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超声处理对RTM工艺成型浸润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TM工艺成型过程中树脂对纤维增强体的浸润是非常重要的,浸润不好将导致RTM成型复合材料中产生缺陷,这将降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RTM成型过程中采用了超声处理技术,探讨了超声处理对树脂的黏度、表面张力、RTM工艺成型浸润性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处理使树脂的黏度和表面张力降低,RTM浸润性改善显著,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条件下聚酯树脂与玻璃纤维表面的物理化学作用,研究了不同温度下P65-901树脂、P171-901树脂、1777-G-6树脂的表面张力;分析了升温过程中ER纤维与树脂的浸润特性;计算出纤维与树脂的热力学附着功,考察了纤维与树脂的粘附特性;观察了接触角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升高温度、延长作用时间可有效改善纤维与树脂的浸润特性。  相似文献   

3.
以醇酸树脂-氯化聚丙烯-甲苯体系为例,采用共溶剂法考察了相容性和分子量对树脂分层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间相容性对分层速率起着主要作用,相容性差的体系分层速率快,反之分层速率慢;在相容性相近的情况下,溶液的粘度大小(分子量)才对分层速率产生影响,粘度小的分层快,粘度大的分层慢;还发现多分散的高聚物中,分子量小的首先扩散进入分层的清液中.  相似文献   

4.
熔渣发泡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际炼钢渣的发泡性能进行了定量研究,测定了不同发泡性能熔渣的表面张力和粘度,建立了泡沫渣的发泡幅度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发泡幅度随熔渣粘度增大及表面张力减小而扩大,熔渣中悬浮的固相粒子对泡沫稳定有着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5.
对实际炼钢渣的发泡性能进行了定量研究,测定了不同发泡性能熔渣的表面张力和粘度,建立了泡沫渣的发泡幅度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发泡幅度随熔渣粘度增大及表面张力减小而增大,熔渣中悬浮的固相粒子对泡沫稳定有着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HD03树脂固化过程中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实现对以该树脂为基体材料的先进复合材料结构制造工艺过程的监测、控制与优化,利用两种粘度测试仪器测定了HD03树脂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并就贮存时间对树脂粘-温关系的影响进行了试验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该种树脂的粘-温关系符合阿累尼乌斯公式,该种树脂的加压点应选择在120~130℃之间,贮存时间对树脂粘-温关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内相稠油油包水乳状液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形成的高内相W/O乳状液,其流动性对生产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W/O乳状液流动特征可以用幂律模式描述,具有剪切稀释性,粘度与温度服从指数关系.随着内相体积浓度的增大,乳状液粘度会出现一个最大值,此时的内相体积浓就是乳状液的转相点.在内相体积浓度小于转相点时,粘度随内相体积浓度的增大粘度增大;在内相体积浓度大于转相点时,粘度随着内相体积浓度的增大粘度下降.在内相体积浓度大于转相点后,乳状液会由W/O型转变为O/W型,转相有一个过程.同时随着内相体积的增大、剪切速率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乳状液稳定性下降.高内相乳状液已经具有了粘弹流体的某些特征.本次研究在稠油生产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R/S SST2000型粘滞系数测试仪测定不同掺量下的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石粉对于水泥-粉煤灰(Cement-Fly ash,用C-F表示)复合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并使用赫-巴流变模型进行拟合,得到赫-巴切动力与塑性粘度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加,C-F复合浆体的动切力与塑性粘度都增大,其中花岗岩石粉体系与玄武岩石粉体系最大掺量下的动切力较空白组增大了147%与135%,石灰岩石粉体系的动切力增长较小,仅增大20%,表明石灰岩石粉体系有较好的初始流动性。石灰岩体系塑性粘度在石粉掺量为15%时增加了218%,花岗岩与玄武岩则增大了82%与155%,但石灰岩体系在掺量达到9%后塑性粘度增长速率缓慢,且剪切稀释效应较强,塑性粘度增加变小,因此,石灰岩更适合作为机制砂母岩。  相似文献   

9.
CA砂浆的流变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A砂浆是应用在板式轨道结构中的一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灌浆材料,其流变性能直接决定CA砂浆的灌注效果.通过流变仪研究了新拌CA浆体的瞬态与稳态流变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A浆体属于非牛顿流体,表现在低剪切速率时,CA浆体的粘度随时间先减小后增大;中高剪切速率时,其粘度先随时间减小后趋于稳定.在绝对水灰比固定条件下,随着沥青乳液与水泥质量比、硅灰和流变助剂掺量的增大,CA浆体的粘度增加;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CA浆体粘度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缺乏量化评价方法的问题,分别采用光学接触角测量仪、表面张力测试仪和自动压汞仪对沥青与集料的接触角、沥青表面张力和集料的孔隙分别进行了测定,通过试验结果对沥青与集料的浸润参数和表面能参数进行了计算,并据此对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沥青的表面张力,结合理论分析建立了沥青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采用浸润参数和表面能理论对沥青与集料的黏附予以评价;较大的孔隙度和平均孔径有利于集料对沥青的吸附;沥青对集料的浸润深度h越大、浸润时间t越短,有利于产生更好的浸润效果;沥青与集料黏附功和浸润功越大,浸润性越好;沥青与集料间的黏附性与沥青表面张力、沥青与集料接触角以及集料表面特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酚醛树脂冻胶在动态条件下的成胶行为,采用IKA振荡器考察了剪切条件下酚醛树脂冻胶的粘度随时间的变化,对比研究了剪切条件下成胶时间与静态成胶时间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不同条件下酚醛树脂冻胶的临界成胶剪切速率及其经过剪切后粘度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酚醛树脂冻胶的成胶时间延长,冻胶强度降低.与静态成胶...  相似文献   

12.
表面活性剂对自修复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和正丁基缩水甘油醚(BGE)混合物为囊芯,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MUF)为囊壁,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一种用于自修复材料的微胶囊,研究了阴离子、非离子和高分子等5种表面活性剂对MUF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OM)表征微胶囊粒径大小及分布、表面形貌等性质,用圆环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和不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浓度水溶液/环氧树脂的界面张力,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对MUF环氧树脂微胶囊粒径和形成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DBS有助于MUF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形成,SDBS水溶液/环氧树脂的界面张力随着SDBS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SDBS质量分数为0.5%后趋于稳定;在该条件下形成的MUF环氧树脂微胶囊形态良好,分散均匀,无粘连现象.  相似文献   

13.
以腰果酚、甲醛和多乙烯多胺为原料合成腰果酚胺树脂起始剂,再与环氧乙烷(EO)和环氧丙烷(PO)聚合,合成了分子质量各异的4种腰果酚胺树脂型嵌段聚醚(CPAE)表面活性剂。采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表面张力法和瓶试法分别研究了系列CPAE的表面性能和破乳性能。结果表明,随着EO含量的增加,CPAE的临界胶柬质量浓度(cmc)及此时的表面张力(γcmc)增加;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cmc及γcmc降低。随着CPAE浓度的增加,CPAE水溶液的界面张力降低,脱水率增大。在80mg/L,35℃,100min的条件下,CPAE的脱水率即可达到70%以上,破乳效果远优于商用破乳剂SPl69,BPl69及TAl031。  相似文献   

14.
采用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酚醛树脂-乙醇体系在石英纤维表面的竞争性吸附行为;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酚醛树脂和乙醇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粘度和表面自由能测量证实作为溶剂的乙醇被优先吸附.酚醛树脂在纤维表面的吸附是溶质、溶剂和纤维表面3者之间氢键共同作用的结果,乙醇和酚醛树脂在纤维表面形成竞争性吸附,溶质-溶剂间的氢键作用不利于酚醛树脂吸附.热失重分析表明作为溶剂的乙醇被优先吸附导致树脂在一维复合材料液体成型工艺模型内部不同位置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5.
弱酸性条件起始合成MUF树脂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一种新的在"弱酸—弱碱—弱酸—弱碱"条件下合成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的工艺,对弱酸性条件下起始合成MUF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了在不同酸性阶段加入的三聚氰胺对脲醛树脂性能的影响,找出最佳的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的合成工艺.在最佳工艺基础上,评价三聚氰胺用量对MUF树脂性能的影响以及对胶合板性能的影响,并对MUF树脂和普通脲醛树脂进行红外分析.结果证明:三聚氰胺在甲醛与尿素一次缩聚之后加入,对脲醛树脂改性效果最好,其胶合板湿剪切强度与甲醛释放量之间达到较好平衡,胶合板甲醛释放量为0.63mg/L,湿剪切强度为1.03MPa.红外谱图分析表明:三聚氰胺分子以亚甲基与脲醛树脂分子链相连并有可能嵌入脲醛树脂分子链中,形成一定数量的醚键,使三聚氰胺在脲醛树脂中真正起到骨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围绕界面张力、黏度对孔板后液滴破碎程度的影响及孔板后切向、轴向、均方根速度场与粒径分布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石英玻璃制造孔板节流管,采用高速摄像仪拍摄孔板前油滴并用软件分析确定其平均粒径,采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DA)检测孔板后油滴平均粒径分布及各速度场分布。结果表明,分散相黏度和界面张力越大,液滴内部恢复力越大,油滴越不容易破碎;切向速度对液滴破碎程度影响最大。切向速度梯度变化是造成液滴破碎的主要原因,而轴向速度梯度和均方根速度梯度对孔板后液滴破碎影响不大,仅造成液滴的变形。孔板后适度旋流有利于液滴的聚结。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加入到KP法蒸煮液中,测定蒸煮液的表面张力、粘度和在载玻片上的接触角,并计算出粘附功降低因子和粘附功,得出表面活性剂对蒸煮液润湿性能的改善效果,再用称重法测定蒸煮液对木片、竹片的渗透能力。结果表明,添加了表面活性剂的蒸煮液,表面张力和在同一表面上的接触角降低,润湿效果改善,粘附功、粘附功降低因子和润湿性因子都减小,对木片、竹片的渗透增重百分比均比未加表面活性剂的蒸煮液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