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每个应用系统都不同的身份认证技术。这给系统管理员和用户带来了很多重复的工作量,管理员需要在不同的业务应用系统上配置、维护不同的身份认证方式;用户在使用不同的业务系统时需要记忆、使用不同的口令多次登录。为解决上述问题,统一身份认证方法的研究就被提了出来。分析了现有网络安全中的统一身份认证相关技术一些协议。具体阐述了Liberty协议和Passport两种统一身份认证方法的工作原理和实现过程,分析比较了这2种协议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网络认证技术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身份认证的必要性和发展现况,详细介绍了常见实体认证手段和基于密码学认证协议。随着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身份认证和认证协议都出现许多研究热点。在HMAC算法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种改进认证协议,可以有效防止消息的重传。  相似文献   

3.
LDAP的研究及其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系统的功能是建立一个能够服务于所有应用系统的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采用唯一的用户信息数据库系统对用户信息统一进行管理,每个应用系统都通过该认证系统来进行用户的身份认证,而不再需要开发各自独立的用户认证模块,用户只需一次登录就可以访问网络中各应用系统相应权限内的资源。各应用系统通过LDAP将用户或组织的信息以层次结构,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的方式加以收集和管理。介绍了LDAP协议及其四种基本模型,阐述了统一身份认证思想,并设计了基于LDAP协议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相似文献   

4.
安全域间信息资源访问的协议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必须设置应用边界安全设备. Internet上不同的应用安全域间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安全访问,首先需要认证. Kerberos是目前比较常用的认证协议,一般的应用边界安全设备(如Socks5)中就应用了该认证协议,但应用该协议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应用边界安全设备链的认证过程中,资源域中的应用边界安全设备认证对象是主体域中的应用边界安全设备,而不是真正发起资源请求的客户端,因此资源域中的应用边界安全设备审计的对象是主体域中的应用边界安全设备,而不是真正的客户端.在Kerberos域间认证的基础上,给出了新的域间认证协议以及身份传递协议,使用新的协议不仅能够提供应用边界安全设备对用户访问请求的安全审计而且只需要两次域间的网络连接,这两次域间网络连接不需要主体和客体直接进行,而是通过应用边界安全设备完成的,提高了系统的通信效率,扩大了该系统的应用范围,适合于现有的企业网环境,能有效地解决企业网与企业网之间的信息安全传输.  相似文献   

5.
认证协议是身份认证系统最关键的部分,研究和分析系统认证协议,是保证网络安全通信的必要条件。Kerberos是一个典型的认证协议,其使用专门的服务器进行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但是由于当初使用环境的原因,并没有使用公钥体制,这影响了系统的扩展性和易管理性。本文描述了一个身份认证系统认证协议的设计思想,使用公钥对kerberos协议进行了改进,并使用BAN逻辑分析了协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Kerberos协议的典型系统为单点登录身份认证系统,即单域身份认证系统,而关于用户到用户的身份认证系统,多采用NTLM协议.为了研究基于Kerberos协议的用户到用户认证系统,在充分研究Kerberos协议的体系结构和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对用户到用户的Kerberos身份认证系统的认证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分析了用户到用户的Kerberos身份认证系统的典型结构.研究表明,当一个客户端需要访问另一个客户端中运行的服务时,Kerberos身份认证协议支持在两个客户端之间的身份认证.  相似文献   

7.
一个基于ECC的双向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身份认证是网络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身份认证机制限制非法用户访问网络资源,能够防止假冒、篡改、否认等攻击,确保用户的身份,是其他安全机制的基础。双向身份认证是指通信双方需要互相认证鉴别各自的身份。双向认证的典型方案是Needham-Schroeder协议。常见的认证协议还有分布认证安全服务(DASS)协议、ITU-T X.509认证协议等。  相似文献   

8.
Kerberos是IETF发布的一种身份认证标准协议,目前最新的版本是V5。它采用对称密钥方案,该协议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Windows系统中,包括Windows系统的内部网络登录目前也主要采用的是Kerberos协议。Kerberos认证协议主要是在系统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全面系统地介绍这种得到广泛应用的身份认证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协议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9.
身份认证是密钥交换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Internet密钥交换协议IKE为基础,介绍了密钥交换协议中的身份认证,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以提高密钥协商的效率.讨论了身份保护的作用,以及在密钥交换协议中应如何实现身份保护,来保护参与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10.
吴名宇  吴国新 《微机发展》2003,13(7):107-110
身份认证是密钥交换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Internet密钥交换协议IKE为基础,介绍了密钥交换协议中的身份认证,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以提高密钥协商的效率。讨论了身份保护的作用,以及在密钥交换协议中应如何实现身份保护,来保护参与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11.
EAP-AKA是应用于3G网络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分配协议。本文在详细分析EAP-AKA协议认证过程的基础上,使用改进的认证测试方法对其安全性进行验证分析。验证结果说明,EAP-AKA协议能够满足对等端和EAP服务器间的双向身份认证。  相似文献   

12.
一种移动环境下的基于身份的端到端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有移动通信终端和服务器安全认证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椭圆曲线密码算法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端到端认证协议。该协议既提供了安全双向认证和密钥协商功能,又极大地适应了移动终端的计算能力,降低了安全系统的复杂性,为端到端加密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基于PKI无线网络身份认证方案效率较低、适用性较差。基于IBE的身份认证方案无需通过颁发数字证书来绑定用户身份和公钥,可以提高认证效率。针对IBE的这个特点,就IBE在无线网络身份认证中的应用问题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IBE的无线网络认证模型和相关协议,并分析协议的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指纹特征的网络身份认证系统的开发是当前热点研究之一.本文介绍了基于指纹特征的身份认证在网络中的应用,并为了保证指纹特征信息在网络中安全传输,设计了一个安全有效的认证协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指纹特征的网络身份认证系统的开发是当前热点研究之一。本文介绍了基于指纹特征的身份认证在网络中的应用,并为了保证指纹特征信息在网络中安全传输,设计了一个安全有效的认证协议。  相似文献   

16.
原浩 《福建电脑》2005,(6):33-34
近些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平台上传输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语音业务,大量敏感的数据业务也出现在移动平台上,所以对移动用户的认证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重点讨论了移动通信中身份认证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身份认证中的关键技术是身份信息的安全存储、处理和传递,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卡的X.509身份认证方案,设计了一套基于X.509的身份认证协议,将智能卡作为存储身份信息的载体,密码运算都在智能卡内部进行,认证过程安全性好.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此方案可较好地防止中间人攻击,验证用户身份.  相似文献   

18.
P2P网络环境下一种快速身份认证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快速身份认证问题,由于在身份证识别过程中,物理身份证与数字身份证识别花费时间长、效率低.传统的网络身份认证技术,当服务器的密钥数据库中保存的身份密钥数据过大,在身份认证中,需要车轮式进行对比认证,造成计算量过多而耗时,导致身份认证与通信信号不同步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DKAKEP快速身份认证策略,通过运用伪随机数验证,构造密钥交换协议DKAKEP,只需在首次验证时向中心服务器获取密钥,避免了PKI身份认证技术中对中心服务器的多次访问.实验证明,身份认证策略有效地解决了身份认证与通信信号不同步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为快速认证提供了高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将椭圆曲线密码系统身份认证协议应用GSM网络上进行身份认证的控制方法,采用CA证书机制,应用离线获取证书,在线相互认证提高GSM网络系统安全性,应用无求逆数字签名方案实现CA认证,简化了计算复杂度,并通过通讯双方数字签名实现不可抵赖性,最后给出了协议安全分析,提出的认证协议具有保密性高及传输参数少的优点,较容易在无线移动通讯系统软硬件中实现。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公钥密码体制的Kerberos协议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已变得日益重要,而身份认证在安全系统中的地位极其关键,是最基本的安全服务。Kerberos协议是基于私钥密码系统的身份认证协议。文中首先对Kerberos协议的认证原理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公钥体制的加密技术和Kerberos协议,提出了一个安全性更高的身份认证协议;最后分析了两种协议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