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董娜 《广东建材》2010,26(8):6-9
本文对广州市花都地区岩溶发育情况进了探讨,首先简要介绍了工作区地质和水文地质背景;接着从本次工作的依据入手,介绍了了本次工作有关情况。文中重点介绍了区内主要岩溶含水层及其分布、溶洞发育及垂向分布规律、充填及富水性等情况,并分别从岩性、地貌、构造、埋深、地下水活动情况及古水文网发育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其对岩溶发育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新构造运动与岩溶发展简史、水文地质条件与岩溶水循环、岩溶发育条件与发育规律三方面对昆明新机场航站区的岩溶形态特征和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块差异升降运动及相对平静期相间出现,决定了区内垂直岩溶发育,且具多层性;处于两大水系分水岭的地带,其水动力环境以小流量的差流(南部)和平流(北部)为主,决定了航站区如溶洞、溶隙等岩溶现象以小规模兼少量的中等规模为主,不具备产生大规模的厅堂式水平溶洞的水动力条件;场区虽属于岩溶中等发育区,但密集的溶缝、溶隙及中小溶洞组成的强溶蚀带较发育。  相似文献   

3.
以保山市董家寨铅锌矿为背景,分析了岩溶地区岩溶分布,结合钻探、物探及连通试验等手段,论述了岩溶地区岩溶的发育规律,矿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区内岩溶发育,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对多年勘察资料的分析,结合区域岩溶发育情况,着重论述矿区的岩溶发育规律及对矿区充水影响[1]。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267-268
镇宁片区为三叠世地层相变区,根据最新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区内三叠系下统罗楼组地层与以往1:20万地质资料有较大的出入,岩性差异较大,富水性及地下水赋存规律不明,百姓饮用水不足,地下找水困难。针对上述问题,实际工作中采用了地层剖面实测、水文地质调查、岩溶洞穴调查等手段,对罗楼组地层的岩性、富水性、岩溶发育及地下水赋存规律进行了重新划分研究,通过水文地质钻探验证罗楼组地层地下水赋存规律。研究及实践结果对镇宁片区乃至红水河流域该地层富水性划分及地下找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土溪口水库库坝区岩溶发育情况,采用地面调查、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钻探、示踪试验、水化学及同位素等方法手段,获取了较全面的水文地质资料。主要依据地面调查及水文地质钻探成果,结合工程区前人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查明了库坝区岩溶形态特征及分布;深入分析岩溶发育规律及分布的成层性,为水库渗漏、坝基渗漏评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周洪波 《土工基础》2009,23(4):46-48
通过对岩溶塌陷区的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对区内岩溶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查明了区内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7.
黔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广布,岩溶发育强烈,地下水赋存条件复杂,缺水严重。以黔西南洛凡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详细查明区内岩溶发育机制及分布规律、地下水赋存特征,划分区内岩溶地下水系统,并针对各系统提出开发利用建议,为类似地区岩溶水的勘查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拟建岩溪水库库区及周边地下水及岩溶发育规律进行勘察研究利用物探、钻探、地表地质测绘等多种方法查明库区及周边水文地质特征和分别规律。为本工程选址及规模论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2):221-224
通过对贵州松桃县鸡爪沟背斜区域水文地质背景及富水性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了构造富水结构、因素及条件,从而建立了通过初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水文地质物探解译、水文地质钻探开发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为区内缺水地区提供饮水水源。对省内其他相似构造岩溶地区科学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221-222
通过对贵州松桃县鸡爪沟背斜区域水文地质背景及富水性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了构造富水结构、因素及条件,从而建立了通过初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水文地质物探解译、水文地质钻探开发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为区内缺水地区提供饮水水源。对省内其他相似构造岩溶地区科学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拟建排洪隧洞工程位于黔北地区岩溶较发育区内,洞长3862m,隧洞地质条件较差,施工难度大,文中主要针对工程区复杂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在工期紧、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合理配置施工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水利工程中类似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有较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研某岩溶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从岩溶发育、岩溶水补给、径流、岩溶水文地质单元等方面,阐述了隧道区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并分析了其对隧道的影响,提出了隧道合适位置的建议方案,为类似岩溶隧道选线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申明剑 《矿产勘查》2014,5(4):679-685
岩溶水是新密市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也是区内二1煤开采和煤下铝土矿开采的主要充水来源。由于近年降水偏少、矿山开采大量抽排地下水,导致区域地下岩溶水水位逐年下降,至2013年,新密市供水已出现供水紧张局面。文章通过对该区岩溶发育规律、岩溶水分布特征以及构造对区域岩溶水的控水作用研究,确定奥陶系灰岩是该区地下岩溶水的主要赋存层位;背斜的倾伏端与断裂的交接部位是地下岩溶水的富集地段;断层带附近构成地下水的强径流带和富集带,断层带两侧均富水;大隗断层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最为显著,将该区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分为两个水文地质亚区。这一研究可为新密市供水、矿山排水、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四川建材》2017,(4):94-96
桂西北山区隧道群隧区的岩溶类型主要为连片峰丛洼地、落水洞及消溢洪洞、溶洞、暗河。本文分别从隧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地下水四方面阐释了岩溶形态发育的成因,并分析了各地质因素对其发育规律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属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的连片低峰丛深洼地地貌,同时区域构造控制了岩溶发育的主要方向;可溶岩广布且地下水发育使隧区形成导水性好的岩溶管道;包气带厚度大、垂直方向岩溶强烈发育。研究成果对类似实际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拟建的重庆两江新区—涪陵(龙头港)快速通道项目东温泉山隧道为例,介绍了重庆市现阶段常采用的水文地质专项勘察手段和分析方法,查明了隧道线路区的岩溶发育规律;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环境问题等,分析了隧道抽、排水对岩溶水的影响.结论 显示:(1)隧道在里程K15 +749.147~K16 +9.113临近白银洞水库时,...  相似文献   

16.
从场区地质构造、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等控制和影响岩溶宏观发育的因素着手,与调查、物探、钻探获取的场区岩溶发育形态特征相结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阐明昆明新机场处于地表分水岭和地下分水岭地带.宏观上不具备发育规模较大的水平溶洞的条件,且侵蚀基准面较低.工程建设影响范围处于地表水垂直入渗带,岩溶以垂向发育为主,岩溶地表形态表现为石芽、溶蚀沟槽、洼地、漏斗、落水洞在场区内星罗棋布,分布密集,地下岩溶表现为竖(斜)向洞穴、溶蚀缝隙、溶蚀破碎带等形态;受地质构造的影响。不同区域岩溶发育特征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由于隐伏岩溶发育的复杂性,局部位置的无规律性,勘察时又很难准确查清岩溶发育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地铁建设设计施工带来很多不利因素.文中介绍了广州地铁9号线沿线工程地质概况、岩溶发育特征及水文地质地征,对该线隧道施工的各种工法在隐伏岩溶区的工程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讨论了岩溶对地铁建设的不良影响和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18.
长沙市劳动路湘江隧道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是地下水地质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是隧道建设面临的不良地质现象之一,对隧道工程建设影响极大。采用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勘察手段,查清了场地范围内的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对隧址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表水系、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综合分析,查明了岩溶发育程度及其规律,分析了岩溶对隧道工程建设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程文汉 《矿产勘查》2013,4(2):224-228
广东省韶关市是一个以石灰岩地层为主的山区重工业发展城市,城镇居民饮用水源主要是抽取武江河水,部分厂矿及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解决,而所开采的地下水,以覆盖型岩溶水为主.由于可溶岩的岩溶发育程度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因而富水性也有较大的差异.基于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资源,解决岩溶石山地区厂矿、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作者通过对韶关市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及韶关市供水水文地质勘探的大量资料分析总结,并参考相关文献,认为韶关市岩溶发育仍有规律可循,其岩溶发育及富水性有如下特点:(1)质纯厚层结构单一的碳酸盐岩岩溶最发育,富水性强;(2)地下水径流强烈及排泄地带岩溶发育,富水性强;(3)沿断裂交汇部位及褶曲轴部岩溶发育,富水性强.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3)
针对岩溶陷落柱导致的突水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的特点,为了预防岩溶陷落柱突水,对岩溶陷落柱可能发育的区域加以预测。根据滕南矿区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已揭露的陷落柱的分布特征,总结岩溶陷落柱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岩溶陷落柱分布和发育具有不均匀性,多发育在矿井浅部,以及富水性较强和强径流条件的区域;岩溶陷落柱发育主要受奥灰埋深、奥灰含水层的富水性、地质构造控水条件及奥灰地下水径流条件4个因素的综合控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层次分析评价模型,采用专家打分赋权方法,对4个控制因素统筹考虑,预测未来可能发育岩溶陷落柱的区域,旨在控制和避免煤矿生产中揭露岩溶陷落柱或处理不当而造成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