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6月25日,国家能源局、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组织编制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各省(区、市)发改委收集整理本地区地热资源勘探评价成果,结合本地地热资源特点及用热、用电市场需求,组织编制地热能开发利用发展规划。《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作为该通知的附件一并下发,供各地区发改委在编制规划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建设信息》2010,(7):51-51
近日,由国际地热协会主办、印尼能源矿产部和印尼地热协会协办的2010年世界地热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大会主题是“地热——改变世界之能源”。大会发表了“巴厘岛宣言”,号召世界各国加大对地热资源的投入,开发利用这一可再生清洁能源,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巴厘岛宣言也会进一步促进我国在地热能方面的利用,进一步推动地热能,特别是浅层地热能在我国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地热能开发已被全世界所重视。至1982年止,世界上地热发电容量为5180万千瓦。我国地热资源遍及全国三十个省市。共有2430处之多。开发和利用经济、可靠、操作安全而且.又没有环境污染的地热能、关键是如何有效地降低利用地热能的成本,所以选择和使用廉价的、耐久性的耐蚀材料用于地热能工厂的建设以及维持地热工厂安全持久地运行是当今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核心问题。本文就地热工厂设计运行中碰到的结垢和材料腐蚀二个主要问题作一些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与国土资源部办公厅近日下发通知,组织编制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通知指出,近期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以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及综合利用为主,具备高温地热资源的地区可发展地热能发电。远期发展中温地热发电和干热岩发电.并提高地热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建立国家级研发平台以提高创新能力,并加强技术研究开发、实施示范工程,制定优惠扶持政策以推动地热发电产业化。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在他的《地热能开发利用与节能减排》报告中提出了关  相似文献   

6.
地热能是一种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利用安全、稳定清洁和高效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国际上干热岩开发利用均处于试验或示范阶段,未进行商业化开发。为提升我国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开发技术,提高地热能综合利用效率,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干热岩EGS(增强型地热系统)关键技术进展,包括干热岩勘探技术、EGS储层激发技术、EGS建井技术及干热岩利用技术。通过分析概述了我国干热岩EGS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我国中深层地热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协办、北京市华清集团承办的“第二届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坛”在北京新大都饭店隆重举行。200余位来自北京等地设计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中国科学院能源研究委员会委员汪集院士在会上就《地热能开发利用与循环经济》问题做了重要报告。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吴元炜教授在会上做了《地源热泵与城市节能》的报告,提出了为建筑解决供暖、为保护环境承诺等观点。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克琰教授针对国内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开发浅层地热能的地源热泵技术及…  相似文献   

8.
地热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研究的热点。在这四种新能源中,地热能的年产值约占四种新能源总和的79.6%。我国地热资源分布范围广,储量丰富,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近年来,我国地热开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开采地热井800眼,集中分布在华北、关中盆地和广东沿海地区,每年开采量约为1.5亿m3/a,主要用于供暖、生活用水、洗浴、养殖与种植等。但地热利用还普遍存在着盲目性、粗放型开发现象,迫切需要从管理、技术上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地热能得到科学、合理、高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董寒杰  孙健  王冠华  马畅 《矿产勘查》2022,13(8):1158-1165
中深层地热能一般是指温度高于25℃、地热流体埋深3000 m以浅的水热型地热资源,该资源在雄安新区和天津市地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河南省多数城市和地区与雄安新区具有极为相似的地热开发条件和地热开发需求,本文对标“天津经验”和“雄安模式”,展望河南省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的前景,探索适合河南资源禀赋的勘查开发利用模式,为加快推进河南省地热资源规模化、产业化开发,助力河南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地热源燃气热泵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天津市地热资源十分丰富,目前低温地热设备安装容量约112.9兆瓦,为我国各省市之冠。这项资源开发利用得当对减少天津市区低温用热的燃料消耗,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减轻城市交通运输负担和防止环境污染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地热开发的初投资很大,采用直接热交换方式供热,地热能利用率低。电动热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  相似文献   

11.
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住建部等四部门近日发布《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地热能利用的主要目标为:到2015年,基本查清全国地热能资源情况和分布特点,建立国家地热能资源数据和信息服务体系。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达到5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标准煤,形成地热能资源评价、开发利用技术、关键设备制造、产业服务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地热能开发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将形成完善的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和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2.
阐明了地热能供暖之与常规能源供暖的诸多不同。结合工程实例,指出设计地热供暖系统时,应尽可能的开发应用小区内高投资而又相对有限的地热资源。可将地热水作为基本负荷,通过热泵、浅井水以及生活热水蓄水箱进行调峰,以达到地热能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地热的梯级利用可大大提高地热能利用率。为使地热系统达到期望使用寿命,进行防腐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完善的节能措施及科学管理是使系统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宜良盆地内的房地产开发需要进行地热资源勘探,盆地内地热热储层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热储深度大,地热勘探比较困难,一般物探方法难以解决大深度勘探问题,因此选择用高频大地电磁法进行勘探。通过高频大地电磁法勘探,并对勘探结果进行解释,圈定了热储层,预测了热水贮存位置,经钻探验证,在1290~1450m见到热水,与物探推断结果相吻合,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对今后大深度地热勘探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未来的奥林匹克公园将用上地热。从北京地热国际研讨会上获悉,从2002年11月开始在这个区域打两口地热勘探井,获得详实的数据之后,2004年正式进行开发建设。市国土房管局地热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15.
总结评价天水地热资源,依据目前世界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向,分别对天水浅层地热能资源,中深层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具体方向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文 《区域供热》2011,(3):93-95
我国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目前,地热主要是直接利用,如冬天供暖、供热水、农业利用、温泉沐浴等。近年来,国际上适用于低温地热利用的水源热泵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对地热能的高效综合利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2)
<正>据中国新闻网2013年3月6日报道2012年中石化地热产业扩展至9个省,减排二氧化碳共计38万t。我国地热资源储量十分丰富,浅层地热能的资源量每年相当于95亿t标准煤,现在每年可利用3.5亿t标准煤,减排亿二氧化碳。常规地热能的资源量相当于亿标准煤,现在每年可利用亿标准煤,减排二氧化  相似文献   

18.
宋涛  赵松  包怡  吴建峰  吴灿  孙璐 《矿产勘查》2023,14(8):1450-1457
苏北盆地建湖隆起赋存丰富的地热资源,通过综合物探地质解释确定热储层对建湖隆起中段射阳湖地区地热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广域电磁法、重力勘探及大地电磁测深法,查明了宝应县射阳湖镇6 km2范围内地热地质特征,从源、通、储、盖4个方面开展地热地质条件分析,结合地热成因分析优选钻井点位,设计探采结合井1口(设计井深2200 m),经钻探工程验证,终孔于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终孔深度2060 m),井口水温75℃,降深6.39 m出水量2095 m3/d。实践证明,综合物探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工作中,可提供热储层、导水导热构造、盖层等关键地热地质信息,为地热钻井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升温地热能     
<正>今年4月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世界地热大会的主题是"地热——改变世界之能源"。大会发表的"巴厘岛宣言"号召世界各国大力开发利用这一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源热泵作为地热能直接利用的一项能源技术,近年来在世界上得到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型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以及各个国家对地热资源的一些认知,使得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简写CSAMT法)近年来发展快速,国家利用这种新型的勘探方法可以对地下赋存情况进行更好的判定,中国是一个中低温地热资源蕴藏大国,能源地热异常地带在全国就有3000多处,现在已经有50多处在进行地热勘察,目前地热资源利用总量,中国已居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