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工作流是对一组有关联的工作任务间的依赖关系进行的形式化描述。通过对目前流行的一些工作流产品的分析,针对现有工作流模型表达能力差,缺乏严格的形式化数学定义以及没有科学分析手段的缺点,引入有色Petri网的相关理论,建立一个工作流逻辑网以实现工作流的过程建模,该模型有严格的理论基础,并可以利用成熟的Petri网分析方法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2.
庞善臣 《电子学报》2012,40(8):1497-1502
资源约束是工作流正确实施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工作流系统的资源建模及模型正确性验证方法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基于Petri网和工作流建模方法,提出了一种资源约束的工作流系统的形式化建模和分析技术,定义了资源空间(RS)、资源子网、资源工作流网和资源工作流网完整性(soundness)的概念,建立了资源调用视图以及Petri网影射模型,得到了资源工作流网保持完整性判定的一个充要条件.该方法将系统资源建模和过程建模合成到一个模型中,解决了工作流系统资源和过程分别建模给系统的正确性验证带来的困难,为工作流系统资源状态的可视化和进行有效的系统验证提供了模型依据.给出的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工作流Petri网的时间性能分析方法有多种,本文采用加入时间因素的扩展马尔可夫链,建立与随机Petri网同构的有穷马尔可夫链,再根据此过程的稳定概率求解系统的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RFID数据集的物品工作流挖掘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种类的物品在供应链中的移动形成不同的物品工作流,通过对这些物品工作流的挖掘,能够发现不同种类物品的流向和主要流转路径等信息,进而基于这些信息对供应链过程进行管理和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数据集的物品工作流挖掘方法,其中定义了一种基于Petri网的物品工作流网,讨论了物品工作流网所支持的几种物品工作流模式,给出了基于RFID数据集的数据过滤和聚合算法,以及物品工作流网的挖掘算法,最后进行了必要的实验.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Petri网和工作流网的基本知识,以及工作流网模型基本结构,并结合公文管理中发文部分工作流应用环境,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网模型,并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徐润森 《电子工程师》2005,31(10):71-73
针对电子商务企业业务过程重组对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应用工作流网对电子商务交易流程建模.工作流网基于Petri网,把任务关系归纳为顺序、并行、选择、迭代等4种路由结构,可表达电子商务系统的各种依赖关系,其图形直观、易于理解,数学基础严密、易于分析和验证.文中对给出的B2C(企业到客户)业务流程建立了基于工作流网的模型,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验证,有利于进一步的系统设计.因此,工作流网在电子商务系统建模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不变量的从工作流网到PERT图的转换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葛季栋  胡昊  吕建 《电子学报》2008,36(5):893-898
 工作流管理系统为现代企业提供了一种协同工作环境,可以管理企业的业务过程,并提高企业的商业竞争能力.为了有效管理业务过程的进度,需要提供一种基于工作流过程模型的进度估算方法.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网模型难以直接估算工作流过程模型的进度与工期,而在传统的项目进度计划中,PERT图是一种成熟的技术,为此,本文在工作流网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的概念,基于LMST-不变量的分解技术,提出了一种将LMST-不变量分解得到的子网转换为PERT图的算法,由此达到估算工作流过程模型的进度与工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主要负责流程定义解析、案例创建、流程过程调度、任务的执行等功能。文章用Petri网进行建模,并利用层次染色Petri网优化工作流模型,安排流程,描述同步事件。在本模型中,使用Token的颜色来控制流程实例对象的调度与运行。整个工作流引擎系统的目的在于通过利用触发对变迁的控制,实现流程之间的简单协同;同时也利用不同流程之间库所的约束规则,实现流程的协同功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技术,并针对一个复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流程构建了一个简化灵活的模型,利用随机Petri网的性能分析方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时间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文中的性能分析方法可对复杂的模型进行有效地简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成图的工作流多过程动态 时序一致性验证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彦华  范玉顺 《电子学报》2009,37(10):2181-2186
 提出了基于生成图的多过程动态时序一致性验证方法.首先从多过程的时间工作流网构建生成图,以图形化方式表达实例可能经过的路径和时间信息.在动态检测时,依据已经完成活动对生成图进行部分更新,再利用图中节点相关信息进行时间约束的验证.该方法可以解决资源约束情况下多过程时序一致性动态验证问题,而且能定位模型中出问题的路径,指导用户进行工作流时序异常处理或优化工作流模型;另一方面,生成图可供多个时序约束进行验证使用,具有较好的可重用性.  相似文献   

11.
结合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提出的策略的概念和策略部署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策略的工作流系统,并结合工作流系统的特点,提出了描述工作流策略语言,并给出了使用基于策略扩展的Petri网建立工作流过程模型的方法。基于该元模型的定义的工作流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并对工作流的运行期实例的动态修改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工作流系统能够在运行过程中支持过程定义的动态可变,探讨工作流在过程方面发生动态修改的分类,分析重启、继续执行、迁移等多种动态修改策略的优缺点,重点研究了迁移策略的实现,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策略的动态工作流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加载数据表中的过程定义信息,并根据反射机制动态创建相应的工作流对象及其方法。然后设计了一种迁移策略执行算法,根据迁移规则XML配置文件,动态完成运行时的旧工作流到新工作流的转换,从而提高了工作流系统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同步网的工作流过程变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哲  赵文  袁崇义  王立福 《电子学报》2006,34(2):226-231
支持动态可变的特性是实际应用对工作流系统提出的要求,已有的研究在表达能力和算法复杂度等方面存在问题.本文以形式化的工作流模型——同步网为基础,从逻辑和语义两个角度定义了过程变动,继而分类描述了基本变动操作,并讨论了变动的正确性问题.复杂的过程变动可以被分解为若干基本变动操作的序列,从而简化问题并且保证整个变动的正确性.在此之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过程变动的方法,即以同步器为中心来管理过程实例的迁移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家态的多事务工作流完整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庞善臣  闫春钢  蒋昌俊 《电子学报》2006,34(6):1163-1168
工作流技术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而行之有效的建模方法和分析工具是工作流系统的关键,也是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基于工作流的Petri网结构化建模方法,研究了同一品质多事务工作流的Petri网模型,分析了模型处理多种事务的能力,对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和错误进行了补充和更正,给出了基于家态的模型结构完整性验证的一个充要条件.所得结果为工作流模型分析和验证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对于分析工作流系统处理事务的能力,提高事务处理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工作流模型在支持过程定义和过程分析方面缺乏统一规范的缺点,提出了EPC的工作流建模方法.给出了EPC过程链中顺序路由和并行度的定义,建立了基于EPC建模的工作流过程模型,最后通过J2EE平台实现了基于EPC的工作流原型系统,并对电涡流缓速器产品协同设计的工作流建模实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基于部分匹配滤波的伪码捕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高斯白噪声环境下部分匹配滤波的伪码捕获方法的性能,推导了该方法的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基于部分匹配滤波的伪码捕获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全匹配滤波法,既可减少处理时间,又能节省系统资源。并利用MATLAB工具对不同信噪比环境下的伪码捕获性能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信噪比条件下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17.
One of the basic problems of dependability modeling is the adequate abstraction of real-world technological problems to the principle terms of reliability/safety scenarios. This concerns primarily the definition of components and of faults on different system levels. Given these terms the rest of any modeling needs basic logical operations, mostly AND and OR, and delays, and often some counting (of time or events). All of these basic operations are offered by a fairly simple kind of Petri net (PN), i.e., timed stochastic Petri nets, allowing also for the modeling of immediate activities and of such with a deterministic delay. In this half-tutorial paper it is shown how such Petri nets modeling, i.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levant nets, works in practice. No math will be needed for that. Several typical engineering virtues are needed; primarily imagination as to how to (i) find simple solutions, since often nonelegant solutions can be correct too, (ii) compose larger PN from elementary building blocks, and (iii) the ability to model the real world by interpreting the so-called tokens of a PN intelligently in different places of one and the same PN. In the appendix it is shown how the PN can also help in the analytical analysis of nonrepairable systems. In that context they are superior to state graphs since they show state durations explicitly  相似文献   

18.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Based on Goal-Scenario by Adaptation Strateg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elf-adaptation of software systems is a complex process that depends on several factors that can change during the system operational lifetime. But, Today’s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s are only applicable in a secure and safe manner if the business process to be supported is well-structured and there is no need for ad hoc deviations at runtime. Hence, it is necessary to define mechanisms for providing a self-adaptive system the capability of reconfiguration during run-time the process that controls its adaptation.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rapid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using the workflow based on goal-scenario as the basis to set up strateg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daptive judgment. Also, we provide a sophisticated approach which fosters learning from past process changes by process variants through the order matrix. We present a formal foundation for the support of dynamic structural workflow changes of running. Our approach uses estimates based goal-scenario to determine which remaining parts of running workflows are affected b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s able to predictively perform suitable adaptation. This helps to ensure that necessary adaptation are performed in time with minimal user interaction which is especially valuable in change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