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针对大地电磁测深中视电阻率曲线的静态畸变问题,作者提出了用瞬变电磁测深校正MT曲线静态位移的方法技术,并利用此技术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开展了MT实测资料的静校研究,通过对静校前后MT资料的解释对比分析,说明了用TEM法校正MT曲线静态位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带地形的大地电磁测深联合二维反演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山区大地电磁测深资料主要受地形与浅层电性非均匀体的共同影响,各自的影响一般很难单独分开且有效地进行校正,本文成功地确定了一种将地形与浅层电性非均匀体对大地电磁测深影响同时校正的二维反演方法-带地形的TE与TM联合二维反演方法,其具体实施过程可分为TE与TM极化曲线的识别,模型的建立和反演三步。经理论模型试算与实际资料处理表明,用该方法对山区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处理是适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地电磁测深(MT)资料处理中存在的静态偏移问题,利用小波变换的Mallat算法对实测MT资料进行静校正处理。实测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变换可以进行压制MT中的静态偏移,是一种有效的、潜在的静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4.
敦煌盆地库姆塔格沙漠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敦煌盆地库姆塔格沙漠复杂的地表条件,选用小折射和大炮初至并经地形校正联合求取表层结构数据的方法。对小折射模型法,扩展广义互换法(EGRM),初至回折波和折射波连续速度模型反演法(FCVI)等三种静校正方法进行了大量的试验。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出露区,开展地球物理勘工作难度大,资料处理、反演解释存在许多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文中以湖北利川鱼皮泽地区为例,在分析已知地面及井下特性参数基础上,利用几条骨干地震剖面建立地质模式,约束大地电磁(MT)、电磁阵列剖面(EMAP)和重力反演,开展复杂条件下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地质解释。综合解释的结果极大地丰富了工区地质结构信息,为开展盆地区域构造分析、 闭描述与评价提供了大量关心  相似文献   

6.
复杂山区静校正方法研究及效果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王顺国 《石油物探》1998,37(4):93-103
对于山区地震勘探,开展静校正研究是资料处理的主要问题之一。静校正精度与剖面质量密切相关,准确的静校正取决于合理的方法和正确的应用。本文在分析了复杂山区特点以及静校正难点的基础上,指出要解决好山区静校正,仅限于普通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四个关键点人手,即风化层延迟时的求取、基准面的确定、校正速度的研究以及表层模型的建立等。本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做了介绍,展示了合成延迟时法十等效速度模型反演十变速浮动基准面(地震参考面)静校正等综合技术在太行山区(山西沁源、大寨)、伊J;1丘陵山区等复杂地表区应用的例子。显著的处理效果表明,严重的山区静校正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满足了地下构造的叠加成像,提高了勘探精度及其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7.
直流漂移又称为零点漂移,将会使地震记录中产生无用的直流分量,必须设法从记录中消除掉。新型地震数据采集站的直流漂移主要来源于Δ-ΣA/D转换器输出的一位码(0.1)码,文章根据数字陷波器的原理,介绍了一种用于直流漂移校正的一阶和二阶直流陷波器及其设计方法,给出了采用TMS320 C30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直流漂移校正的结果,结果表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多年来大地电磁测深法 (MT) 野外资料采集的经验, 讨论了MT观测资料的噪声源, 着重分析了工业交流电对MT观测资料的影响。提出了压制噪声的一些具体措施, 从测量装置着手, 将人为差错和测量装置本身引入的噪声减少到最低限度。对工业交流电这一主要干扰源, 视具体情况采用挪点、旋转电道和磁道的布设方向、电磁屏蔽、十字型对称布极、远参考或互参考测量方法以及在资料处理时采用压制噪声的Robust处理方法等措施来压制噪声。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信噪比,改善MT野外观测资料的质量, 增强MT勘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型道的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针对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物性描术的地震资料目标处理中,剩余静校正处理是影响地震剖面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关键技术,它的精度对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物性研究产生影响。在此给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道的地震反射波三维剩余静校正方法,详细论述了模型道的构造方法,将剩余静校正问题作为广义线性反问题来求解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通过吐哈盆地的实际资料应用效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较复杂地区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地表山峦重叠,赤道丛林和巨厚喀斯特化的中新统灰岩,使得在巴布亚褶皱带进行油气勘探非常困难,对于地表或近地表的高速喀斯特化灰岩,常使得地震技术对地下成像无能为力,在这样的地区,大地电磁(MT)具有很强的地一构造成图能力,由于强烈的电性差异,能用MT作图的主要构造界面是高阻的Darai灰岩下伏Ieru组中的低阻沉积层之间的接触面,在一些区域,用1-D模型与所观测的MT数据相拟合即可相当准确地将D-  相似文献   

11.
模糊模式识别在电磁测深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维琪  尹兵祥  周红 《石油物探》1999,38(3):101-107
研究了在横,纵向同时求模糊关系的高层次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并且把这一方法应用于EH-4电磁测深资料的解释。对于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干扰比地震或其它可控源电磁法要强,利用单一参数解释就会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12.
MonteCarlo技术估算静校正时产生零空间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nteCarlo技术估算校正时总会出现零空间现象,即炮点静校正时或检波点静校正量和相同时移。本文认为产生零空间的根本原因是:由于MonteCarlo交正时移量较大,记录含有噪声,实际资料还存在剩余动校正量,于是产生了伪长波长静校正量和伪短波长静校正分量,这两个分量“贡献”到叠加结果中导致叠加能量退化,从而产生了零空间。  相似文献   

13.
复杂山区的静校正方法探讨   总被引:33,自引:18,他引:15  
静校正问题是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本文针对柴达木盆地复杂山地资料,分析了静校正问题的特征,总结了在复杂山区静校正问题中所采用的几种方法(包括多域交互迭代静校正方法、广义线性反演法、地表一致性的剩余静校正法、非地表一致性的剩余静校法)。 这些方法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只有“因地制宜”地采用这些方法,才能见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2组二维带地形模型,分别从极化模式、测点位置、地形落差、山顶宽度和地形坡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地形对大地电磁测深(MT)视电阻率的影响规律,即TM模式比TE模式易受地形影响,山顶比谷底易受地形影响,悬岸的落差越大,山顶的宽度越窄,地形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复杂地表区静校正问题的处理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塔里森地区的静校正问题是提高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关键。本文针对塔里木地区的地热资料,总结了在解决复杂地表区静校正问题中所采用的几种方法,沙丘曲线静校正,全差分析射波静校正,扩展了互义互换法折静波静校;人工拾取大的静校正误差和自动剩余静校正等,这些方法都有它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但都见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于崎岖地带高分辨地震勘探来说,CMP野外静校正校s/t静校正好。但如果平坦反射界面接近于平行地表,则在规则倾斜表面采集的资料中不宜用CMP野外静校正法。  相似文献   

17.
张震凡 《石油仪器》1997,11(6):47-49
根据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就MYRIASEIS-Ⅱ无线遥测仪采集站(TSU)逻辑板几种常见故障的典型实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排除方法,供从事仪器检修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波长静校正是地震勘数据处理中的难题,至今尚未圆满解决,本文根据近年来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工作经验,分析出长波长静校正的产生于地表代速带厚度或速度的(横向长波长)变化;提出一种利用折射初至反演低这带的结构来进行长波长静校正的有效方法。模型和实际资料的计算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羌塘盆地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羌塘盆地老地层出露,单炮记录,速度,微测井,小折射及冻土带等资料的分析,揭示了该区的表层结构,在此基础上,应用了多种不同的静校正方法,同时对其效果进行了对比,最后确定了适合该区特点的两种静校正方法,即模型法和连续介质折射法,通过在实际地震测线上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文章还强调指出该区老地层出露主要是高程静校正,且第四系静校正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0.
克里格方法在大地电磁静校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地电磁测深中,静校正处理直接影响到视电阻率的真实性以及反演、解释结果的可靠性.考虑到地学断面的空间结构横向上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引入地质统计学的克里格(Kriging)方法以校正畸变的视电阻率断面和相位断面.克里格方法是根据待估样点或待估块段有限领域内已测定的样点数据,在认真考虑了样点的形状,大小和空间相互位置关系,它们与待估样点空间相互位置关系,以及变异函数提供的结构信息之后,对该待估样点值进行的一种线性无偏最优估计.根据这一思路,编制了大地电磁测深数据校正软件,并且进行了理论模型试验和实际资料的处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