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作为三维空间下的核心维度,城市高度形态不仅映射了区域经济活动的容量与能力,同时也与城市的景观和风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由于其规划编制方法缺乏系统性,因此通常面临着不断被调整的尴尬境遇。该文在归纳延庆新城山水格局与城市高度基本特征的基础之上,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建筑高度控制方法的经验,以GIS为平台构建多级眺望系统,并提炼出"多因子评价+经济校正"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修正,以期为其他山水城市高度体系建构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天津蓟县总体城市设计为实践载体,结合相关城市设计理论,从天际线的塑造及视线通廊的控制两个方面对建筑高度与体量的控制进行了研究,旨在探求城市三维空间形态与周边自然环境的互动等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建筑高度的适度提升不仅有利于土地和资源的集约利用,而且为人类生活活动空地的预留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具有保护环境和生态、促进社会公平、体现城市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西安曲江新区尝试通过建筑高度的"生长力"评价对不同地段建筑高度的发展潜力进行判断,在城市立体空间生长综合效益的量化平衡基础上,以节约土地、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益为目标,构建城市建筑高度"生长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紧凑城市"理念下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杭州西湖东岸城市景观规划为例,探讨中观尺度滨水自然景观与城市人工景观的关系,运用合理的视觉评价方式,从"景"和"观"两个方面分析,寻找恰当的景观提升方式和途径,就城市景观的管理提出了"景+观"双向调整、建筑高度控制、群体形态优化等一系列具有建设性、可持续的调控策略,对滨水开敞景观的城市设计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20,(1)
建筑高度是影响城市山水格局和空间形态的关键要素之一。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控量—提质"的转型趋势下,对城市建筑高度的定量控制迫在眉睫。文章在归纳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当前城市建筑高度控制方法的经验与不足,探索基于"容量测算—形态修正"的城市建筑高度定量控制方法,并应用于张家界的规划实践中。首先,"容量测算"是指通过用地潜力评价和开发规模量化两个步骤构建城市建筑高度基准模型;其次,"形态修正"则是根据生态、市政等方面的刚性管控因子以及视线廊道、文脉地标等城市设计因子对城市建筑高度基准模型进行修正;最后,通过"刚柔并济"的分级管控机制实现城市建筑高度定量控制从规划控制到实施管理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6.
总体城市设计中的高度形态控制方法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高度形态作为城市空间在三维层面的关键维度,体现了城市经济活动聚集的容量和能力,也影响着城市的整体风貌和景观形象,因此对城市高度形态的控制是总体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针对总体城市设计工作中高度形态控制的特征与难点,提出了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编制思路和技术路线,包括城市高度形态的空间解析方法,建立基于刚性格局、评价模型、多元情景、美学修正等流程的高度形态整体布局方法,并通过"空间高度-控制强度"双重维度的管控矩阵对总体城市设计中高度形态的实施进行调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城市高度作为城市空间形态的核心组成要素,对城市风貌、整体品质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以溧水区高度控制为例,探究如何从高度视角进行城市形态导控,并建构城市高度形态导控系统,思考如何以街区三维形态作为基本控制单元,通过"高度"维度的管控将城市形态转译为可管理的语言,为城市整形态优化提供理性化支撑,同时通过不同要素修正,进而提出结合城市设计意图的城市特色形态.  相似文献   

8.
张晶  田健  王兴田 《华中建筑》2006,24(10):114-116
有效的城市形态控制手段有利于城市空间秩序的塑造,青岛海尔路商贸区使用扭转主体建筑朝向的城市设计手法,并结合场地自身条件,对不同层次的城市建筑空间形态进行设计和控制,构建丰富有趣、识别性强的个性空间,形成该地区的城市空间秩序。  相似文献   

9.
对建筑高度进行控制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控制高度不仅有维护建筑和街道采光、通风等功能上的需求,也是保护城市风貌、塑造城市形态的一种手段。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建筑高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管控建筑高度上也出现明显的失效问题,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加以控制并给城市土地开发以一定的灵活性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论文以纽约市为研究案例,探讨区划技术中建筑高度控制的产生、发展演变和现行的技术手段。并重点阐述在自由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区划如何以保障街道和周围环境的采光通风为基本前提,逐步结合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塑造,将高度控制作为实现更积极的规划意图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大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云南旅游度假胜地,下关是大理旅游集散服务基地,苍山环绕,洱海映衬,具有优质的外部空间环境,塑造具有高原山水特征的城市形象对下关城区至关重要.城市建筑高度是影响下关城区风貌特色的关键因子之一,基于现状调研及分析,本研究首先总结下关城区现状城市建筑高度的基本特征,其次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有关城市建筑高度控制方法研究,尤其是针对自然山水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的地区,提炼出“基准模型+修正模型”高度控制框架,通过GIS多因子叠加技术和CAD视线剖断面分析技术,最后将该方法体系应用于下关城区建筑高度生成过程中,生成建筑高度控制引导表及控制分区图,为下一步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建筑高度指标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特殊微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2016年及2017年武汉和郑州夏季移动实测数据,探讨不同气候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寒冷地区)、不同用地属性(商业和住宅)以及不同城市空间形态指标(天空开阔度、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对夏季午后城市热环境形成的影响机理,并基于非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城市空间形态各项指标与夏季午后气温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夏季午后,建筑的遮阴效果是对城市气温影响最为关键性的因素。特别是在郑州,建筑密度和天空开阔度2个因素最为关键,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比之下,武汉气温值与建筑遮阴效果的相关性低于郑州,说明干热环境下太阳辐射对气温的高低起决定性因素,而湿热环境下却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专题型城市设计高度分区研究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源 《规划师》2011,27(2):53-59
专题型城市设计的高度分区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子课题,其具有研究范围的覆盖性,研究价值的引导性、研究方法的借鉴性和研究过程的衔接性特征,遵循"两极求取,因素叠加"的思路.南京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城市设计高度分区研究专题在分析意象区域与总体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划分"两极"--高层建筑优先发展区及严格控制区,形成南京市高度分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降速-提质"转型对于空间形态的品质和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空间形态分区以街坊三维形态作为基本控制单元,为城市总体层面的空间形态优化提供理性化支撑,促进城市空间形态的优化,在调控城市建设中发挥更重要更有效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理论实践的基础上,厘清了空间形态的逻辑体系,从空间内在机理入手,阐述其公益性、经济性和美学性的价值导向和城市空间表征,并剖析空间形态分区的控制要素,揭示了空间形态发展的内在机制,分析了空间形态分区的控制目标、工作内容和方法以及可能产生的作用,初步建构了空间形态分区的框架,进而提出了城市空间形态分区控制的方法体系,建立空间形态的结构骨架与外在意向的整体控制框架,从基于公益性的空间底线划定、基于经济性的基础模型和基于美学性的设计修正、基于操作性的控制管理等方面,探索城市空间形态分区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城市快速膨胀导致的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总量,城市环境建筑能耗分析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但是城市环境中区域建筑能耗模型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数据库的完善,为建立准确且预测功能完善的建筑能耗模型提供了便利条件。重点探讨根据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统计数据,建立三维城市环境建筑动态能耗模型。重点分析了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包括如何简化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考虑城市建筑复杂性、模型建立的自动化完成、全局敏感性分析节能措施等。并且用2个实例说明处理空间规模不同的建筑群可采用的不同建模方法。研究不仅为城市节能提供指导,也为建筑信息模型的发展和促进城市规划领域中建筑能耗模型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城市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中国城市基本的自然形态和结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能折射出国家动态的经济、社会和政策条件的新的模式正逐渐取代了由浓厚的意识形态所形成的带有鉴别性的模式。这篇论文提供了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形态转变的模式和过程的分析。对于快速变化的城市,分析主要集中在两点:城市发展中区域的变化;在发展和形式上出现共同的趋势。文章重点谈了土地使用的专业化、交通循环和建筑的高度、规划的过程、城市的更新及房地产市场的私有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北美GIS在城乡管理中应用经验及国内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城市规划》2003,27(8):33-38,41
介绍了北美GIS在城乡管理中应用的成熟经验① 。分析了目前国内在应用GIS辅助城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以下三项措施建议 :进行统一的城乡管理GIS应用规划和采用一致的标准 ;建立功能共享的GIS ,提高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建设和完善城乡管理需要的各种数据库及相应的数字地图。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城市工程地质信息系统为"数字地质"的提供了重要基本数据。本文对目前基于GIS的城市工程地质信息系统的国内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总结了目前系统数据库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当前GIS技术嵌合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为城市工程地质信息系统的发展,搭建真正意义的"数字地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志超  付凯  牟毫 《城市规划》2019,43(2):99-108,118
乾县县城即唐奉天古城,为乾陵的祀奉之城。历时千余年的古城格局与陵邑关系构成了乾县历史文化的主脉。以视线关系作为"城"、"陵"关系的切入点,通过对各时期县城空间格局的恢复模拟,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城""陵"视线关系,并通过县城空间形态单元的划分与构建,借助视觉景观及形态类型学理论探讨不同时期城市空间格局中特定点视线与城市格局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旧城更新规划体系中的应用。对延续城市文脉、优化城市景观格局、凸显城市个性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吉国华  童滋雨 《新建筑》2010,(1):125-128
景观视线的控制是城市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拉萨市江苏大道的设计中,针对大道的位置特点,将其与布达拉宫的视线关系确立为城市设计的原则之一,通过建筑高度的精确控制,确保布达拉宫成为江苏大道的对景。分别采用GlS和AutoCAD编程对建筑控高进行计算,并介绍了控高计算的思路和方法。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