂和台资企业大享微晶玻璃厂,三家企业都位于浙江湖州地区。2002年以前,康尔和湖州玻璃厂的产能总和在300万片左右,与市场的需求基本持平,销售压力很小,  相似文献   

19.
周继伟 《现代家电》2006,(13):60-61
2005年电磁炉行业的爆发性增长,让很多曾经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进入到这个行业企业无心插柳柳成荫。进入2006年,一、二线品牌如美的、富士宝、尚朋堂、九阳等除在一级市场争雄以外,已经开始大规模进军二三级市场,行业新军格兰仕、奔腾等品牌经过2005年的发展,也基本在全国市场都已布局完成,那么,在这种市场背景下新品牌再进入到电磁炉行业中,还有机会吗?本刊记者近期走访了格尔顿电子(香港)国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广州市爱多影音有限公司,它们都是以生产AV类产品为主的企业,但在2006年却都加大对电磁炉市场的投入,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进入到电磁炉行业,又将采取什么样的市场运作模式呢?  相似文献   

20.
朱冬梅 《现代家电》2006,(13):44-48
过去的2005年度,又是电磁炉行业突飞猛进,快速增长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整个销售年度,国内电磁炉市场,销售已经突破了2200万台左右,比上一年度增长60%以上,这些增长既让厂商兴奋,也让代理商们鼓舞。一切似乎也是大家的预料之中,尽管巨大的销量之中隐藏着危机。转眼间,2006年的销售旺季就要到了,各个厂家带着2005年兴奋的影子,做着2006年各自的宏大规划。那么,2006年电磁炉行业的发展还会延续2005年的惯性么?还是会出现新的拐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