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岩溶区德保县极端降雨事件时空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区暴雨内涝成因复杂,其中直接外因是连续高强度降雨,内涝受灾损失严重,因此迫切需要系统地分析岩溶地区的极端暴雨演变规律。广西区德保县是一个典型的岩溶地区,遭受过几次重大内涝灾害,利用该县7个雨量站1983~2013年逐时及逐日降雨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曲线法、MannKendall法和ArcGIS技术,研究了德保县极端暴雨事件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30年来德保县集中度高的短历时暴雨强度增加,该县西北部的短历时暴雨较强,极端降雨事件的突变年份在1998、2011年附近,应加强该地区的防洪排涝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百色市区降雨演变规律,基于百色气象观测站1951?2019年的降雨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该地区年降雨量的演变趋势,采用R/S分析法分析降雨量演变趋势的持续性,采用小波分析法对百色市区降雨时间序列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分析出该地区年降雨量的变化周期,采用滑动平均差检测法、累积距平法和Man...  相似文献   

3.
基于淮河流域内30个常规气象站点1957~2008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淮河流域内各站点长期降雨集中度(Lcl)和逐年降雨集中度(Acl).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脸法和Sen's坡度检验法检测了Acl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并采用Pettitt检验找出Acl突变的年份.同时,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分析了淮河流域Lcl的空间分布规律和Acl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淮河上中游区Lcl值偏小,降水分布较平均,而在沂沐泗河流域和淮河下游区Lcl值偏大,降水较集中,降水极值情况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淮河流域上Acl的年际变化较大,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60%的站点下降趋势显著,在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降雨Acl有明显的突变,集中发生于20世纪70~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4.
针对北京地区持续干旱、水资源短缺问题,基于1470~2010年历史旱涝等级资料,采用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均生函数等方法分析了长期干旱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和周期性规律,并对未来的干旱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近500多年北京地区总体偏旱,17、20世纪干旱最为严重,出现了6个显著的大尺度旱涝突变,未来30年的干旱强度将逐步减弱并向涝转变。  相似文献   

5.
分析汛期水文气象等要素的变化特征对认识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非常重要。选取滹沱河流域1958~2004年的水文气象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回归检验法、滑动秩和法及Morlet小波分析法分别对汛期水文气象要素序列的趋势、突变及周期性进行分析,并基于Surfer 9软件分析了降雨变异前后空间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滹沱河流域汛期月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而降雨及洪量则呈下降趋势;气温、降雨和洪量序列均存在突变现象,变异点大致出现在1980年前后;变异后流域平均降雨量明显减少,且变异前后降雨空间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变异前降雨在流域空间上更为集中,更易形成洪水过程,变异后滹沱河流域洪涝灾害发生可能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分析汉江流域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要素长期变化趋势是开发利用汉江水资源、研究人类活动对江汉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前提。基于汉江流域13个水文站1960~2003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采用高桥蒸发模型计算了汉江流域年径流量,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该流域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由Hurst指数分析了各水文要素变化趋势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采用高桥蒸发模型间接计算年径流量适应性较强,值得推广;汉江上游多数站点年降水量减少,下游站点年降水量增加,且变化趋势不显著;上游站点年蒸发量增加趋势显著,其余站点变化趋势不显著;上游多数站点年径流呈不显著减少状态,下游钟祥、天门和武汉站径流呈不显著增加状态;各站点水文要素均具有很强的持续性,降水、蒸发、径流的常数C分别为0.73、0.95、0.97。  相似文献   

7.
采用小概率法估计温度监控指标的目的是根据混凝土坝体抵御已经历过的温度荷载的能力来评估和预测抵御可能发生温度荷载的能力,以西南某在建混凝土拱坝第二期冷却(简称二冷)期间的温度监测资料为例,求得已灌区各浇筑仓二冷期间最大的降温速率后,采用小概率法拟定该坝二冷降温速率监控指标,以指导现场混凝土通水冷却措施。实践表明,当有足够多的二冷期间的温度监测资料时,采用小概率法拟定二冷期间降温速率监控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中亚湖泊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根据中亚地区不同经纬度5个湖泊代表气象站20世纪中后期及21世纪的实测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五年滑动平均法、距平分析法、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秩次相关分析检验法及相关的水文统计方法,对该区域的降水量特征、变化趋势及其趋势显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里海的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他四个湖泊区域的年降水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引江济太工程调水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引江济太工程的调水效益,采用分摊系数法、生产率变动法、水污染经济损失计算模型等方法,分别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对调水效益进行量化,初步评估2010年引江济太调水为太湖流域受水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各种效益和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度引江济太调水综合效益约44.4亿元,工程调水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研究吉林省降水空间分布及周期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利用、农业生产安排及旱涝灾害防治有重要意义。利用1958~2011年吉林省逐月降水序列资料,采用Kriging插值、距平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吉林省降水空间分布及多时间尺度周期变化规律,并对吉林省近期降水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吉林省降水量整体呈现东南部山区少、西北部平原少和南部山区多的"一多两少"格局;吉林省降水量存在着区域性的多重时间尺度下的周期变化规律,并以此大致将吉林省划分为四个区域:西北部,年降水周期主要为5~6、10~20、25~30年;中部,主要为4~8、16~25年;南部,主要为7~8、13~17年;东南部,主要为5~10、12~17年;依据周期规律,推测2010年以后,吉林省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周期下降水量呈现不同的丰枯形势。研究成果可为吉林省水资源变化特征研究及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气候变暖对极端降水的影响,根据1960~2009年气象站实测降水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线性趋势和反映序列持续性的Hurst指数,分析了四季中国西部、北方和南方三个区域最大1 d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四季最大1 d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来西部四季最大1 d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北方仅冬季呈上升趋势,南方则冬、夏两季增加,春、秋两季减小;相对80年代前,80年代后冬季三大区域、夏季西部和南方及秋季西部最大1 d降水量有所增加,春、秋季北方和南方则减少;各区域四季最大1 d降水量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持续性,即未来最大1 d降水量变化趋势将与近50年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且持续时间西部最长,北方次之,南方最短。  相似文献   

12.
新疆和田绿洲气温趋势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种数学方法——M-K检验法、Spearman检验法、滑动平均法和小波分析,对和田绿洲实测气温序列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和田绿洲的年、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序列均存在显著的递增趋势;经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推荐小波分析与传统方法结合分析时间序列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分析区域降水变化特征可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防汛抗旱提供科技支撑。以沂沭泗流域为例,利用1960~2011年日降水资料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研究了该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流域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20世纪70~90年代降水量相对较少,其他时期相对较多;降水量、有效降水特征量和极端降水特征量均具有减少的趋势,其中降水频率和年最大连续有效降水日数减少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4.
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对潜在蒸发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58~2008年北京和天津两地区水文站和气象站气象资料,采用彭曼公式计算了潜在蒸发量,并分析了变化趋势及气象各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对年、季尺度的潜在蒸发影响有着规律性变化,影响北京、天津两地区蒸发的主要气象要素为相对湿度和风速,为研究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老哈河流区域的气温、净辐射、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选用初头朗子流域实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年、季时间尺度的蒸发皿蒸发和风速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气温、净辐射、相对湿度在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季节的变化趋势则略有不同;风速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蒸发皿蒸发的最主要因素,其他气象要素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则视时间尺度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