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城市大比例尺工程地质编图是对城市地质环境进行工程地质分析的结果。在阐述城市地质环境的特征及城市建设作用对地质环境施加的改造作用之基础上,提出城市工程地质研究的3个命题:建立第四系地层组合模型,区域地壳稳定性及地下水运移与贮存状态。结合具体城市特有的自然因素讨论工程地质问题是城市工程地质分析的要点。指出编图精度同时取决于资料丰富程度及分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单一依靠MapGIS软件编制航空地球物理调查成果图件或插图存在制图复杂、周期长等问题,采用MapGIS编图与矢量插图修编、整饰分离的技术路线,利用通用的矢量图形软件进行图件编辑、修改和整饰,以提高编绘质量与制图效率。研究中重点解决了MapGIS格式图件进行任意图幅范围的全矢量输出问题,保证了矢量图形编辑软件能够无损利用已有MapGIS图件的图形与渲染,实现地质、地球物理数据从地理信息系统到绘图系统的全保真转换。并且采用该编图方法编制了莽岭地区航空物探(磁、放)调查综合图件,结合具体的编图实例进一步阐述了编图思想、方法及具体的技术要求,实际编图效果表明,图件整体清晰、美观,能够准确地反映出该区的地球物理场特征,且编图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影响因素众多的问题,以岩土工程勘察原始数据等基础资料为基础,对某城市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将工程地质问题的严重程度作为划分适宜性分区的依据。分析可知,此地区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为砂土液化、软土震陷、沉降变形、渗透变形、地基稳定、基坑稳定和围岩稳定,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每个工程地质问题赋权重,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适宜性评价分区图,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划分为 4个等级:适宜性好、适宜性较好、适宜性差与适宜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工程地质自身的特征及应用系统工程地质(SEG)研究岩土工程的基本原则,探讨了SEG在工程地质勘探方面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利用海量地质资料构建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首先需要对建模区的地质资料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而进行岩土体结构划分则是其首要环节。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在充分研究成都市中心城区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和大量工勘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标准,建立了满足不同尺度、不同精度三维地质建模需要的岩土体结构分层方案。通过典型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建模示范应用,岩土体分层物理力学指标离散性分析和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可以看出该岩土体结构划分方案合理。研究成果对海量地质资料的标准化建库和三维地质模型建立,以及提高地质资料利用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城市规划建设、重大工程选址和岩土工程勘察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概述了全国城市供水现状和总结了城市供水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及编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编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图应遵循的原则,编图主要内容及表示方法,作为编图方案之一提供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质条件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安全性和经济性起决定性作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受关键地质影响因素的制约。根据武汉市主城区大量钻孔数据资料,综合考虑地貌形态、构造特征、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其特征等因素,合理划分武汉市主城区工程地质分区,提炼武汉市主城区地下空间的关键地质影响因素。基于GIS平台对武汉市主城区内的不良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软弱土层、水文地质、岩溶塌陷以及胀缩性土层问题为制约武汉市主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关键地质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可为武汉市主城区开展地下工程建设的前期规划和设计方案决策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学是水文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基岩山区是地球关键带功能和调控研究的主要载体。基岩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与缺水山区地下水勘查正在推动这一学科的发展。通过实践反哺和文献统计法,认为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学当前存在概念模糊、编图原则不统一和引进吸收新知识不强3个问题;提出了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学的概念和内涵,认为地下水赋存理论、基岩山区水文地质编图和基岩山区地下水勘查的发展趋势,基本可以代表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方向,总体表现为单一方法向方法体系发展、单一图件向图系发展、反映地表浅层规律向揭露深部地质特征发展、解决供需向着眼未来发展等。认为加强水文地质定性要素的定量化数据转化、加大水文地质编图趋势预测的体视化研究和加快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学方法体系建设是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张家口市坝下地区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山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本文根据1∶10万区域水文工程地质普查报告及相关工程地质资料,对坝下地区的地貌特征、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等地质作用进行阐述论证,对区内工民建筑、交通、输电、水利、垃圾场等工程活动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玉林地区级1:2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总结出一种在原始资料图上直接进行目标比例尺图缩编的快速编图方法,即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市)级汇总技术规程》的技术要求,反演在不同比例尺的原始资料图上各种地理要素和专题要素的选取标准,依此进行综合取舍;利用工程复印机复印缩小至编图比例尺,在展有数学基础的薄膜上,进行拼贴;然后清绘、复制、上色得所需图件;并以数字化仪全过程质量跟踪检查。  相似文献   

11.
缺乏勘察资料城区的场地类别分区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有效解决城市防灾规划中缺乏勘察资料城区的场地类别分区问题,采用贝叶斯理论,利用已划分的类似场地上的地震环境和场地环境信息,估计场地类别,并根据地震地质、工程地质和场地环境的资料对缺乏勘察资料的规划发展区域进行场地类别分区.文中以泉州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场地分类工作为例,提出了采用该方法进行场地类别分区的基本步骤.该技术方法在泉州、厦门等地防灾规划中均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天津城市建设中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与研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正在快步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这一发展趋势必然要求天津在今后数十年的城市建设方向有一个大的发展。根据未来天津市城市发展地趋势和天津市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提出了天津城市建设所面临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1)软土地基问题;(2)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岩土工程问题;(3)地面沉降控制问题;(4)地震灾害预防与工程 抗 震问题;(5)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简述了天津市未来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3.
工程地质类比法程序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地质类比法作为一种经验迁移法,在应用过程中,人的主观意识起很大作用,故将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智能化地建立不同工程之间非线性映射关系,将工程地质类比法程序化,降低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并通过边坡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临沂膨胀土分布广泛,常常导致建(构)筑物的开裂破坏,如何正确认识膨胀土,是该地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对临沂市自然地质条件、膨胀土的微观及宏观地质特征分析,提出了临沂膨胀土的地质成因为河流冲积的有力证据。在X射线衍射、X荧光分析、扫描电镜观察以及大量土工试验的基础上,对膨胀土的物质成份、微观结构以及工程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和华南地区有着广泛分布的花岗岩残积土是一种特殊地基土。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来在市桥地区的工程实践和实验室研究,按颗粒级配和力学性质把花岗岩残积土划分为砾质粘性土和含泥质砾砂两亚层,指出了花岗岩残积土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非开挖类工程地面沉降和建设后差异沉降等工程问题日益突出.在对现有工程存在的过大沉降和差异沉降所引起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找出与这些问题有关的工程地质因素和参数,建立了以土性组合为评价因子的评价模型.该模型在天津某地区应用,简单易行,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取得良好应用效果。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具有很多特点,地面探测方法、地球物理测试方法、水声探测方法以及井中探测方法等各有所长,可以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问题研究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在实际中应该注重应用条件适应性、开展方法试验和综合物探。结合实际加强技术方法、仪器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将会推进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衬垫材料、结构、渗滤液运移规律、污染质与岩土体的耦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国 城市卫生填埋衬垫系统在机理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衬垫系统的工程地质研究思路,将垃圾 体、衬垫作为统一的人工地质体系统,利用工程地质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这一人工地质体系统在渗滤液、填 埋气体等作用下的工程地质规律与特征及其与天然地质体之间的矛盾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城郊水土保持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切入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城市扩建过程中,对城区及其周边地区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衍生的生态环境问题非常明显,进而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本研究从郊区与城区物质、能量循环和生态功能联系着手,分析了城郊水土流失的特性和环境影响,根据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建立了城郊水土流失强度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从城郊生态整体观考虑,讨论了城区与郊区生态环境的互动效应,提出了建设城市生态安全屏障——城郊水土保持生态安全带设想;并结合特殊的区位功能分区和生态功能链,对城郊各功能区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生态优化设计。为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多功能效应,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