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隽宇 《华中建筑》2012,(12):126-130,133
古时广州是一座“河道如巷、水系成网”的水城,丰富的水资源使广州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水文化。在众多的河涌当中,东濠涌是广州仅存的古城护城河,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近代由于城市的发展,东濠涌由原来防洪排涝和水运为主的功能变成了以纳污为主,导致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近几年,广州政府投入巨资治理东濠涌。该研究从水环境整治工程、生态河岸及景观整治工程两方面归纳东濠涌综合整治工程的思路与特.羔,表达了东濠涌综合整治工程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应用适应性理论,从城市选址、 空间格局及形态、肌理脉络和防洪治河技 术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古代苏州在地 形、水系及气候方面的自然适应性,结果表 明:古代苏州选址依托自然,选择城址于水 网地区的地势稍高处,体现了“兼顾安全与 发展”的城市选址思想。空间格局和形态 方面,以水系为脉络,组织城市空间,形成 双棋盘格局;顺应水文特征,将城墙设计 成“亚”字形,这些都体现了规划设计中通 过“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而适应水文环境 的思想。通过城市方位布局以适应季风,引 导城市通风,并结合密布的水网,有效改 善城市微气候,体现了古老的城市生物气候 适应法则,运用“顺天应人”的防洪治河技 术,“得水之利,而避水之害”①。这些自然 适应性表现出城市与自然亲近、共存、共荣 的思想观念和规划设计生态智慧,对目前 的城市可持续规划设计有很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潘悦  贾绿媛  林箐 《中国园林》2022,38(3):14-19
自然山水是城市生长的基底,能够塑造城市独特的景观格局,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为研究山水环境如何与丽江大研古城营建互相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以古城发展演变为线索,探讨山水环境影响下的大研古城选址、格局发展演变与内部人居环境建设情况.总结古城在景观营造和公共空间营造方面的智慧特征,针对古城人文景观逐渐淡化和缺失...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市通州区历史水系为脉,以创新为魂,以高标准规划城市副中心为目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水城共融”的理念:(1)以历史水系变迁和发展、水与城的关系为脉络,传承古今,构建历史水系总体格局;⑵落实河长制,在通州区全域范围划定116条(段)河道蓝线,划定蓝绿交织的水系空间,保证城市副中心的防洪排涝安全;(3)规划建设“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为实现水城共触和活力亲水提供条件;(4)在规划和设计方面,以行政办公区的“镜河”为例,高点定位,创新驱动,打造清新明亮的城市金名片。  相似文献   

5.
嘉陵江是长江水系中第二大支流,空间上连接南北 丝绸之路,是巴蜀地区重要的文化廊道。在典型山地曲流环境 中,其沿线古城蕴含了丰富的山水营建智慧。从自然环境、文 化环境、行政建制三方面梳理了嘉陵江沿线古城的形成基础, 并以上、中、下游8个古城为例,通过历史文献系统梳理及结合 GIS平台的历史地图空间转译,提炼其“山-水-城”景观特征。 具体为“宏观格局把控”方面“巴蜀要冲,控扼形胜”的城市 选址、“襟江带河,群山四望”的山水格局、“江山聚结,生 气聚集”的风水脉络;“中微观空间结构塑造”方面“迎山接 水,不拘一格”的城市空间结构、“依形江山,因地制宜”的 城市功能营建;以及“沿江山集群,南北人文关联”的“跨尺 度风景审美经营”等在地特征,以期为巴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 承、西南山地宜居城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该文提出从城市安全、生态、景观三大格局出发,统一规划城市水系的防洪排涝功能、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并以阜南新区水系整治规划为例,运用这三大规划策略与措施,构建满足安全、生态、景观三方面功能的城市水系格局,从而达到水城相融的效果,营造一个富于淮北水乡地域特色的阜阳城南新区。  相似文献   

7.
杨钟亮 《中国园林》2022,(S1):102-107
城市水系多与绿色空间伴生,沿线多集中承载了城市的历史文脉,是城市景观风貌塑造的核心区域,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人居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城市双修下“城市水系双修”的研究视角,以丹阳市老城水系绿化景观规划为例,探索城市河道作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重要意义,思考“城水关系”“人水关系”的和谐共生。从问题策略、总体布局、规划特色等方面探究城市滨水生态景观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探究肇庆古城这一具有浓厚地域特色与防御性能的城市遗产的价值特征,进而为肇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中国明清城墙申遗提供参考,结合古城建设情况与空间规划特征,系统梳理了肇庆古城的营建动力机制,将古城安全防御体系进行层级划分,从古城选址的生态安全、城市营建的心理安防、城墙建造的军事防御、水系规划的防洪御灾这4个层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肇庆古城营建的动力机制主要受政治文化、经济地理的影响,具体涉及政策职能的推动、民族文化引发的暴乱以及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 肇庆古城的安全防御体系是生存资料安全与内外环境安全、物质防御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层面的综合体现,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态安全思想、宋元明清城墙防御及防洪体系、筑城与修缮技艺及城市空间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城具有良好的景观视廓,对研究中国古代山水城市和大尺度山水轴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景观雕塑是城市文化内涵与精神风貌的主要展示载体,其选址规划是城市建设布局规划的重要部分,为此提出城市景观雕塑选址规划研究。论述了城市景观雕塑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城市景观雕塑作用于空间环境,并且受限于空间环境。以某城市为例,根据该城市发展定位和城市景观建设要求,对该城市景观雕塑进行选址规划,通过梳理该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环境文化以及时代特征文化,确定城市地域文化特质,在此基础上将城市景观雕塑主题划分为历史文化主题、红色文化主题、山林文化主题、都市人文主题。结合划分的景观雕塑主题,以及城市地域文化特质,划分了城市景观雕塑选址规划8个分区,并对城市景观雕塑进行具体选址布局,形成一环、两带、四点城市景观雕塑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10.
开封市古城水系二期规划是沟通包公湖、龙亭湖,打造水城旅游景观和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所在。由于该工程破路为河,直接切断西司广场、西门大街,法院街等五条城市东西向交通干道(见图1),并要切实保障水系通航净空.所以,新建的市政交通桥梁和景观桥梁,就成为二期工程中最重要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1.
胡忆东  谢慧  刘松 《规划师》2008,24(2):5-8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具有综合协调城市历史空间布局、管理和控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能.武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武汉名城保护的内容要素、层次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组织,从城市整体保护出发,建立城市格局保护、主城区及市域保护、传统文化保护、人文景观建设、历史资源利用五个方面的保护内容体系,同时依据当前名城保护相关保护政策、法规与规范要求,重点调整和明确武汉市主城区及市域的空间保护层次.  相似文献   

12.
李冰  苗力 《华中建筑》2014,(11):151-156
该文以云南丽江古城为例,探讨非规则形态古城的诞生与演变过程。在现有史料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发现并整理的最早的丽江航拍图,用图解将古城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进行抽象概括,并分析大研古城的城市肌理特征。由统治阶层刻意规划的丽江古城呈现出非规则自然形态特征,兼具法国学者Pierre Lavedan归纳的两种城市类型特征。这一特征源于尊重自然环境的当地文化,城市形态随机演化以适应城市的多种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13.
刘垚  邓昭华  李钰 《华中建筑》2012,(11):102-105
在《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宜居城市包括六项指标,其中"环境优美度"和"生活便宜度"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肇庆作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向以"山湖城江"闻名于世。近年来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一些新开发的楼盘为了局部利益牺牲城市环境质量的行为屡见不鲜。从技术层面看,国内当前规划对空间结果预见性不足,缺乏相对完善的控制指标体系。现行的规划控制不适用于体现城市特色的老城区,更无法保证稀缺景观资源的公共性是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该文借鉴世界著名"宜居"山水城市经验,借助"形态区划"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通过整体风貌控制和居住建筑形态控制,在保护城市山水环境基础上达到宜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城市在基于城内外山系的择址和塑形过程中,形成了围绕"城-山"关系的特定审美意象、空间模式和营景经验,是中国人居环境"人与自然"内在关联的关键基因之一。结合文献史料整理,梳理了与城、山紧密相关的仙境、礼制、风水文化意象,总结了礼制求中、风水象形与仙境三山3类城市择址模式,以及中轴立向、经纬引秀、裁成增秀3种"城-山"塑形经验。探讨了楼阁布局与天际线、园林类型与社会秩序、山景游赏与交通设施的"城-山"景致营建,并分析了其对可望、可居、可游"城中园,园中城"的支撑作用。研究结果对于补充中国城市风景营建的历史理论、丰富城市风景重构的实践经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经过八百年纳西族人的营造,它所沉淀下来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以及与自然环境的高度融合,都是现代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中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6.
以昆山市锦溪镇为例,从城镇水文化、水景观、水经济及水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以“水”为特色的规划建设引导,以期使“水”特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又好又快”的发展环境下得到发扬。  相似文献   

17.
城镇历史街区景观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晴 《华中建筑》2008,26(6):138-140
镇历史街区是区别于传统古村落及城市历史街区的一种历史遗迹,它既有城市有序的规划格局,又与自然,乡村有着紧密有联系,其景观表现出双重性,景观特色异常明显,文章针对城镇历史街区帚观的特点,分析了城镇历史街区的景观元素,景观的构成关系,并提出相关保护层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引证,结合古代城市规划的建设实践,从祈祥、避邪两方面入手分别对城市选址、城市布局、居住形式、园林规划以及色彩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吉祥文化对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吉林市是松花江流域的重要城市,其城市景观生态格局既与该流域其他滨水城市相似,又特色鲜明。从吉林市城水结构、滨水景观及水域环境三个层面入手,研究水域空间的结构布局、景观规划及生态保护路径,提出将吉林自然生态骨架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构建"山水环绕组团结构"的城市景观格局,突出"城在景中,景在城内"的水域景观特质,以及建立城水和谐关系,保护水域环境的城市景观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