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和国外合作设计和研制的一些高精度、计算机全自动控制天文仪器中曾采用过GPIB接口。笔者曾设计过基于MC68488GPIB芯片的接口板,并为此开发了一些应用软件。该接口板在水平子午环的控制系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本文提供了我们在这方面的实践,希望和其他与会者交流。  相似文献   

2.
基于GPIB接口的仪器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Visual C++6.0作为开发平台,基于GPIB总线结构,在WIN2000系统下设计开发了GPIB仪器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及软件设计方法,实现了HP35670A和笔记本电脑通过GPIB接口板两者之间的通讯。为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处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软件平台。  相似文献   

3.
基于虚拟仪器的特点,通过GPIB接口总线实现PC机与可编程仪器的通信.本文主要任务是实现总线技术的仪器控制,总线仪器通过GPIB接口卡与PC机连接,传输数据.在LabVIEW环境下完成了对虚拟仪器前面板以及后台程序框图的设计与编程.在PC机上通过LabVIEW软件环境完成与GPIB卡的数据通信,实现对GPIB总线仪器控...  相似文献   

4.
NI TNT5002 ASIC     
TNT5 0 0 2ASIC可为基于PCI总线接口的独立式仪器提供GPIB连接功能。NITNT5 0 0 2将GPIB与PCI连接器及GPIB收发器打包于一块芯片中 ,帮助仪器生产厂家简化整个仪器设计过程 ,从而缩短产品上市时间。该单芯片设计比传统 3或 4块芯片设计节约了电路板空间 ,简化了生产过程并降低了生产成本。该芯片具有一个 3.3VPCI核心 ,支持 3.3V信号 ,也支持 5V信号 ,且能与PCI当地总线规格 2 .2修订版完全兼容。仪器生产厂家使用NITNT5 0 0 2及NI设备驱动软件可以开发基于GPIB总线的仪器与设备。NI设备驱动软件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  相似文献   

5.
GPIB接口作为现代仪器的标准接口,已广泛应用,但通常的控制卡较为昂贵.文中介绍了利用普通计算机并行口以EPP传输方式设计的GPIB适配卡,可以实现支持GPIB总线相关的听与说功能.同时对适配卡的硬件及其软件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目前该设备已运用到相关测试仪器上.  相似文献   

6.
阐述基于USB总线的GPIB转接器设计与实现,利用USB控制芯片ISP1581、单片机PIC24HJ64GP206和GPIB控制芯片NAT9914芯片,实现了仪器的程控和通信。  相似文献   

7.
LabVIEW下GPIB仪器网络测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传统GPIB接口仪器组成测试局域网,实现对某型号雷达的完全验收,介绍了在LabVIEW开发环境下,利用Remote Panels技术,自动控制仪器进行测试的方法,并以功率测量为例详细介绍了程序设计及实现Remote Panels的配置步骤。实践证明该系统列推动传统GPIB接口仪器实现网络化测试具有广泛的借鉴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GPIB的某型雷达发射机性能自动测试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一种基于GPIB的某型雷达发射机性能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硬件由计算机、GPIB卡和GPIB仪器等组成;软件采用模块化原则进行设计,应用美国NI公司的LabWindows/CVI进行开发.该自动测试系统大大提高了设备测试的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如何在含有微处理器的智能仪器内添加少量的硬件和软件,实现一个具有完整的听者和讲者功能的GPIB接口;并以APPLE—Ⅱe、IEEE—488接口标准为例,提出了一种分析和识别GPIB命令的方法,阐述了GPIB接口与仪器系统的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GPIB接口总线的虚拟仪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毛义梅  张晶 《仪器仪表学报》2001,22(Z1):281-282
基于虚拟仪器的概念,通过GPIB接口总线实现PC机与可编程仪器之间的通讯。本文介绍了以图形化编程环境LabVIEW作为开发平台,组建基于GPIB接口总线的虚拟仪器的方法,并提出了用LabVIEW软件设计提高GPIB性能的解决方案。该设计提高了测试的自动化程度、测试效率和精度,易于扩展。  相似文献   

11.
在VEE环境下控制GPIB或是RS-232等接口的仪器十分便利,但是对于底层板卡的通信控制却少有介绍。本文分析了VEE软件平台下的底层板卡开发技术,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如何使用动态连接库(DLL)技术进行I/O数字输出卡的通信连接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介绍应用LabVIEW 7 Express软件中的Instrument I/O Assistant函数,通过GPIB接口卡,RS-232/485转换器与GPIB、RS-232、485接口程控仪器通讯,实现对仪器设备程控功能检测,并结合我们的使用经验进行了探讨。它不仅适应仪器设备程控功能检测,还可以快速定位软件设计过程中错误,缩短软件开发周期,给使用者带来极大方便,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希望广大读者广为利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GPIB接口及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基本工作方式,给出了基于C 的通过GPIB接口在微机与数字存储示波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通用接口总线GPIB作为IEEE组织制定的仪器接口总线标准,用于将各种数字化的自动测量仪器相互连接起来,协同完成测量任务。然而GPIB和PC机连接时,需要通过昂贵的GPIB接口板卡,接入成本较高,这个问题在PC机连接一台带有GPIB接口的测量仪器时更加突出。本文提出一种PC机连接GPIB的解决方案,使用PC机的串口RS232,透过一个单片机连接GPIB,以较低的成本完成GPIB的接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GPIB接口仪器设备远程测试问题,介绍了NI公司GPIB-ENET/100网关适配器性能和安装,并以Fluke8846A数字多用表为例,叙述了利用LabVIEW程序设计语言,在网络环境下利用GPIB-ENET/100实现对GPIB接口仪器设备控制的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对充分开发利用仪器设备的GPIB接口资源,推动GPIB接口仪器设备实现分布式网络化测试具有广泛的借鉴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高速稳定方便地接收并处理光纤陀螺开环信号,实现友好的人机界面,开发了GP IB并口总线和U SB通用串口总线相互转换的数字化系统。GP IB总线的各种接口功能和硬件系统的逻辑用FPGA实现,采用VC 在W indow s平台下设计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能实时控制进程、高速收发数据并实时显示结果。系统的设计灵活,可靠性稳定性高,误码率小于1-0 11,最高数据传输速率8M B/s,同时光纤陀螺光学开环检测系统也实现了标准化和全数字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LabWindows/CVI平台和GPIB接口的测试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基于LabWindows/CVI平台和GPIB接口的测试系统。内容涉及到GPIB的工作原理、GPIB总线测试系统的构建以及LabWindows软件开发平台对GPIB的控制实现。重点分析和讨论了该系统软件编程方法和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receive and process the open loop signal from fiber optic gyroscopes speedily, stably and expediently, and to realize the amity interface between human and machine, a digital system that can convert GPIB (general purpose interface bus) parallel bus into Universal Serial Bus is developed. All the interface functions of GPIB and the hardware system are realized through FPGA. With a digital sampling and processing system designed with VC++ in Windows platform, the real-time controlling procedure, high-speed receiving and sending data can be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can be displayed too. So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is flexible,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stability are improved, error rate is no more than 10−11, the highest bit rate is 8 MB/s and the open loop detection system for optic fiber gyros achieves standardization and complete digitalization simultaneousl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 2005, 26(10)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