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城市雨水的利用为城市水资源开源,保障经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了条件。在阐述城市雨水利用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服务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角度,提出城市雨水利用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南通市探索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南通市作为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根据地区水资源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增强节水意识、建立节水机制、完善节水模式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探索与实践,为南方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减污型社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学红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3,39(3):180-180,182
水资源短缺 ,用水结构不合理 ,生态系统恶化 ,严重影响着张掖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针对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立节水型社会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包头市水资源短缺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文中针对包头市用水现状,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及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安徽省淮南市是国家大型能源基地,人均水资源不足,降雨时空分布不均,1992年被列为全国缺水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华东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供应日趋紧张,淮南市作为煤电基地的作用日益突出。同时,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水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能源基地建设是淮南市水利工作的重点,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北京水资源紧缺的重要举措,公众能否选择有效的途径参与到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来,对于增强参与热情、提升建设水平和提高工作效能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分析公众参与北京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挑战,对参与途径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在实践中产生较好效果的志愿者参与、用水户参与、利用便民窗口参与和开展创建活动四种途径进行了重点研究,进一步明确其含义、优缺点、适用对象和范围,对于指导公众有效参与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意义,并对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徐州市地处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25.5mm。市境内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约为20.30亿m^3.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0.25亿m^3.多年平均可用水资源量约为35.63亿m,(不包括外调水及过境水)。 相似文献
10.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可利用水资源总量逐年下降 多年来,山东省德州市的缺水问题一直依靠引调黄河水解决,但是随着黄河来水量逐年减少,引黄水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03年,引黄水量由最高年份的19亿m3下降到不足10亿m3,黄河水变得可用而不可靠. 相似文献
11.
节水技术在城镇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城镇绿化水平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水资源的短缺要求对绿地进行灌溉时必须采取节水措施。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节水技术在城镇绿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论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节水型社会的内涵,可以将节水型社会的法律体系理解为旨在调整因节约、高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法律规范和法律渊源所组成的系统.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体系框架结构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法律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3.
14.
15.
青海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省情、水情决定了青海必须走节水型社会之路.针对青海的实际情况,提出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人水和谐的理念,按照优先保证城乡生活用水,满足重点工业用水,统筹协调农业和生态用水的原则,以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为出发点,以节约用水为工作重点,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合理开发和科学配置水资源. 相似文献
16.
关于重庆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认真分析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广泛借鉴国内其他试点城市的经验,提出了重庆市以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制度体系和法规体系、制定符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规划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节水工程体系建设以及以舆论宣传教育、加强政府统筹领导的保障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规划,是“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行动纲领。本文简要介绍了《规划》出台的背景、《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的目标与任务、总体布局与重点领域、重点制度与重点工程建设、保障措施等,同时提出了落实《规划》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石羊河流域面临着水资源、生态与环境严重超载的问题,通过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该流域属"西北资源型、生态与环境型、管理型缺水区",在流域建设节水型社会中,必须明确初始水权,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这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我国在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2000年,水利部党组推出了水权和水市场的理论框架;2001年,正式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2003年,张掖等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实践经验直接推动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理念的发展,试点建设经验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水资源较为紧缺,建设节水型社会十分必要而且紧迫.在现有基础和条件下,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做好规划,突出解决好体制与机制问题,完善工程体系,严格水资源保护,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