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数码照相机拍摄的画面所冲洗的彩色照片往往效果不能达到拍摄时在照相机储存卡上记录并在显示屏上看到的画面水平。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色彩管理,进行研究探讨,指出这主要是由于人眼对于色彩的感应能力的选择性,即所谓光谱灵敏度的特殊性所引起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使整个成像系统和过程都以人眼的光谱灵敏度为基准,并适度结合场景和人们的爱好进行全面控制,这就是色彩管理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曾立新 《影像技术》2006,(6):54-56,48
在当今这样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数码照相机就如同手机、冰箱、电视机一样,在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摄影爱好者在选购数码照相机时,首要考虑的往往是照相机的像素。而对其它指标,如快门的时滞、存储速度、色彩动态范围等很少关注。但这些指标也事关照相机的性能,只有这些综合性能比较均衡,能“德智体全面发展”。数码照相机才能发挥最佳性能。本文针对当前市场上数码照相机的特征和摄影爱好者在选购数码照相机时容易忽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可帮助摄影爱好者在选购数码照相机时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3.
朱清宇 《照相机》2006,(7):68-69
数码照相机在维护和保养方面与传统照相机一样,存在着防水、防尘、防震等方面的要求,不仅如此,数码照相机由于其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对于维护和保养还构成了许多新的要求。为了使数码照相机能够发挥良好的使用效果,对于日常的维护和保养知识一定要加以了解,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一竹 《照相机》2002,(7):28-28
选购数码照相机,首先是根据各自的使用目的、要求以及所能承受的价格,确定所选数码照相机的主要性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选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到商店去挑选一台质量完好的数码照相机。在挑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现场检测,来鉴别数码照  相似文献   

5.
黄海清 《照相机》2003,(8):45-47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颁布或作为试用稿发布的数码照相机国际标准有很多,ISO 12231术语、ISO 12232感光度、ISO 12233分辨率、ISO 14524光电转换函数等等,这些标准的制定为数码照相机提供测试的依据,使测试更加科学与规范,下面就数码照相机的国际测评标准作一下介绍。  相似文献   

6.
曾立人 《照相机》2005,(7):43-44
色彩校正是摄影的一大老难题.在传统摄影里色彩的偏差可以出在场景的色温、相机镜头的色彩还原,可以在胶卷本身对色彩的敏感度上,也可以是冲胶卷时的水温、配药、时间等各个后期加工环节上.到了数码时代,因为没有了中洗等后期环节,加上数码相机可以随时调节色温(白色平衡),色彩可能出偏差的环节少了很多,但因为目前CCD和CMOS传感器的动态范围还不高,照相机还是不能完全忠实地再现人眼的视觉效果.本期我想讲讲两种使色彩忠于现实的色彩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7.
数码图像分辨率的确定与打印尺寸的设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使用中文版Photoshop6.0图像处理软件为例,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通过对数码照相机拍摄的数码图像在一张规格纸上精确地打印出不同大小的两张照片的介绍,说明如何根据输入的数码图像的像素大小确定新建图像的分辨率以及如何对数码照片的打印尺寸进行设定。  相似文献   

8.
用数码照相机拍摄的画面所冲洗的彩色照片往往效果不能达到拍摄时在照相机储存卡上记录并在显示屏上看到的画面水平.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色彩管理,进行研究探讨,指出这主要是由于人眼对于色彩的感应能力的选择性,即所谓光谱灵敏度的特殊性所引起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使整个成像系统和过程都以人眼的光谱灵敏度为基准,并适度结合场景和人们的爱好进行全面控制,这就是色彩管理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码打样CMYK到L*a*b*色彩空间转换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袆  曹从军 《包装工程》2007,28(12):89-91
通过对ECI2002标准色靶数码打样样张进行实验数据测试、分析得到其色块网点呈色符合平面规律,并建立起不同K值下的CMYK到L*a*b*色彩空间转换方程,应用△E*ab色差公式进行精度检验后,最终得出基于平面理论建立起来的CMYK到L*a*b*色彩空间转换方程是实现数码打样设备色空间转换的有效方法,可为数码打样中色彩管理色空间转换部分的研究提供更加广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忻秀珍 《照相机》2007,(8):24-26
在目前市场上众多的DSLR中,适马公司出品的适马SD14型、三星光电子公司出品的三星GX-10(也包括宾得K10D型)和富士公司生产的富士S5 Pro型几款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色彩表现各有特点。终于有机会让这几款相机凑在一起作一番实拍比较,看看它们哪位色彩表现更出众,  相似文献   

11.
曾立新 《照相机》2003,(10):32-33
当今,数码照相机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当我们还沉浸在称道尼康CoolPix 5000、佳能G3、美能达DIMAG 7数码照相机时,他们却已悄悄地退出了市场,为他们掘墓的是今年上半年推出的尼康Coolpix 5400、佳能G5和美能达DiMAGE 7Hi数码照相机。  相似文献   

12.
数码照相机拍摄的数码影像,即刻就能显示在数码照相机后背的液晶屏上,立拍立现.很多影友常常通过观察显示屏上数码影像的直观效果,来判别数码照相机拍摄时的曝光是否准确,影像是否完美.实际上,数码照相机的EVF取景器和LCD液晶取景屏,都受到了本身亮度、色彩饱和度以及锐度等显示特性的限制,在对图像的表现上多少会与实际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仅仅通过观察显示屏上的影像效果,无疑会影响到我们对图像明暗程度判断.以此作为判断影像曝光量的准确与否是比较粗略和模糊的,不够科学和准确.  相似文献   

13.
数码打样色彩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梁静  张立辉 《包装工程》2006,27(2):108-109,112
数码打样在印刷工业的色彩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中介绍了数码打样系统与色彩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并对数码打样色彩管理系统的合理选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研究表明,重视并运用好色彩管理软件和专用的ICC制作软件包,是目前提高数码打样中色彩匹配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数码照相机被人接受速度确实出乎人们的意料,前两年还在讨论数码摄影是否能替代传统摄影,不出两年,数码照相机的市场已大大超过传统照相机,尤其是袖珍数码照相机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曾立新 《照相机》2006,(3):62-63
近几年上市的一些数码照相机和数码摄像机,常常标有数码变焦倍率是多少多少,光学变焦倍率多少多少。这些数据是反映数码照相机和数码摄像机镜头性能的指标。这些数据对我们选购数码照相机和数码摄像机时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16.
建筑室内空间设计过程中色彩元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加强空间感,彰显居住人员的个性,还能够基于感官调节人们心理,甚至还能够调节室内温度感以及光线,为了进一步提高色彩元素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效果,在运用色彩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空间功能,同时色彩运用要基于人的性格和年龄特征,此外还需要依照建筑空间方位以及建筑空间使用时间选取适宜色彩,进而营造出使用者满足的室内空间氛围,为其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7.
红外线彩色照相有普通彩色照相和黑白红外线照相所不具备的优异性,但是也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为此,根据红外线彩色照相的感光原理和色彩再现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和Photoshop 7.0图像处理软件,对数码照相机拍摄的数码彩色图像和红外线图像进行合并,生成新的数码红外线彩色合成图像,并通过试验阐述操作步骤和方法。最后,对合成图像的色彩再现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合成图像与红外线彩色照相的色彩效果是相同的,同时,指出在文件检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上讲,CCD的光谱感色范围为380nm~1100nm,这为数码照相机用于红外线照相提供了可能。本文以索尼DSC—F717数码照相机为例,说明数码红外线照相的方法,并对拍照结果进行分析,阐明数码红外线照相与传统红外线照相在诸多方面的不同以及在文件检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毓栋  哓宇 《照相机》2005,(7):39-40
数码照相机在经历了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正在进入一个成熟的普及化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专业的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价格跌破了万元,正在大量地被广大的摄影爱好者所选用。在大中城市的摄影爱好者群体中,使用数码照相机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0%,而且这个比例还处于不断上升的势头中。  相似文献   

20.
《照相机》2004,(5):18-20
数码照相机质量状况通报会日前在杭州召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卢艳刚副局长、李振成处长,中国文办照相机械专业协会章月洲理事长,国家照相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周刚主任以及来自全国各数码照相机、数码彩扩设备生产厂家、商家、照相机行业研究所及上海、西安、杭州、广州工商局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通报会。  数码照相机质量状况通报会由中国文办照相机械专业协会章月洲理事长主持。  他指出:随着数码照相机逐步进入中国家庭,其市场容量日益扩大,但目前国内数码照相机市场质量差异较大,标准没有统一,以次充好现象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