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贵州成灾洪水的暴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20年来贵州省有关暴雨洪水分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成灾洪水暴雨的时空分布、分类暴雨的特点、高原夜雨及暴雨引发的其他灾害等主要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06.7"武江特大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月14日,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影响,北江流域的武江支流普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日雨量最大达400多mm,强降雨造成武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特大洪水。该文从降雨过程、洪水特点等方面阐述该场洪水的特性,简述洪水成灾的原因,并与“02.8”洪水进行比较,以分析该地区暴雨洪水的规律,对指导防洪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了解洪水发生的时空规律及成灾原因,有利于洪灾减灾对策的制定。以伊宁县为研究区,依据2012-2017年的洪水灾害信息、汛期降水数据及DEM数据,研究该县洪水的发生特征。结果表明,伊宁县暴雨洪水发生具有周期性。对已发生的13次洪水进行统计,6月份是洪水发生的高频时段;伊宁县中部地区(6°~15°)通常是雨水汇集与洪水孕灾区域,低于6°的平原区是洪水的爆发区。降水等级与洪水发生显著相关,暴雨与洪水发生次数的相关系数为0. 97。建议在中低山区做好植被保护措施以改变下垫面条件,做到从源头防治暴雨洪水。  相似文献   

4.
辽宁朝阳老虎山河2007年8月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驰 《吉林水利》2009,(9):57-59
分析了2007年8月发生在辽宁朝阳老虎山河的暴雨洪水的成因及暴雨特性、洪水过程、洪水特点及重现期和洪峰流量衰减原因;有益于掌握该流域暴雨及特性、洪水的形成条件及洪水特性和规律,为该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灵江流域暴雨天气系统、近50年发生的较大暴雨洪水频次及其各月分布情况,分析了梅雨期和台风期不同天气系统的暴雨时空分布、暴雨强度、历时及所造成的洪水情况,分析了永安溪和始丰溪发生洪水量级大小、排位次序及年际变化;运用 谱分析方法对临海年最高洪水位作用周期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周期和次要周期,根据周期性 规律对未来10年临海年最高水位作定性预测。  相似文献   

6.
舒远华 《人民长江》2012,(Z2):51-52,83
云南省昭通市属低纬度、高海拔、受季风控制和弧形台阶地形影响的季风高原型气候,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在该市北部区域形成滇东北大暴雨区。为探索暴雨洪水规律,选择了该市区域内长序列资料的8个基本水文站和49个雨量站点进行暴雨洪水特性分析,通过分析逐步掌握暴雨洪水的变化规律:境内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发生超定量洪水的频次高,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暴雨分布、走向及强度决定了洪水量级,河道特征及下垫面条件对洪水的涨落、汇集速度、峰型等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998 年,乌力吉木仁河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暴雨洪水。对暴雨成因、时空分布、洪水特征及其产汇流规律做了调查分析,对暴雨洪水的重现期进行了分析考证  相似文献   

8.
2000年9月2日,吉林省图们江发生了大洪水,本文分析了造成这场洪水的降水特点和洪水的形成及发展规律,得出了该次洪水的暴雨中心在流域下游,洪水形成在中下游,图们江流域台风暴雨的路径走向决定了洪水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雨量预警是山洪灾害预警的重要指标,根据新宾县山洪灾害调查的实际情况和小流域历史洪水痕迹调查,采用曼宁公式分析计算成灾流量,依据《辽宁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1998年版)计算分析设计暴雨,基于暴雨洪水同频的假设,由设计暴雨洪水反推成灾流量,通过计算分析,推求出新宾县山洪灾害预警指标,即小流域雨量预警指标,为新宾县防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宋润虎 《人民长江》2012,(Z2):41-44
受西南暖湿气流以及南下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南汀河流域普降暴雨、大暴雨,导致流域干流大文水文站和姑老河水文站发生建站以来的特大洪水(以下简称"6·02"暴雨洪水),重现期均达到50 a一遇,洪水使流域内工农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分析了此次暴雨成因、时空分布和暴雨特征,并将姑老河站洪水与历年大洪水作比较,结果表明,2001年洪峰流量最大,次洪水历时较长,是导致该流域洪水成灾的主要原因。分析成果可为南汀河流域综合治理、防洪抗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6年汛期,湖南省降雨频繁,总量偏多,共发生15次造成较大汛情和灾情的强降雨过程,多个站点降雨量超过历史记录值,多条河流出现超历史洪水,洞庭湖地区水位全面超警戒,灾害损失严重。面对严峻汛情,全省上下,积极应对,获得了防汛抗灾工作的胜利。通过总结2016年度雨水灾情概况、防汛抗灾成效、防灾减灾措施、 经验与启示以及防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以期为今后防洪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受降雨和地形影响,吉林省温德河流域季节性洪灾频繁。为了解温德河流域暴雨洪水规律,利用2017年7—8月3次山洪灾害的暴雨洪水监测资料,采用自主研发模块化小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了流域的洪水过程,取得较高的模拟精度。并结合研究区春登河、西阳河及五里河等三个主要河段的模拟流量和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三场暴雨时空分布对洪水造成的影响,总结了该流域2017年山洪灾害产生原因。结果表明:①温德河流域三场超标准洪水由短历时强降雨引起,"雨洪同向"的降雨锋面移动特点使洪峰呈现陡涨陡落之势;②"7·13"和"7·19"洪水的降雨时空集中程度和暴雨中心分布的差异影响两场洪水洪峰峰型、流量和各河段的洪量贡献比,造成温德河流域不同程度的灾害。  相似文献   

13.
对于无实测流量资料的中小流域,常常借助本流域及邻近流域雨量站的资料,通过暴雨途径计算设计洪水。《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及《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修订本)》是目前贵州省中小流域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计算的基本方法之一。文章阐述了《手册》的计算原理及其应用,并根据多年实践经验,针对软件应用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4.
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2016年6~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导致长江梅雨期降雨异常偏多、暴雨频发,中下游地区发生了3场区域性大洪水。通过干支流控制性水文站和水利工程的观测资料,还原出天然来水量过程,统计了洪峰流量和不同时段洪量,结合现有历史洪水资料和工程设计成果,分析了2016年洪水特征和重现期。分析结果表明,宜昌以下干流河段均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重现期在5~10 a之间;清江、资水、水阳江、鄂东北诸支流等发生特大洪水,水位、流量超过历史最高纪录,重现期为100~200 a一遇;修水、饶河等发生一般洪水,重现期在20 a一遇以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气象学角度揭示中小洪水的形成机理,将降雨与中小洪水结合起来展开分析。利用1981~2012年国家气象站逐日雨量和长江上游主要河段及干支流控制站日平均流量资料,结合三峡水库调度运行特征,采用自定义条件筛选出了长江上游中小洪水过程,并从中小洪水的分布特征、雨洪特征两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定义筛选条件合理可行;中小洪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洪水主要集中在6~9月的汛期,三峡水库消落期无中小洪水出现;6个流域(区间)6月中小洪水过程平均面雨量自西向东增加。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推理公式采用了五点折腰多边形过程线进行洪水过程概化,使得洪水的时间坐标与暴雨的时间相互独立,当需进行地区洪水组成计算时,由于各分区洪水的时间坐标各自独立,各分区洪水不能直接叠加,必须先统一时间坐标.本文根据推理公式法的雨洪关系,提出了一种根据洪峰产生时间将洪水时间坐标统一至暴雨时间坐标的简便方法,可供水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暴雨洪水发生演化的各个阶段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和规律性。以长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将暴雨洪水指标分为降雨、洪水、时间、雨洪关系、水库、形状和初始指标7大类,共67个指标。通过整理暴雨历史洪水资料,摘录暴雨洪水过程和计算暴雨洪水特征值,结合洪量相似度、洪峰相似度、形状相似度和灰色关联度4种相似性评价方法,优选出降水量、降水历时、起涨流量和洪水涨率4个指标作为相似洪水判别指标。以113场三峡入库洪水为样本进行相似性检验,基于几场典型洪水特征值寻找的历史相似洪水之间的相似度较高,确定性系数都达到了0.9以上。结果表明,降水量、降水历时、起涨流量和洪水涨率4个指标作为相似洪水判别指标,对指导实时洪水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研究成果在三峡水库以上长江上游流域进行了试验应用,在寻找历史相似洪水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暴雨洪水是主要的自然灾害,分析暴雨洪水特性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对流域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清流河流域102场暴雨洪水资料,系统分析了场次暴雨洪水过程特征、径流组成以及洪水特征要素与降水指标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场次降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洪水过程变化,水利工程修建和下垫面变化等人类活动对暴雨洪水过程特征有一定影响;场次暴雨洪水的产流系数总体具有递减趋势,但地表径流占径流总量的比率有增大趋势;场次径流量及洪峰流量与场次降水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雨强对清流河流域暴雨洪水特征影响相对较小,蓄满产流是清流河流域主要的产流机制。  相似文献   

19.
The Yangtze Rive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ivers in China, and its basin is the most populous urban area in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ies and flood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s of significance. In our analysis of 4,511 historical county-level cities and 37,512 historical flood disasters, we used ARCGIS to conduct spatial analyses, including kernel density analysis, coldspot and hotspot analysis, and center of gravity analysis,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ies, population, and flood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n the past 2000 yea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ree relatively stable, dense urban areas are the Chengdu Plain; the border of the Anhui, Zhejiang, Jiangsu Provinces and surrounding areas; and the central Guizhou Province and southwestern part of Hubei Province. The hotspot areas of floods were the main tributaries and lakes of the Yangtze River, whereas the coldspot areas were the Chengdu Plain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More importantly, cities are not far from flood regions, and this will cause serious flooding. Due to location advantages, cities tend to be close to rivers, lakes, and other water system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historical details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