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前,有消息称来自瑞典的研究人员正在探索研制可用于电动汽车的碳纤维锂电池电极材料,该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抗拉强度。该碳纤维锂电池电极材料将被用于电动汽车的多功能锂离子结构电池。其中,多功能锂离子结构电池能够将电池储能物质集成到汽车车身中。由于碳纤维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强度(ultimate tensiles strength,UTS),并且其还具有非常强的锂离子集成能力。因此,碳纤维材料常被用作锂离子电池中的结构电极。来自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的MatsJohansson表示,以  相似文献   

2.
日前,来自瑞典的研究人员正在探索研制可用于电动汽车的碳纤维锂电池电极材料,该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抗拉强度。碳纤维锂电池电极材料将被用于电动汽车的多功能锂离子结构电池。其中,多功能锂离子结构电池能够将电池储能物质集成到汽车车身中。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电池中的含氟电极和电解质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能源技术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对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电池材料的突破,而含氟材料因其结构稳定性好、安全性高而广泛应用。系统介绍了锂离子电池中涉及的含氟电极和电解质材料,着重对其应用特点和研究现状等进行了总结,并对锂电池相关含氟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电池领域的迅速发展,传统电池逐渐被淘汰,锂离子电池因资源、成本等问题渐渐暴露出弊端,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原理相似,且成本更低.对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材料等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发进展,为进一步研发钠离子电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化工设计通讯》2019,(11):199-200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容量、长寿命等优点,可以循环性的使用。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比较微弱,是当前我国电动汽车二次电池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类。在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极材料的性能会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自身的使用性能,同时还会影响到电池制备的成本费用,想要实现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目标,就需要注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工作的开展。不断地提升电化学性能,消除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二次电池最新进展及评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郑子山  张中太  唐子龙  沈万慈 《化学世界》2004,45(5):270-273,254
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器中,深受广大用户的钟爱,在未来的电动汽车也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必将对未来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锂离子电池的电容量及循环性能不断得到提高,容量更大、质量更轻、体积更小、厚度更薄、价格更低的锂离子电池不断地被推向市场。新的电极材料及电解质材料不断开发出来,它们具有容量大、价格低、无环境污染、使用安全等优点。分别对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材料的发展历史及最新发展状况进行综述及评论。  相似文献   

7.
张昭 《炭素》1998,(1):29-31,43
研制了一种活性石墨并将其制成锂离子摇椅电池的电极后,进行电化学测试。发现该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化学容量、能大电流充放电等特点,比较适宜用作锂离子摇椅电池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8.
将柔性碳布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循环伏安法及交流阻抗研究了电池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用充放电实验研究了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负极采用柔性碳布,具有高的锂储存容量,第一次放电比容量为157.48mAh/g,并且在随后各次的容量损失很小,电池循环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硅酸盐基材料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新型电极材料。本文简单综述了硅酸盐基材料的结构、合成方法及改性方法,并且对该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该材料的开发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五氧化二钒作为传统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已被广泛研究。近年来对五氧化二钒电极材料性能的改进一直是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之一。综述了五氧化二钒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最新进展,从结构与充放电机理、合成方法及复合改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总结了五氧化二钒电极材料的各种制备、掺杂和复合方式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指出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硅酸盐基材料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新型电极材料.本文简单综述了硅酸盐基材料的结构、合成方法及改性方法,并且对该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该材料的开发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瑞峰 《化学工业》2013,31(5):29-30
随着纯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以及高端储能系统对锂离子电池的迫切需求,开发具有高比容量、高安全性以及循环寿命长的负极材料成为该领域的主流方向。目前商业化应用的负极材料仍以石墨类碳素材料为主,最大理论比容量只有372 mAh/g,难以满足新一代移动通讯、移动电器以及电动汽车对于锂离子电池容量  相似文献   

13.
倪海芳  范丽珍 《硅酸盐学报》2012,40(4):548-549,550,551,552,553,554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功率和高能量密度等优点而被认为是电动汽车和其他便携式电器的最有前途的动力能源。提高电化学性能及其安全性是锂离子电池面临的主要挑战。尖晶石型钛酸锂因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高倍率充放电性能,成为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国内外钛酸锂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合成方法,掺杂、表面改性,重点阐述了碳材料表面改性及其应用,展望了钛酸锂作为混合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材料等多个领域。随着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其使用量还将显著增加,随之产生数量极大的退役锂离子电池。退役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尤其对实现锂资源供需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退役锂离子电池中有价金属元素回收技术研究现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电池安全高效拆解技术与装备、有价元素整体化回收技术、电极材料再制备工艺以及避免二次污染环境是未来退役锂离子电池循环利用领域值得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乐凯集团面向电动汽车领域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最新检测结果出炉:隔膜透气度范围在100~300 s/100 cc,透气度可控可调,透气性能较同类产品低20%~40%,均达到或超越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此前,国内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电解液、正极材料均已实现了国产化替代。至此,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全部自给。目前,乐凯公司这一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产品已获得两项专利授权。专家称,这项成果将改变我国高性能锂电池隔膜依赖进口的局  相似文献   

16.
<正>住友化学公司日前宣布,为了满足特斯拉旗下ModelS电动车的强劲需求,该公司将在日本工厂扩产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的耐热隔膜材料。特斯拉旗下ModelS电动车目前在美国、欧洲与亚洲的销量都在快速攀升,2013年中该车型在美国本土的销量就达到了18 650辆,同比激增了6倍以上。ModelS采用了由松下公司供应的锂离子电池,住友化学则为松下提供用于生产锂电池的耐热隔膜。为  相似文献   

17.
王伟  刘伟  吴杨  杨慎慎 《无机盐工业》2022,54(10):87-95
锂离子电池以其便携、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负极材料的改进是制备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环节。具有类石墨烯结构的二硫化钼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但纯二硫化钼导电性差、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率高,导致其可逆容量低、容量保持率差。复合化与纳米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综述了近年来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二硫化钼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二硫化钼/碳和二硫化钼/过渡金属化合物体系的形貌特征、比容量、循环稳定性等,并对二硫化钼基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树叶作为廉价易得的碳源,采用硼酸处理改善其电化学性能,并用氢氧化钾(KOH)进行活化提高材料比表面,以获得更多的储锂活性位。制备电池并对其进行测试。测试表明,活化材料作为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经过4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然能够保持相当高的比容量,并且有着出色的大电流放电能力。因此,它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英杰  宁培超  杨轩  董鹏  林艳  孟奇 《化工进展》2020,39(7):2828-2840
随着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严重。数量庞大的废旧三元锂电池材料蕴含丰富的锂、镍、钴等有价元素,潜在资源量巨大,回收经济价值高,系统地开展废旧三元锂电池材料的回收及再生技术,将有助于防治废旧电池污染、缓解镍钴锂资源短缺压力,促进我国锂电池产业的良性发展。本文介绍了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中正极、负极材料、电解液回收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正极材料的预处理、酸浸、碱浸出与材料再生、石墨和铜箔回收、电解液回收,着重介绍现阶段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简要比较了各种工艺路线的优缺点,探讨了当前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回收存在的关键共性问题,并提出绿色环保、短流程、低成本、自动化的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磷酸铁锂(LFP)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其能量密度仍有待提升以进一步满足不同场景应用需求。锂离子在正极孔隙电解液中的扩散过程是LFP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控制因素之一,通过优化电极孔隙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锂离子在电解质中的扩散阻力进而提升能量密度。采用准二维模型描述电池内部的传质电化学过程,考察了当锂离子电池正极孔隙存在梯度分布后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通过对比孔隙率均匀分布和梯度分布的电池模拟结果,发现孔隙率的梯度分布能提高单位活性材料的利用率,提升电解质通量和电极活性材料的嵌锂量,从而增加电池能量密度。随着电极厚度的增加,孔隙率分布的梯度越大,对能量密度的提升效果越显著,研究结果对于厚电极涂层的制备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