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低温等离子灭菌设备的特殊要求,将PFC功率因数校正以及PWM脉宽调制等技术应用于等离子电源的设计中,设计了一种具备结构简单、造价低、电能利用率高等优点的新型等离子电源。对电源系统主电路进行基于Saber的仿真与分析,验证了电源设计的经济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王丽  陈昌黎  钟晓 《机电信息》2012,(12):164-165
设计了电压控制模式与功率控制模式相结合的超级电容充放电控制策略,超级电容回收能量时采用电压控制模式,保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与发电机联合供电时,采用功率控制模式确保动力系统供电功率的稳定性。并基于Saber平台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对能量回馈及联合供电时超级电容供电状态进行仿真研究,验证了控制算法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能量回馈时采用电压控制模式可以使超级电容充分吸收再生能量,而联合供电时使用功率控制方式能够为电动机提供稳定的供电功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某型燃油调节器的组成、功能、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以流量连续方程和力平衡方程为基础 ,采用线性小变量处理的方法建立元部件和系统的数学模型。用MATLAB提供的Simulink进行仿真 ,选取Runge Kutta(4 ,5 )算法 ,变步长积分。并由数学模型和仿真结果对其稳定性和动态特性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4.
双管反激电源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昕鸷  王鹿军 《机电工程》2012,29(11):1337-1339,1349
针对反激电源主开关管关断时候的电压应力过大和变压器气隙漏感导致的电压尖峰过大的问题,对双管反激电源的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构建了双管反激电源工作在DCM模式时的能量传递模型,论证了变压器匝比与变压器原边漏感的磁复位时间及最大占空比和回馈能量大小的关系,推导出了双管反激电源主要参数的通用设计公式;利用其设计公式,设计了一个实际工作于DCM模式的30W双管反激电源,同时利用Saber仿真软件,研究了双管反激电源的主开关管、副边整流二极管和原边续流二极管的工作电流。仿真结果表明:变压器匝比参数选择合适,充分削弱了通过续流二极管回馈的能量,电源工作稳定。将仿真结果与实验样机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基本吻合,说明设计公式可用作双管反激电源主要参数的设计工具。  相似文献   

5.
基于ADAMS的3-P4R并联打磨机器人运动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针对3-P4R并联打磨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分析,采用动力仿真软件ADAMS对打磨机器人进行运动学仿真。首先,本文采用三维CAD软件solidworks建立了几何模型,以Parasolid格式导入ADAMS环境,对几何模型施加约束与驱动,建立了虚拟样机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了正向与逆向运动学仿真,快速准确地求得了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正反解,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为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及机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3T-3R并联机构中六个支链均由五个平行四边形机构串联组合成伸缩链,六个支链与静平台和动平台用S球副连接。用UG仿真了平台动态运动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变化情况,通过六个并联支链其拓扑结构的位移与动平台的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影响动平台输出运动在空间为3平移和3转动共6个运动自由度的准确性和平稳性,研究结果表明并联机构设计方案和结构参数合理,具有较好的操作灵活性,为并联机构的控制提供了必要的依据,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弧焊逆变器为例,介绍弧焊电源的计算机仿真与CAD技术,及其电子器件模型、程序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运动副间隙对舵机用空间4R执行机构动态特性的影响,以一种舵机用空间4R执行机构为例,考虑运动副间隙的作用,利用L-N接触力碰撞模型和修正的Coulomb摩擦模型,研究间隙大小对机构运动精度和运动副受力的影响,确定当机构考虑单间隙和双间隙时的最佳间隙量范围.建立空间4R机构的刚柔耦合模型,分析了在空间4R机构中考虑一个或两个间隙、含或不含柔性体时间隙和柔性体对机构动态特性的影响,证明柔性体的存在会明显增强间隙碰撞对机构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为舵机用空间4R机构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执行机构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会对电网电能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对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容量及位置进行了研究。在以配电电能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采用一种结合人工蜂群算法的分布式电源准入功率最大化配置方法对分布式电源准入功率进行了计算。针对多种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情况,首先分析了不同接入位置和不同容量的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的影响;然后考虑了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电压偏差和谐波的影响;最后利用算例对优化配置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测试,确定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优化配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能够达到优化目标,满足电压调整和谐波畸变限制的约束条件,最大化地提高分布式电源准入功率,同时为分布式电源最佳接入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型风电最大功率跟踪系统整体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轴流式通风机作为源动力,自制风道作为气流通道搭建了开放式风洞.并以此为基础,结合VC软件开发环境,以风力机的最大功率跟踪为目标,设计了小型风电最大功率跟踪系统实验平台的软硬件结构.然后利用MATLAB/Simulink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最大功率跟踪系统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有效可行,为小型风电系统实验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分段的模糊PID控制器在开关电源充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阐述了控制器设计、各充电环节动态分析和建模;对模糊PID控制和传统PID控制进行了对比;展示了模糊控制在充电机控制系统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给出利用空间坐标系创建齿轮模型的一种方法,即用坐标系方程计算出齿轮轮廓曲面和齿根过渡曲面的三维坐标值,然后利用Pro/E的曲面命令把这些坐标值上的点啮合成轮廓曲面模型,利用曲面模型对齿坯模型进行实体化操作,即可实现齿轮的快速精确建模。通过实验表明,在Pro/E设计环境下,基于空间坐标系的齿轮三维建模方法,建模精度高,速度快,是一种高效的齿轮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飞机变频发电系统为应用背景,分析了发电系统的结构和调压器的性能需求,提出了数字调压器的设计方法。对比分析了瞬时采样和积分法采样算法,确定出数字调压器的采样算法,使用MAST语言编写数值积分计算信号均方根值模板,对数字调压器的采样进行仿真验证。通过对模拟调压器控制函数的分析,得出数字式调压器的控制算法。最后,在仿真软件Saber中搭建数字调压器的仿真模型,在不同转速、不同频率的条件下对系统进行突加和突卸负载实验,通过对波形的分析,发现了其满足交流电压瞬变极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新型的液压传导储能风力发电系统模型。该模型采用液压系统传导储能,有效改善风电波动性,降低风机的制造维护成本,并实现功率及电压控制。通过液压传导将发电机及相关控制系统降至地面,能够降低一定的风机制造成本。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和实验,证明该新型系统能适用于中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并且可以有效克服现有风力发电系统的一些缺陷。液压储能实现异时发电并改善风电的波动性,而通过调节液压系统来进行稳压,则无需电力稳压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从矿井供电系统连续性及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开发供电设备智能保护系统的重要意义。重点设计了矿用电机、电缆的保护系统硬件电路,编写了相应的软件流程图。系统选用OMRONPLC作为中央处理单元,主要实现矿井供电设备的漏电、过载、短路、过压、欠压等故障保护及自诊断功能。在正式投运前进行的地面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保护器动作可靠、性能稳定,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满足了矿井供电设备保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液压位置伺服系统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液压位置伺服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介绍了用MATLAB设计最优二次型控制器的基本方法,并且分析了参数变化对最优控制系统设计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和跟踪性能,为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基于DSP的电力电源集中监控器,该监控器能实时监视蓄电池组、充电模块、直流屏、交流屏的工作状态,实现对各整流器和蓄电池的智能控制,并能通过串行通信或CAN总线接受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8.
汽车振动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带非独立悬架的汽车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基于现代控制理论,建立了汽车振动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提出了某车型的一套仿真参数值。通过系统模态分析,计算出该车型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与主振型。利用仿真分析与实车的试验方法分析了状态空间模型误差,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及其参数值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汽车振动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及析取的参数值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朱斌 《机电一体化》2014,(10):36-39
针对风力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变步长的爬山搜索算法,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并采用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此算法,系统可以快速稳定地追踪最大功率点,并且在外界环境变化尤其是风速变化时可以实现最大功率跟踪,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