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报业危机蔓延全球,报纸发行量,特别是都市类报纸的发行量持续下降,这给报业印刷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而挑战的同时也意味着机遇,当下如何在原有基础上积极转型,获得可持续发展,是每一家报业印刷企业都需要思索的重要课题。为此,  相似文献   

2.
<正>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印刷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转型和多元化发展成为印刷业的热门话题。近年来,报业危机蔓延全球,报纸发行量下降使报业受到很大影响,报纸印刷业在经历多年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在这个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新时代,传统纸质媒体及整个印刷业的发展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替代品的发展,使报纸印刷业的发展前景扑朔迷离,悲观情绪日益浓厚。前段时间与一些行业知名的商业和书刊印刷企业人士交流时,他们对未来的发展也持明显的悲观看法。转型发展已经不再是报纸印刷一个子行业的问题了,而是整个印刷业都面临的问题。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印刷企业不得不思考今后的发展路径。报纸印刷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来,在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传统报业的强烈冲击下,报业的发展呈现出在上升中曲折前进的态势。特别是国家对医疗保健品、房地产等行业的调控,为报业广告增长带来经营的压力。汽车、通讯、IT等广告支柱产业的疲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报业的广告额,致使报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报纸印刷量的增长也明显降低。印刷工价也一降再降,报纸印刷企业效益不断降低,加上各种成本的增加,报纸印刷企业面临很大挑战。如何面对这一挑战,值得我们同行认真研究。本文试图抛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中国报协印刷工作委员会公布了调查统计数据:2005年全国报纸印刷总量比上年只增长了3.18%。这一数字似乎令经历了连续十年15%高速增长的中国报纸印刷业难以接受,有人将其称之为“寒冬”。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广告减少、发行量下降以及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被公认为是导致报纸印量增长乏力主要成因。而这均是不以报纸印刷业意志为转移的。在全国乃至全球报业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报纸印刷业应当化被动为主动,正确认识和分析全国乃至世界报业的现状及未来走向,理性地面对报纸印刷量增长放缓这一现实,进而制定相应的对策,从容地应对。愿中国报纸印刷业的未来永远像春天一样充满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6.
<正>在印刷业中,报纸卷筒纸印刷机无论是设备的规模还是技术含量、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在印刷机械设备家族中都堪称首位。然而,随着报纸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增长幅度下降,报纸印刷业的发展和报纸印刷设备的走向,已经成为报纸印刷业中令人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北美、欧洲、大洋洲报纸发行量已经出现较大的负增长;欠发达地区虽然还在增长,但前景也不容乐观。作为全球报业市场的一部分,中国报业市场的发展必将遵循着同一个规律。我国报业发展的未来走向,恐怕是不言而喻了。对于报纸卷筒纸印刷机的市场前景,是乐观还是令人担忧,笔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报纸出版印刷行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有关部门提出的“数字报业”计划,旨在提升报业出版的数字化水平,提供多种信息出口,提高报业出版的竞争力。报纸印刷业正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相似文献   

8.
<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报纸出版印刷行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有关部门提出的"数字报业"计划,旨在提升报业出版的数字化水平,提供多种信息出口,提高报业出版的竞争力。报纸印刷业正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相似文献   

9.
当下,网络媒体、手机报等全新的媒体形式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在新媒体面前,报纸在时效性方面显然处于下风,其影响力和发行量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或者说有这样的担忧:报纸会消失吗?为了帮助报业印刷企业把脉上游产业发展方向,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报业协会夏天俊老师、体坛周报社出版部主任罗华军先生、第一财经日报发行中心印务经理张月余先生、关注行业未来发展的专栏作家吕理哲先生对报纸的未来发表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为应对各种新兴媒体的冲击,印刷行业纷纷引进了可变数据印刷技术,作为数字印刷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每张印品的印刷内容各不相同,已经成为目前印刷技术发展的重点。在国外,可变数据印刷技术已经扩展到报纸印刷领域,开创了报纸发行和印刷的新局面,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国内,深圳报业率先将此技术引入传统报纸生产线,为报业印刷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当下,网络媒体、手机报等全新的媒体形式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在新媒体面前,报纸在时效性方面显然处于下风,其影响力和发行量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或者说有这样的担忧:"报纸会消失吗?"为了帮助报业印刷企业把脉上游产业发展方向,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报业协会夏天俊老师、体坛周报社出版部主任罗华军先生、第一财经日报发行中心印务经理张月余先生、关注行业未来发展的专栏作家吕理哲先生对报纸的未来发表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2.
施芸 《印刷技术》2012,(13):64-65
在数字媒体的冲击下,报业集团的战略转型迫在眉睫,与之一脉相承的报业印刷企业也面临机遇与挑战,关注报业数字化浪潮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报业印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期我们邀请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施芸,为我们介绍我国数字报纸的发展态势。施芸从事报业工作12年,2003开始投身于报刊数字化项目,致力于报刊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应用。希望她的见解能为读者带来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彩色报纸出版印刷的普及和发展,使报业印刷业对色彩控制日益重视,打样作为一种有效的印刷过程色彩质量控制手段,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印刷行业的关注。现在人们经常提到的传统打样或数字打样通常都是指硬打样。在出版时效要求极高的报业印刷业中,硬打样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局限,软打样以无成本、及时快捷、应用方便的优势,更适应报业印刷的生产特点和要求,满足报业印刷实时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柔性版印刷在经历了一段时期艰难的发展后,现已成为美国报纸印刷业的一支主力军。13年前,作为报业印刷领域中新成员的柔版印刷第一次被用于报纸印刷。1990年,在发行量为25000份或更多的报纸中,采用柔版印刷的仅占3%;而在最近10年中,这个数字增加了3倍。在这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报业在经历了十余年高速增长之后.进入缓慢发展时期.2008年,是原本预期将要实现较高增长的一年,但报纸印刷量却出现2.45%的负增长。我们不得不面对更加严峻的事实:很多地区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已出现负增长。中国报业是否进入负增长时代?每个关心报业发展的人都想知道结果。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报业印刷的现状与未来。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衰退,报业面临严峻挑战,有的国家迫使政府出面救济。像法国政府就出资9000万美元.资助报纸与杂志的分派费用,同时也增加在印刷媒体的广告支出,另外给满十八岁的青年一份生日礼物——一年的免费报纸.报纸由报社赠送.分派的费用由政府负担。  相似文献   

17.
市场趋势报业印刷业的发展必须对报业市场趋势进行预期, 《年度报业发展报告》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机会。研读报业发展报告,报业印刷人也能从中悟出诸多的意味。综观当前的报业印刷现状,我们可以隐隐感到报业印刷即将迎来一个充满挑战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度全国报纸印量调查统计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报纸发行量减少、广告收入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报业发展拐点话题频现。在新旧的较量中,媒体结构逐渐改变,报业市场也将重新洗牌,调整、重组和转型势在必行。报业市场的变化决定着报业的未来走向,也决定着报纸印刷业的明天。面对挑战,报纸印刷业进退维谷,一方面,对报纸与生俱来的依赖性使报纸印刷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另一方面,印刷技术日新月异,应用越来越广,而报纸印刷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技术更新还有待时日。可喜的是,在中国报业协会的调查统计中,2010年全国报纸印量同比增长8.55%,某种程度上,这是报纸印刷业的福音。但是,媒体结构调整大势已然形成,报纸印刷企业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才能在市场的变化中赢得发展先机,在行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2010年度全国报纸印量的调查统计已结束,参与此次调查的报纸印刷厂共142家,分别为中央各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以及部分地市的报纸印刷厂。2010年,142家报纸印刷厂的总印量为1?113.04亿印张。  相似文献   

19.
报纸多版化、彩色化出版格局的形成,促进了报业印刷业的迅速发展.随着报业印刷从黑白进入彩色时代,打样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根据报业印刷高速度、高时效性的特点,传统打样并不适合报业的应用,数字打样生逢其时,其突出的优势得到了报业的广泛接受.软打样以其更快的速度和低成本的优势,已经引起报业印刷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20.
报业印刷经过10余年快速增长,技术和市场规模都有了很大发展。由于受到网络、电视等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影响,报纸媒体近年来进入了相对平稳期。国际报业同样面临着增长停滞甚至下滑的现象。面对发展速度下降的现实.在新的形势下为报业出版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提高报社和印务中心的竞争力和营利能力.报业印刷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的迫切性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