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页岩气体积改造技术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概述了美国页岩气改造技术发展历程,对微地震技术推动页岩气改造技术的进步进行了综述,对国外提出的油藏改造体积概念进行了技术定义,分析了体积改造技术的内涵及作用。对实现体积改造的储层条件、天然裂缝的影响及起裂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实现体积改造的关键技术以及对我国页岩气改造技术发展的启示。对比了火山岩、碳酸盐岩等天然裂缝发育储层的常规改造与体积改造的不同理念,并提出了页岩气储层改造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福建联合石化(FREP)乙烯装置脱瓶颈改造项目概况和乙烯装置改造技术特点,强调塔系统改造的重要性,提出了乙烯装置改造塔的方案,根据工艺要求及流程特点,对乙烯装置分离改造的重点和塔内件改造的难点进行了分析论证,并着重介绍汽油分馏塔、脱甲烷塔、脱乙烷塔、乙烯塔、丙烯塔等关键塔内件的改造经验,改造塔内件的方案优化及选择对装置改造成功起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合成气压缩机组内缸改造、浮环密封改造、联轴节改造、平衡鼓蜂窝密封改造的关键点,阐述了用此类方法改造国产压缩机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达到环保排放要求,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对100 kt/a硫磺回收装置尾气处理单元进行了改造。本文从改造背景、方案的比选、实施和改造后的效果等方面对整个改造过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通过改造前后的经济环保指标比较表明,此次改造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延迟焦化装置扩容及节能技术改造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Ⅲ套延迟焦化装置扩容和节能改造的情况,对装置改造后的运行状况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改造后加工能力达到1.85 Mt/a,能耗比改造前降低了144.63 MJ/t,降幅为12.8%,扩容及节能改造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油田钻井施工区域电网改善,引出了钻机进行网电改造的问题。就钻机网电改造方案(包括:机械钻机及复合(半电动)钻机改造成低压网电钻机,电动钻机直接改造成网电钻机,机械钻机改造成高压网电钻机,井场用电改造为网电)及其改造后的优劣势与经济效益作了介绍和分析,并对今后的网电改造提出有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增产改造理念的重大变革——体积改造技术概论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国外的研究成果表明:页岩气储层具有改造体积越大、增产效果越好的特点,且压裂裂缝不再是单一的对称裂缝,而是形成裂缝网络,由此产生了体积改造的理念.但迄今为止,国外还停留在提高储层改造体积(SRV)这一层面.为了使体积改造在中国被正确接受并得到广泛应用,升华了体积改造理念,提出了"体积改造技术"这一新概念,给出了广义和狭义...  相似文献   

8.
管道保温改造方案对比试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管道保温改造水平,减少管道散热损失,提高改造资金的使用效率,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几种保温材料特性及应用情况的调研,选取某作业部环境相同的主蒸汽管道进行了试验对比,确定了改造资金使用率最佳的管线保温改造方案,可在在用工业管道保温改造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非常规油气藏必须经过增产改造方能投入有效开发,但目前却存在增产改造范围有限、封隔难度大、改造针对性不强等技术瓶颈。为此,针对这些技术难题,四川油气田通过持续技术攻关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初步形成了适应不同类型非常规油气藏储层的增产技术系列,即:①非常规储层机械分层(分段)改造技术系列;②水平井分段改造技术系列;③页岩气藏体积压裂技术;④非常规储层增产改造裂缝监测技术。这些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制约非常规油气藏增产改造的技术难题,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国内非常规油气藏增产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依托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綦江分厂近6年的实际运行经验,分析了净化装置工艺设计的优缺点,探讨了对部分工艺流程或设备进行改造的必要性,提出并实施了具体的改造方案。改造前后的运行结果验证了改造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1.40 Mt/a延迟焦化装置加热炉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针对主要问题,对加热炉余热回收系统空气预热器进行了重新选型及相应的技术改造。改造后加热炉综合热效率达到了92%以上,相对改造前提高了7.57个百分点,节省了大量燃料,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从生产工艺环境和设备本身等角度对重整装置的再生循环气空冷器的损坏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天然气空气绝热转化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稳定性评价试验,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说明,天然气和空气绝热转化反应放热形成的高温对催化剂有烧结作用,使催化剂晶体结构发生了变化,起活性作用的金属镍和氧化铝载体转化为镍铝尖晶石结构的物质。进一步的试验表明,在1050~1300℃的温度可以把催化剂的晶体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油田特别是中低渗透油气田井网部署和注水(含高压注水)开发的风险,减少储层压裂改造的盲目性,实现油田的合理开发,必须对储层水力缝裂的形态有较准确的预测,而这种预测必须建立在对储层现今地应力了解的基础之上。应用测井资料研究计算现今储层地应力,是一种低成本计算储层地应力场分布的研究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求得的地应力剖面资料和同一储层地应力平面分布资料有一定的准确可靠性,可以用于指导低渗透油田的井网部署和储层的整体压裂酸化改造,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裂理论及现场工艺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水平井井筒应力分布和岩石破坏准则构成了水平井压裂裂缝起裂数学模型,利用迭代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分析表明,井筒方位角不同,最小水平主应力和垂直主应力对裂缝的起裂压力影响规律不同,在井筒方位角为0时最不容易起裂,而在井筒方位角为90°时最容易起裂.现有的裂缝延伸模型中,全三维裂缝延伸模型计算结果与Fracpro-PT软件计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适合水平井压裂裂缝延伸模拟,裂缝间距较长时,多条裂缝延伸模型可以在考虑裂缝之间干扰的基础上结合单裂缝延伸模型建立.现场多条裂缝压裂可以总结为限流法压裂和分段压裂两种,限流法施工相对简单,改造强度相对较小,分段压裂改造强度大,但工具设备和工艺要求高,现场水平井压裂作业时应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压裂工艺.图4表1参14  相似文献   

16.
铁法矿区煤层气保存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铁法矿区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其封闭性能、后期改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岩浆侵入等几方面的分析,系统探讨了铁法矿区煤层气的保存条件。分析认为:①研究区煤层厚度、埋深、含气量、水文地质特征总体上受断陷盆地的控制;②喜山期岩浆直接侵入到煤层或煤层底板,使煤的变质程度普遍增加,煤的含气量增大;③煤层围岩的差异性、后期改造及岩浆侵入等是造成本区含气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最后指出:研究区南部的大兴井田和大隆井田是煤层气保存较好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天然气水合物二次生成及渗透率变化对降压开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考虑天然气水合物二次生成及渗透率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实验室尺度下的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数学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对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过程中的水合物二次生成进行了模拟,并分析评价了水合物二次生成及渗透率变化对水合物分解产气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水合物二次生成主要局限于降压产气出口附近,二次水合物现象会引起局部水合物饱和度及温度、压力等发生明显变化;同时,水合物二次生成会导致产气速率大幅降低、产气持续时间延长和系统压力急剧增加,但累积产气量不受其影响。研究发现,不同于纯降压产气过程,在水合物二次生成的情形下,产气受出口压力的影响较大,而初始温度对产气的影 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根据岩石学特征及层序特征,分析了牛东地区石炭系火山岩相类型及其测井响应特征。牛东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可以分为溢流相、爆发相、空落堆积相、火山沉积相,测井曲线中能较好地区分这4 种岩相的是自然伽马(GR)、密度(DEN)测井曲线,火山沉积相对电阻率测井(Rt)也有较好的反应。火山岩储集空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孔洞类,主要有纳沸石未完全充填的气孔、杏仁体溶蚀孔、粘土矿物及葡萄石杏仁收缩孔、基质溶孔;另一类为裂缝类,主要为未被钠沸石及绿泥石完全充填的火山岩自碎缝、收缩缝、构造缝以及各类缝充填物溶蚀形成溶蚀缝。通过研究,岩浆的物质成分、喷溢相带以及后期改造作用是火山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粘度大、流动性差、气体逸散较慢的中性岩浆形成的安山岩是最佳储层,而喷溢旋回末期是形成杏仁体、气孔及自碎缝的有利时期,喷溢旋回间歇期的风化淋滤为各类溶蚀孔形成提供了条件。火山岩储集空间的成因机理对寻找火山岩储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池洋  付锁堂  张道伟  陈琰  黄雷  石亚军 《石油学报》2021,41(12):1527-1537
柴达木盆地位处全球新生代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青藏高原北部,盆地的演化和改造明显受高原形成动力学环境的控制,属于"强改造型"盆地。根据盆地属性及其所处动力环境的个性,揭示了盆地油气赋存条件和成藏主控因素的特点。柴达木盆地前期30年油气勘探无重要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盆地属性缺乏深刻认识。改造型盆地油气资源的贫富及分布,直接受原盆富烃坳(凹)陷以及其中的烃源岩在改造后的留存状况所控制,即"原盆控源"。对古近纪原盆恢复等综合研究揭示,现今的柴达木盆地西南部处于古近纪盆地腹部的富烃坳陷区,其中的烃源岩主体保存尚好;确定该区环英雄岭逾3×104km2的地区为巨型油气富集区和重点石油勘探区。强改造作用使得柴达木盆地西部从古近纪较简单的富烃坳陷结构演变为现今由隆起、凹陷、断阶和斜坡等构造单元构成的复杂格局。此改造过程和结果直接控制着油气藏(油气田)的特征、分布、成藏模式和资源规模,简言之,改造控藏。盆地发生强烈改造的时间晚、地下深部的围压强等鲜明的个性改造特征,对油气的成生、运移、聚集和耗散而言,利大于弊。目前,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油气勘探的成效显著,相继发现了5个不同类型的亿吨级大油田。改造型盆地油气富集区的确定构建了区内已发现和待发现油气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预测依据,开拓了持续发现多个油气田的广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20.
刘池洋  付锁堂  张道伟  陈琰  黄雷  石亚军 《石油学报》2020,41(12):1527-1537
柴达木盆地位处全球新生代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青藏高原北部,盆地的演化和改造明显受高原形成动力学环境的控制,属于"强改造型"盆地。根据盆地属性及其所处动力环境的个性,揭示了盆地油气赋存条件和成藏主控因素的特点。柴达木盆地前期30年油气勘探无重要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盆地属性缺乏深刻认识。改造型盆地油气资源的贫富及分布,直接受原盆富烃坳(凹)陷以及其中的烃源岩在改造后的留存状况所控制,即"原盆控源"。对古近纪原盆恢复等综合研究揭示,现今的柴达木盆地西南部处于古近纪盆地腹部的富烃坳陷区,其中的烃源岩主体保存尚好;确定该区环英雄岭逾3×104km2的地区为巨型油气富集区和重点石油勘探区。强改造作用使得柴达木盆地西部从古近纪较简单的富烃坳陷结构演变为现今由隆起、凹陷、断阶和斜坡等构造单元构成的复杂格局。此改造过程和结果直接控制着油气藏(油气田)的特征、分布、成藏模式和资源规模,简言之,改造控藏。盆地发生强烈改造的时间晚、地下深部的围压强等鲜明的个性改造特征,对油气的成生、运移、聚集和耗散而言,利大于弊。目前,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油气勘探的成效显著,相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