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喇嘛甸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开采后期,为降低转油站系统能耗,以喇601转油站节能挖潜为切入点,以调查研究和节能监测为手段,开展节能示范站的研究工作.对转油站工艺流程、机泵及加热炉运行情况和节能计量设备完备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按照系统节能的理念制定改造措施,对转油站各系统耗能点进行整体优化控制.综合应用成熟技术,合理匹配机泵、加热炉、变压器、照明等设备的各项参数,发挥技术和管理优势,完成了由措施节能,管理节能,向综合节能的跨越,为集输系统节能降耗发挥了示范作用,为油田节能降耗提供了技术思路,促进了管理节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针对喇嘛甸油田注水系统管网压力过高、区域供注不均衡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当前发展现状及相关节能技术,进一步阐明关于优化喇嘛甸油田注水系统的节能对策,旨在降低管网压力,达到降低注水单耗情况的目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乔晶鹏 《油田节能》2007,18(2):11-14
“九五”末期,喇嘛甸油田的高注入、高产液,高能耗已经成为制约油田可持续发展严重的瓶颈问题。面对喇嘛句油田严峻的能耗形势,“十五”期间喇嘛甸油田节能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突出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技术支撑为基础,全力打造立体节能模式,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成效。文中从多角度、多层次系统阐述了立体节能的理念、做法知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刊特约通讯员王颖)2011年9月,喇嘛甸油田在国内首次试验直驱螺杆泵技术取得巨大成功。该技术不仅解决了直驱螺杆泵偏磨问题,还进一步拓展了节能空间。螺杆泵是一种"新生代"机采井,具有占地面积小、地面设备简单、便于生产管理维护等优点,在油田机采方式中  相似文献   

5.
喇嘛甸油田在多年的节能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五结合五促进”节能管理模式。其核心内容是重宣传、更重全员参与;重监测、更重实用长效;重研究、更重现场实践;重当前、更重长远发展;重服务、更重降低成本。通过节能体制与全员参与、能耗监测与技术应用、节能管理与现场实践、节能研究与生产需求、油料管理与成本控制之间的相互结合.促进了喇嘛甸油田降本增效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结合喇嘛甸油田能源消耗现状,找准影响机采系统能效水平的关键指标,包括采油系统能耗指标、终端设备能效指标、机采管理指标,了解机采井能效水平现状.应用能效对标方法,提高机采井能效水平,目的在于形成一套完整、成型的工作经验与方法模式,提升节能工作管理水平,开创节能降耗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喇嘛甸油田储层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油层层内及层间无效注采循环严重。针对无效注采循环严重问题,近年来,在喇嘛甸油田开展了规模化水驱浅调剖工作,以控制无效注采循环,文中主要针对喇嘛甸油田水驱浅调剖技术效果进行分析。注水井监测资料表明,调剖后启动压力上升,吸水状况得到改善;采油井生产资料表明,调剖后采油井均见到较好开采节能效果。通过分析表明水驱浅调剖能有效提高油层吸水状况,改善水驱开发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8.
油田地面工程能耗设备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庆油田采油六厂喇嘛甸油田地面工程能耗设备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方便各专业人员实现设备相关信息的在线查询,对设备的录入信息进行修改,方便、迅速、精确地提供油田能耗设备技术信息.该系统为地面工程规划、设计、油田生产及节能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并最终实现方案优选.  相似文献   

9.
针对喇嘛甸油田聚驱水注水系统管网压力高、区域供注不均衡、泵水单耗高等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喇嘛甸油田聚驱水注水系统的注水泵泵况、压力、水量、管网和能耗等因素,找出系统能耗高的成因,制定优化注水站布局、优化注水管网和优化参数等节能措施,达到降低系统能耗的目的,实现喇嘛甸油田聚驱水注水系统的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10.
针对喇嘛甸油田配电网变压器平均负载率低、高能耗变压器多、部分线路功率因数低、线路负荷大和压降大等现状,开展喇嘛甸油田配电网优化运行技术研究,对喇嘛甸油田配电网实施能耗测试,确定其能耗指标,分析其能耗状况.通过实施更换高能耗变压器、安装无功补偿装置、线路分段运行、线路负荷调整等措施,合理使用高效用电设备,缩短供电半径,均衡线路间的负荷,达到提高线路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最终提高电能质量的目的,实现喇嘛甸油田配电网络的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11.
喇嘛甸油田23座变电所共辖176条6 Kv配电线路,存在线路过长、功率因数低而导致电能浪费的现象.通过线路优化调整、变压器合理匹配、线路分段运行、补偿及配套节能措施,缩短了供电半径,减少了线路压降,提高了线路功率因数,线路损耗明显降低.措施实施后,预计可节电7 990×10M<'4>kw·h,可实现喇嘛甸油田6 Kv配电网的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喇嘛甸油田注水系统管网压力高、区域供注不均衡、泵水单耗高等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喇嘛甸油田注水系统现状及能耗情况。对注水系统三个子系统在系统上、区域上和能耗节点上存在的耗能问题,实施优化注水站布局、优化注水管网和优化参数等节能措施,达到缩短注水半径、降低管网压力、降低注水单耗的目的,实现喇嘛甸油田注水系统的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13.
潘旭  于海泉 《油田节能》2004,15(2):28-30
根据喇嘛甸油田转油站计量、自控系统的应用情况,按照提高经济效益、节能降耗、保障安全生产的原则,通过合理优化转油站生产参数的显示、控制方式,降低了仪表改造及维护投资,从而进一步提高转油站的生产管理水平,为油田今后实行作业区块管理提供有利保证。  相似文献   

14.
喇嘛甸油田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喇嘛甸油田经过30多年的开发调整,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利用喇嘛甸油田不同时期的取心井、油田化验等资料,研究了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参数及各微观属性参数关系,分析了注水后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正确认识上述参数的变化规律及现阶段油藏参数的特点,对于搞好喇嘛甸油田的精细挖潜、三次采油、注水开发调整等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平井在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水平井作为老油田调整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以及新油田实现少井高效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应用.高含水、密井网、多层砂岩的大庆油田正逐步扩大水平井技术的应用规模.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发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后,剩余油主要存在于厚油层顶部,常规方法挖潜难度较大.通过对喇嘛甸油田应用水平井挖潜剩余油的可行性及潜力的分析,研究了水平井挖潜技术,结合现有的水平井开发经验,总结了水平井轨迹的优化设计、随钻跟踪调整及完井等技术方法,为进一步拓宽水平井挖潜思路,改善水平井挖潜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方 《录井工程》2010,21(2):35-38
为了深化对大庆喇嘛甸油田顶部气层的认识,从气顶气的成因分析顶部气层的基本情况,通过实物观察、岩石热解、饱和烃气相色谱、镜下荧光图像分析技术对气顶层井壁取心分析资料的显示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阐释录井资料对气层的基本认识以及与油水层特征的根本区别,为喇嘛甸油田开发生产提供评价依据,是对进一步客观深入认识气层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7.
喇嘛甸油田合理地层压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于注水开发砂岩油田,保持合理的地层压力既关系到油田开发效果,又影响到油田开发总体效益。从喇嘛甸油田室内高压物性、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和现场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了不同地层压力开采时,溶解气对原油粘度进而对采收率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用经济评价方法确定了喇嘛甸油田合理地层压力及油井流压水平。分析认为,喇嘛甸油田应保持饱和压力开采,水驱最终采收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且有利于保护套管。  相似文献   

18.
低效、无效循环层测井识别描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识别描述低效、无效循环层已经成为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高效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喇嘛甸油田相渗实验资料、岩心分析,确定了应用驱油效率判别低效、无效循环层的新思路.并选用高分辨率声波、补偿密度、高分辨率深侧向、微球等测井曲线,以测井解释理论为指导,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喇嘛甸油田萨尔图油层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参数测井解释经验方程,实现了应用常规测井方法定量解释油层驱油效率,识别描述低效、无效循环层的技术方法.为大面积快速识别低效、无效循环层,定量求取低效、无效循环层的各项地质参数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由于喇嘛甸油田原油粘度较高,为降低集输油阻力,油井主要是采取掺热水集油方式,浪费了大量热能和电能。为了节能降耗,近几年来抽油机井季节性常温输送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油田的生产中,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为保证常温输送井的数量和质量,更科学地开展该项工作,确保节能效果和正常生产,本文应用了热力学中的沿轴向温降公式,研究影响回油温度的因素,确定常温输  相似文献   

20.
进入九五以来,随着高含水后期油田开采难度的加大,喇嘛甸油田地面工程系统难以适应油田开发的需要,原油生产成本逐年升高。喇嘛甸油田工程技术人员结合油田发展的实际需要,重点开展了不加热集油技术、聚合物驱地面工艺配套技术,脱氧塔适用性研究,加大低能耗设备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