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积盆地超压形成机制述评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超压形成机制可以归纳为三大类:(1)岩石压力的增加;(2)孔隙流体或岩石骨架体积的变化;(3)流体流动及烃类上浮.低渗透性的沉积物在快速沉降过程中,上覆岩层产生的不均衡压实可产生相当大的超压,这是沉积盆地形成高压的主要机制.构造活动的地区,水平应力变化可以快速产生并迅速释放大量的超压.除非有非常理想的封闭性,否则由水热膨胀和粘土脱水引起的流体体积增加不足以形成超压.烃类生成和裂解成气具有形成超压的潜能,但压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以聚集,所以,这一机理也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2.
沉积盆地中超压形成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使得对每种超压机制的识别及其评价较为困难。将超压的形成机制总结为4类:不均衡压实、流体膨胀、超压传递和侧向构造应力。建立了4类主要超压形成机制的综合识别模式:不均衡压实和侧向构造应力增压地层中孔隙度表现为明显的高异常,而流体膨胀、超压传递增压地层中孔隙度无明显异常;4种类型增压机制在声波速度与垂向有效应力、密度与声波速度的变化关系曲线上表现出明显差异,不均衡压实增压地层中声波速度与垂向有效应力的变化应遵循正常压实作用的指数变化关系,而流体膨胀、超压传递、侧向构造应力增压地层明显偏离正常压实趋势线;不均衡压实、侧向构造应力增压地层中声波速度与密度的变化遵循正常压实趋势线,而流体膨胀、超压传递增压地层则偏离正常压实趋势线。依据垂向有效应力的减小量等于流体膨胀、超压传递、侧向构造应力中一种或多种共同作用产生的流体增压量的假定,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分析,确定并评价相应增压机制地层中产生的流体增压量及其对地层超压的贡献率。尽管该假设下的评价结果会低估该机制的增压作用,但仍可为沉积盆地中复杂地区的超压识别和评价提供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沉积盆地超压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超压在全球沉积盆地分布广泛,超压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超压形成机制主要分为3类:①与应力有关的生压作用;②地层孔隙流体体积增大引起的生压作用;③流体流动和浮力的增压作用。指出超压不仅能改善深部储层的储集性能,增加其上覆盖层的封盖能力,而且是油气运移聚集的重要动力,能够加快和促进油气幕式运聚成藏,但是,对超压的形成机制和意义还存在一些争议,诸如超压对有机质生烃的具体影响和幕式成藏的周期性等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沉积盆地的超压系统中能找到油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上可以观察到很多沉积盆地存在超压现象。但是,对此种现象的机理尚水完全认衰清楚。文中主要以美国的东特拉华盆地为例说明,在沉积盆地的超压系统中能够找到油气。  相似文献   

5.
沉积盆地超压的成因类型主要有3种:地层不均衡压实、构造挤压和流体作用;其形成机理有欠压实、蒙脱石脱水、烃类生成、流体热增压、液态烃类的热裂解作用等。但深部地层超压的产生主要与水热效应增压、上覆地层压力和烃类生成及裂解作用有关,因而地层超压系数可以用水热效应增压系数、静岩增压系数和烃类增压系数三者之和来表示。确定是否存在超压时,除考虑地层超压系数外,还应用断裂进行一票否决制。利用该指标转化方法,对湘黔鄂渝交界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的超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牛蹄塘组形成超压的最可能区域为宜宾一带。  相似文献   

6.
含油气盆地异常压力成因机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红 《南方油气》2005,18(3):9-11,53
随着国内外许多异常压力油气田的相继发现。表明异常压力与油气分布有密切关系。笔者简述了异常压力的概念及分类,详细探讨了异常高压的成因,同时对各种成因机制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下列过程可以产生超压力;(1)挤压应力的增大;(2)孔隙流体和岩石骨架体积的变化;(3)流体运移或浮力的影响。在埋藏期间,由于上陪负荷的不均衡压实作用能相当大的超压力,特别是在低渗透率沉积物的迅速沉积期间也能产生超压力。在区域的构造活动地区水平应力的变化能迅速产生和耗散大量超压力。包含有体积变化的超压力形成机理必须是一个好的有效封盖层。  相似文献   

8.
琼东南盆地超压研究进展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研和剖析,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琼东南盆地超压的分布特点及深水区压力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现有的钻井、实测压力、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了琼东南盆地的超压成因及其形成机制。分析表明:新构造期(5.3Ma)以来,琼东南盆地表现为快速的沉积沉降,特别是西部晚期的巨幅沉降,沉积地层很厚,且泥岩发育,这种独特的快速沉积沉降是该盆地超压形成的重要地质条件。低渗透性沉积层在快速沉积沉降过程中受到上覆岩层欠压实作用而产生超压,其实质是孔隙流体供与排不平衡,是该盆地超压形成的主要机制。同时,水热增压及新生流体等的辅助作用,会使压力进一步升高,使超压进一步加剧。研究成果对琼东南盆地的勘探与开发具有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简化的盆地分类方案,将地质历史分为4个阶段,讨论盆地类型与其含油气性之间的关系。根据全世界517盆地,311个大型油田和127个大型气田(油气总可采储量大于5亿桶油当量)的统计,73个盆地已发现大型油气田,137个盆地已发现中小型油 气气田,48个盆地仅见得要油气流,其余259个盆地至今未见重要油气流。  相似文献   

10.
11.
沉积盆地超压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17  
赵靖舟  李军  徐泽阳 《石油学报》2017,38(9):973-998
近十多年来,超压成因研究在国际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1)将超压按照成因分为5种类型:不均衡压实、流体膨胀、成岩作用、构造挤压、压力传递;其中流体膨胀超压的成因包括生烃作用、油裂解气、水热膨胀等,成岩作用则包括蒙脱石—伊利石转化作用等。(2)总结提出了6种超压成因判识方法,包括测井曲线组合分析法、鲍尔斯法(加载-卸载曲线法)、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孔隙度对比法、压力计算反推法以及综合分析法。(3)随着实证超压成因研究方法的逐渐广泛应用,许多被普遍认为属于不均衡压实成因的超压已被完全或部分否定,生烃作用作为超压成因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正在得到愈来愈多证实,黏土矿物成岩作用特别是蒙脱石—伊利石转化作用对超压形成的重要性也已受到重视,构造挤压和压力传递成因的超压得到进一步确认,而且现已发现许多盆地或地区的超压可能为复合成因。(4)不同的岩性其超压成因往往有别:就泥质岩而言,烃源岩与非烃源岩的超压成因常常不同,通常烃源岩内发育的超压大多与生烃作用密切相关,有时成岩作用也具有重要贡献;非烃源岩内所发育的超压多与不均衡压实、成岩作用或压力传递等有关;砂岩等渗透性岩层的超压则多为压力传递成因。(5)对于烃源岩层段的超压成因分析而言,由于有机质含量对密度、声波等测井参数具有明显影响,因此在运用这些测井资料分析烃源岩层段的超压成因时,需要进行有机质含量校正,校正前后超压成因的分析结果往往不同。  相似文献   

12.
沉积盆地超压体系油气成藏条件及机理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22  
近年来的研究及勘探实践表明 ,沉积盆地的超压体系与油气藏特别是深层油气藏的关系非常密切。超压体系油气藏是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之一。沉积盆地超压体系具有油气成藏的特定条件和方式。超压抑制和延迟了油气的生成和成熟、改善了深部储层的储集性能、增强了对烃类的封盖作用、扩大了液态窗的范围 ,为深层油气藏的勘探创造了有利条件。超压体系内油气的排放是以幕式进行的并以准封闭体系――封存箱的形式构成独立的油气成藏系统。目前 ,在超压与油气生成关系方面仍然有许多有争议的看法 ,和对超压体系内油气成藏机理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些争议和问题都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沉积盆地非烃气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烃类气体的成因分析,已成为有机说和无机说争论的焦点。本文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方面,对非烃气组分如CO2、N2以及稀有气体的成因进行分析。非烃气组分成因类型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与烃类天然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成藏有着很大的联系,同时也可以从反面论证油气成藏所必须兵备的“储、盖、保”条件,对于油气源的判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16.
在大多数沉积盆地深部通常遇到异常流体压力。自从1970年以来,有效垂直应力和孔隙度之间的关系一直被用于湾岩地区,评价超压大小,在垂直应力为主的下第三系砂-页岩盆地中,根据地震和盆地模拟技术业已取得积极成果,而无论何时压实不平衡条件发生作用。然而,用该方法不能定量地评价由其它成因和/或附加成因(构造应力、烃类生成、热应力、与断层有关的运移、水力破碎…)产生的超压。除了传统研究方法外,还提出流体力学研  相似文献   

17.
沉积盆地异常低压的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异常低压的形成机制归纳为4大类:1)构造抬升和地层剥蚀、孔隙水化学作用引起的孔隙体积增大;2)封闭层压力的释放、物性差异引起的非均匀流、渗析作用和轻烃扩散作用等流体排出造成的压力降低;3)饱和天然气藏的深埋;4)承压面低于地表。分析了每一类成因机制对形成异常低压的贡献大小。其中,构造抬升引起一定程度的孔隙回弹和温度降低,从而导致地层压力下降,是构造抬升强烈的沉积盆地中形成异常低压的主要原因。而在抬升幅度较小的地区,低压的形成则常与轻烃扩散和饱和天然气藏的深埋有关。孔隙水的化学作用和渗析作用受自身因素的制约,对异常低压贡献不大。除物性差异引起的非均匀流外,其它的低压形成机制都需要以好的封闭条件为前提,否则地层压力将衰减至常压。在中国西部盆地,因地形起伏较大,承压面低于地表,使得地层压力偏低,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低压,只是由于表达方式(起算深度是否等于地表)的原因而造成。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成因机制与油气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渤海湾盆地虽整体上是我国油气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但仍有相当广阔的地区和领域勘探程度还很低,其原因有勘探条件和手段的制约,也有地质认识的局限。深化地质认识可有铲地加快该盆地的油气勘探进程。本文根据盆地演化过程中的地应力场变化,分析、确定了盆地性质,划分了5个应力区带,并分析了成因机制,结合各区带的油气勘探现状,进行了油气评价。  相似文献   

19.
勘探实践表明,含油气盆地超压体系与油气藏关系密切,对油气成藏的各个要素及过程有着显著影响.超压抑制和延迟了油气的生成,保存和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增强了对烃类的封盖作用,扩大了液态窗的范围;不仅提供流体运移的现实动力,而且开辟了流体运移的自拓通道.随着理论研究和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超压研究涉及到含油气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和...  相似文献   

20.
异常高压的存在和油气分布关系密切,其形成和演化对油气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因此,异常高压的形成机制研究对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将异常高压成因总结为三类:与应力相关的增压作用、与流体体积增大相关的增压作用和与流体流动及浮力相关的增压作用。与应力相关的增压作用又包括不均衡压实、构造应力;与流体体积增大有关的增压作用包括流体热增压作用、生烃增压作用、成岩增压作用、液态烃类的裂解增压作用;与流体流动及浮力有关的增压作用包括压力传递增压、水压头增压、烃类产生的浮力增压、渗透增压。对各种异常高压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这对加深合理的钻井和油气生产以及有效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