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软地层巷道的支护方式主要有架棚支护、衬砌封闭支护、可缩性U型钢支护、置换支护、锚喷网支护、锚喷多体联合支护。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效率低、支护强度不均、支护装置-围岩适应性差等问题,以塔山矿5222回风巷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程类比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对超前支护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一种新型超前无反复协同支护技术。在分析支护装置与巷道围岩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提出采动影响区全覆盖主动支护、无反复快速支护和协同支护的超前支护理念,研制由单跨门式支护装置与多功能运载装备组成的超前支护运载成套装备,研究长距离间隔布置、由后向前交替循环移架的超前支护方式,提出由锚网索支护系统主动支护+顶板全覆盖、高工阻、可让压加强支护的协同支护原理,实现不同支护的协同互补,在超前支护区域内形成一种由锚网索主动支护系统为主、以长距离超前加强支护系统为辅的协同支护系统。建立基于支护装置-锚杆(索)协同作用的超前支护力学模型,理论分析确定初始协同支护强度为225.00 kPa,采用数值模拟和工程类比综合分析确定超前超前支护距离不低于45 m,通过理论计算和对比分析确定超前支护排距为1 800 mm,设计ZLQ2826/24.5/41.5型临时支护装置,确定交替循环协同支护方案。实践表明,在超前协同支护作用下巷道...  相似文献   

3.
阐述锚索支护技术应用于沿空留巷支护,锚索 w钢带支护做为采煤工作面区段平巷的超前支护理论计算及支护布置方式,为采煤工作面区段平巷的超前支护找到新的支护方式,解决了巷道高顶区超前支护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软岩巷道,分析了各种支护形式的支护效果,根据软岩巷道支护的特点指出,软岩巷道支护要因地制宜,应大力发展以锚、喷支护为主,其它支护为辅的联合支护形式。  相似文献   

5.
潞安矿区锚杆支护经济效益分析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庆芳  谭鹏宇 《煤》2000,9(5):8-11
通过潞安矿业集团公司近几年来锚杆支护技术的实践 ,详细地进行了锚杆支护与型钢棚式支护的经济效益分析。锚杆支护在煤巷支护方面 ,较型钢支护程度不同地节约了支护费用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白旭飞 《煤》2020,29(7)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矿井下巷道支护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已由传统支护向高强支护、被动支护向主动支护转变。目前,高强支护已经成为煤矿深部开采时普遍应用的巷道支护方式。  相似文献   

7.
根据现场实际发生的情况,对架棚支护、锚杆支护,锚杆锚索联合支护三种不同方式的巷道支护参数、支护效果、巷道变形破坏情况分析,认为采用锚杆支护锚索是巷道二次支护较为理想的支护方式。  相似文献   

8.
《煤炭技术》2016,(11):35-38
基于厚硬顶板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方案富裕系数过大、严重降低巷道支护效率的特点,以辛置煤矿东区10#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系统研究了厚硬顶板条件下的支护方案。研究表明,裸顶支护,即巷道在进行支护时,对两帮进行正常支护,对顶板进行不支护或者简单支护的支护形式,在保证支护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加快了施工进度,为巷道的支护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八一煤电化公司破碎顶板支护一直是巷道支护技术的难点,以往通常采用普通圆钢锚杆支护,由于锚杆强度低、预紧力小,达不到理想支护效果。近年来对巷道支护技术进行改革,采用高强度锚杆网带组合支护技术,显著提高了巷道支护效果,降低了巷道支护和维修费用,保障了巷道支护安全。  相似文献   

10.
随着阿舍勒铜矿逐步转为深部开采,深部巷道支护方案亟需优化。为实现按需支护目标,建立了矿山深部巷道分级合理支护体系。首先,对巷道合理支护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汇总分析;其次,提出基于围岩条件、巷道断面尺寸、巷道功能用途和服务年限、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的巷道支护分级方法;最后,基于矿山支护现状、深部巷道支护成本分析比较以及前期支护研究,对合理的支护形式进行评价,确定与巷道支护级别相对应的支护形式和参数,进行方案设计。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分级合理支护节约了巷道支护成本约10%,节省支护时间约20%,降低了支护返修率,支护效果良好,为矿山巷道支护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井巷整体式支护是指竖井井壁和巷道碹体等支护型式。以往人们根据支护愈厚承受地压愈大的传统观念,在深井筒和松软岩层的井巷中,一味增大支护厚度。本文根据围岩与支护共同作用的理论指出:随着支护厚度增加,支护刚度就增大,从而地压也随之加大,导致支护内的应力并不显著降低。因而单纯地增加支护厚度往往是得不偿失的。文中给出了计算支护厚度的弹塑性理论公式,通过计算,编制了几种不同条件下的支护厚度与应力关系曲线,指出其合理支护厚度范围。又按最低支护成本的经济原则推导了最优支护厚度的公式,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周海龙 《煤矿机械》2020,41(4):99-101
研究了综放工作面巷道液压支护装置及支护方法,包含有设置在巷道前端端头的液压支架Ⅰ、设置在巷道后端端头的液压支架Ⅱ、设置在液压支架Ⅰ和液压支架Ⅱ之间并且镶嵌在巷道底面中的支点联接装置。通过液压支架Ⅰ和液压支架Ⅱ对巷道进行支撑防护,通过支点联接装置,使液压支架Ⅰ和液压支架Ⅱ相互联接并且相互支撑,不再都是在各个作业面进行分别支护,提高了对巷道支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把井巷支护技术归纳为传统支护、金属支架支护、锚杆系列支护及复合支护技术,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情况。总结了我国煤矿现行巷道支护的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中,在理论研究、设计施工及配套设备等方面均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毛建宇 《山东煤炭科技》2020,(3):133-134,137
四台矿井下液压支架在支护过程中存在着支护不稳定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液压支架支护姿态监控系统,利用各种传感器设备实现对液压支架支护姿态的全方位监控并自动调节,实现了井下液压支架的无人值守。四台矿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监控准确性高、调节及时性好的优点,确保了液压支架支护状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任永强  奂光润 《中州煤炭》2020,(9):192-195,216
针对综采工作面传统的超前支架迈步前移时对顶板的反复支撑破坏问题,采用自移单元式巷道超前支护液压支架提前进行支护,主要对超前支架支护形式、支架承载原理及工序衔接关系进行技术研究,通过支架的操作台控制超前支架升降,实现了超前支架对顶板的有效支撑,同时支架前移利用单轨吊起吊进行前移,具有移动快速、安全稳定特点,突破了综采工作面快速推进的瓶颈,助推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承载特性及其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亚军  王国法  刘业献 《煤炭学报》2016,41(8):2113-2120
基于平面杆系模型研究了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承载特性,根据支架接顶情况的不同,对该型支架的力学平衡区与承载能力进行了定义与划分,并对支架承载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型支架结构特点,应用岩梁模型研究了液压支架顶梁柱帽的合理位置,给出了支架顶梁前后比的解析结果,并由此得出了支护强度估算公式,理论结果与经验数据一致。实践表明,理论结果能够很好地解释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工作特性,为支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U型钢可缩性支架壁后充填应力分散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法使用主动支护的高应力软岩巷道中,U型钢可缩性支架是一种有效和成熟的支护方式,但是围岩性质复杂时,U型钢可缩支架的承载与围岩的作用无法有机的结合起来,造成U型钢的支架局部应力集中,致使U型钢支架局部屈服而U型钢支架整体失稳,使用U型钢可缩支架壁后充填技术改善了与围岩的关系,阻止了局部应力集中,使U型钢均匀承载,较充分发挥U型钢的支护性能。文章通过阐述U型钢支架失稳机理解释了壁后充填技术的科学性,并介绍了在应用中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马兰矿18506综采面液压支架选型为工程背景,对煤柱支撑力及液压支架支护强度合理性进行分析,确定了井下液压支架支护时的临界支撑强度为2.3×103kN,最终选择了ZY8000/25/50型液压支架。根据应用后对液压支架位移情况的观测结果,该支架选型合理,确保了煤矿井下综采作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工作面支护与液压支架技术理论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国法 《煤炭学报》2014,39(8):1593-1601
工作面支护是安全高效综采的首要条件,液压支架是综采系统的核心。笔者和其合作团队持续30多年致力于综采工作面支护与液压支架技术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建立了综采工作面支护与液压支架技术理论体系框架,提出了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原理,建立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模型,分析了液压支架与围岩的强度耦合、刚度耦合和稳定性耦合规律,阐述了液压支架合理工作阻力、临界护帮力和支护系统稳定性控制策略,提出液压支架三维动态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将围岩下沉、断裂等力、力矩以及边界条件的变化通过液压支架骨架模型传递和分解到具体的液压支架结构上,借助三维设计平台动态模拟仿真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作用的力学特征,优化得出对围岩最优支护效果的液压支架结构参数。提出液压支架系列型谱和工作面支护系统液压支架群组的自组织协同控制方法,将支护系统群组自组织协同控制分解为围岩自适应控制和队列保持推进控制两个控制线程,同步实现群体系统协调控制。建立了工作面支护设备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以往撤架工艺中三角区空顶面积大、支护强度弱、人员作业区域安全隐患大等问题,采用“三掩护支架及三角区支护[1]配套撤架技术”替代“双掩护支架”[2]撤架工艺,该工艺在8310工作面应用成功,实现了支架的顺利撤出,避免了压架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