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研究灾变下风机联合运行的通风效果,以青岛地铁某长大区间隧道为原型搭建模型实验系统;开展由双侧远端压入式通风机而构成的通风方式对隧道流场影响的研究,得到了右边专用排烟道、左边专用排烟道、左侧行车道和右侧行车道之间的风速量化关系;以6组行车道风速组合为边界条件,运用FLUENT进行数值仿真计算,获得了隧道内气流流线、排烟口轴向速度切片和双边专用排烟道积分平均速度。数值仿真和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两台压入式通风机提供的能量,能够控制行车道烟气流动,并能及时排入专用排烟道。验证了双压零抽的长大地铁区间隧道通风排烟方式及其有效性,为制定通风排烟应急预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年来我国隧道工程界出现的关于在长大公路隧道纵向式通风系统中运用排烟风道的争议,本文首先介绍了排烟风道在国内外公路隧道通风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继而进一步对涉及到公路隧道火灾排烟风道设计中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以公路隧道发生火灾的规模、排烟量、临界风速以及救援逃生时间为控制条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公路隧道排烟风道排烟口的设置间距、开口个数等参数及其对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文中给出的具有C型规格及设置的排烟口可以用于公路隧道纵向式通风排烟风道设计中.  相似文献   

3.
常吉高速公路岩门界隧道火灾模式下的通风与救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隧道火灾的原因及特点.以常吉高速公路岩门界隧道为例,介绍了该隧道的通风排烟设计,并对两种可能的火灾场景下通风排烟及疏散救援的情况进行了模拟,提出了长大隧道火灾条件下通风救援的相应措施.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隧道防火救援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一套隧道防火救援管理体系,分析了隧道防火救援系统流程及影响火灾疏散救援的各个因素.  相似文献   

4.
韩银辉 《四川建材》2012,38(3):142-143,145
中天山隧道为国内第三长大隧道,设计为双单线隧道,左线全长22.449 km,进口为TBM掘进,出口为钻爆法,DK159+ 400处设置一条2 547 m长的斜井,坡度为11.3%.由于隧道较长,埋深较大,隧道通风成为施工的重中之重,通过对隧道内所需风量及风压计算、通风排烟设备的选型及布设,制定了行之有效的通风施工工艺,为以后类似特长大隧道的通风排烟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北天山隧道的通风与经济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永红 《山西建筑》2007,33(17):327-328
为了满足隧道正常生产通风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通风机进洞方案,详细介绍了长大隧道通风布置的具体做法,成功解决了北天山隧道通风这一技术难题,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调研长大隧道通风防尘与空气净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干阳沟隧道斜井通风工程施工技术,针对实际情况和参数进行计算和研究,确定采用水幕降尘与通风机配合使用的通风防尘和空气净化方案。论文阐述了长大隧道施工中关于通风方式、设备选型、通风管理及控制扬尘等方面的研究及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7.
长大隧道独头压入式通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杨玉玲  包太 《山西建筑》2010,36(6):276-277
结合某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长大隧道独头压入式通风技术,设计参考了国内其他隧道通风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隧道施工通风的理论通风量,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变更加大斜井断面尺寸和采用柔性风管,配用两台隧道施工专用通风机,可以随隧道掘进长度的增加逐步加大通风量,以达到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特长隧道常规火灾排烟方法的局限性,介绍了国内外常用隧道火灾通风和排烟设计方式,提出了特长隧道通风设计和防灾设计区别对待的设计理念,优化设计了火灾发生后的排烟方案,对今后的隧道火灾排烟设计工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建华  祁亮  王颖 《建筑与预算》2009,(4):125-126,F0003
单口掘进的长大铁路单线隧道因其长度大,作业空间小等增加了隧道施工烟尘排放难度,本文中结合洛湛铁路、长乐隧道和袍子岭隧道现场施工实际,介绍长大隧道施工巾的通风排烟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毅东 《山西建筑》2009,35(22):328-329
以大瑶山三号隧道工程为例,从开挖方法,机械设备配置及通风排烟方式三方面阐述了长大隧道长距离独头快速掘进施工工艺,介绍了施工过程中生产要素的配置,并根据施工体会指出长大隧道独头掘进时应着重解决好通风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多分支隧道的排烟与补风路径较多,热压与风机动力的竞争可能造成其通风排烟模式具有多解性。针对某一多分支隧道的防排烟工况,利用理论分析建立了各种气流模式的控制方程,通过数学方法获得了理论解。结果证明,在按照预期设计选定通风排烟模式与风机以后,多分支隧道内的排烟气流仍然可能存在多种状态,风机的运行工况点也会随之漂移,导致排烟方向可能与设计预期完全相反。研究还发现,通过改变风机选型能起到抑制排烟气流出现多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北京市CBD地下交通联系隧道的结构特点和通风设计条件,在环形主隧道中设置典型火灾场景,采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设定火灾场景下不同排烟工况时的烟气蔓延规律。而后,以临界风速作为主要判断标准,并以有限的烟气蔓延范围为控制要求,确定了该场景的合理烟控方案。  相似文献   

13.
张毅 《消防科学与技术》2022,41(10):1472-1476
摘 要:基于当下灭火救援领域中的突发事件,提出灭火救援专业知识智能匹配算法,该算法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注意力机制计算案件描述和消防预警信息之间的语义关系,从而实现相关灭火救援专业知识的匹配。首先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方法学习句粒度级别的语义信息,然后基于注意力机制学习词粒度级别的语义信息,最后基于两个级别语义信息的交互,根据信息之间局部差异推断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优异的性能,能够同时从词和句两个粒度上更准确地理解句子,实现基于案件描述的灭火救援专业知识智能匹配。  相似文献   

14.
依据现行防排烟相关规范,介绍担负不同防烟分区的排烟(补风)系统设计方案;重点研究室内净高H≤6 m场所,负担多个防烟分区排烟系统的排烟支管以及对应补风系统设计分歧点,对不同排烟(补风)系统方案优缺点进行比较;通过风机及管路性能曲线对具体案例中排烟系统定性、定量分析,对管路进行严格合理水力计算并选型风机,最后给出合理排烟(补风)设计方案及工程设计建议,对以后类似工程排烟设计提供借鉴或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隧道火灾模型试验,研究纵向通风对竖井排烟效果及隧道内纵向烟气温度分布的影响。试验考虑不同火源热释放速率和纵向风速。结果表明:纵向风速对正庚烷池火热释放速率存在影响,对于较小正庚烷池火(≤11 cm),火源热释放速率基本不随纵向风速而改变;对于较大正庚烷池火(≥14 cm),火源热释放率随风速的增加先降低后基本保持恒定。此外,当隧道内风速较小时,竖井内烟气附壁排出,竖井后方烟气温度较低,控烟效果较好;当隧道内风速较大时,竖井内烟气出现边界分离,竖井后方温度升高,烟气蔓延距离增加,竖井排烟效果较差。因此,建议当竖井型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或较低的内部通风,避免较高风速。  相似文献   

16.
根据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的顶部排烟道、服务隧道、黄岛岸边竖井、盾构底部救援通道的布置,提出了不设海中竖井的新型海中送排通风方案,在分析确定了海中送排风量的基础上,对不同行车工况下隧道内风流流动进行了计算,提出了新型海中送排运营通风设备配置及控制方案,并与海中设竖井通风送排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北两线黄岛送排风、...  相似文献   

17.
胶州湾海底隧道防排烟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海底隧道火灾烟气的特点及危害.结合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情况,运用FDS模拟分析海底隧道半横向通风在各种情况下的排烟效果,通过改变排烟口数量、排烟量以及隧道内纵向风速等参数研究烟气运动规律.结果表明,排烟量相同时,开启的排烟口越少,越有利于控制烟气向两端蔓延;存在纵向风时,火源上游排烟口越少,烟气抑制效果越好,烟气运动速率随纵向风速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隧道和地下工程最多的国 家,其长隧道数量和长度跻身世界前列。据统计,火灾中85%的 人员死亡是由热烟气造成的,目前隧道中采用较为广泛的排烟系 统有纵向排烟系统、集中排烟系统和横向排烟系统,而针对长隧道 来说,我国广泛采用的是竖井式纵向通风,因此,研究纵向通风与 竖井排烟综合效应下隧道火灾烟气流动特性及温度分布规律具有 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1:10 缩尺寸竖井隧道模型,主隧道长度 16.5 m,宽度1.3 m,高度0.65 m;竖井通过排烟横通道与主隧道 连接,排烟横通道设置在主隧道侧面中部,尺寸为1.2 m 长、0.6 m 宽、0.4 m 高;竖井横截面为半径0.6 m 的1/4 圆,高4.6 m。在 竖井隧道模型中开展了一系列油池火实验,选取2 种方形燃烧池 (20 cm×20 cm、23 cm×23 cm)作为火源,设置2 个纵向火源位置 (位置A:火源中心线与排烟横通道中心线距离0.375 m;位置B: 火源中心线与排烟横通道中心线距离1.375 m),7 种纵向通风风 速(0,0.18,0.27,0.35,0.44,0.52,0.69 m/s),定量分析不同工 况下温度分布及烟气逆流长度。研究结果表明:当无纵向通风时, 火焰与隧道地板垂直,且呈轴对称形态;当有纵向通风时,火焰向 下游偏移,且纵向通风风速越大,火焰向下游偏移越明显;当纵向 通风风速为0 m/s 时,由于竖井的存在,火源上、下游两侧烟气温 度分布并非对称,火源下游(竖井侧)烟气温度下降速度较快,与单 洞隧道烟气温度分布明显不同;随纵向通风风速增加,烟气逆流长 度和烟气温度减小,而最大温度偏移距离整体呈增加趋势;当无量 纲纵向通风风速v′<0.19 时,主隧道最大温升△Tmax 与Q2/3/ Hef 5/3 呈正比,而当无量纲纵向通风风速v′>0.19 时,主隧道最大 温升△Tmax 与Q? /(vb1/3Hef 5/3)呈正比,但常数系数均小于Li 等预 测模型中的常数系数;竖井隧道内无量纲纵向烟气温度分布符合 Fan 和Ji 等建立的纵向温度衰减模型,衰减系数k′在1.36~1.63 范围内变化,但其值明显大于单洞隧道纵向温度衰减系数k′;另 外,当火源位于位置A 时,最大烟气温度低于火源位于位置B 时 的最大烟气温度,无量纲纵向烟气温度衰减速度慢于火源位于位 置B 时衰减速度。  相似文献   

19.
借助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对某盾构城市地下道路火灾工况下,火源与排烟竖井的相对位置对重点排烟效果的影响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向排烟模式在一定的排烟量条件下,火源位置距离排烟竖井越近,排烟效果越好.当火源位于两个排烟竖井之间且偏向其中某一个竖井位置时,在排烟量允许的前提下,可以仅开启离火源位置较近的竖井风机...  相似文献   

20.
Longitudinal ventilation systems are commonly installed in new tunnels in large cities of the Far East including Mainland China, Hong Kong and Taiwan. Many tunnels are found in big cities and some of them are inclined at an angle to the horizontal. However, smoke movement in tilted tunnels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In some of the tunnels, the ventilation system was designed based on presumed smoke movement pattern without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Smoke movement pattern in a tilted tunnel model was studied by using a scaled model. A 1/50 tunnel model of length 2 m with adjustable angle to the horizontal was constructed by transparent acrylic plastics. A small 0.097 kW propanol pool fire was used as the heat source combined with burning pellets generating smoke. A fan placed at the upstream end was used to create longitudinal ventilation. Different ventilation rates were set using a transformer to control or adjust the fan speed.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tunnel angle varying up to 30° to the horizontal. Effect of smoke screens was also studied. The observed smoke movement patterns indicated that the shape of the buoyant plume inside the tunnel depends on the tilted angle. Smoke would flow along the tunnel floor due to gravity. The bending angle of the plume depends on the tunnel angle. Tunnel inclined at greater angles to the horizontal would give larger amount of smoke flow. Smoke movement pattern for a tilted tunnel with smoke screens was observed to be very different from some design projects. All results will b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