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水合硝酸镧、水合硝酸铕、硬脂酸和水合钼酸钠为反应物,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Eu~(3+)离子掺杂的La_2(MoO_4)_3:Eu~(3+)纳米红色荧光粉。利用TEM、XRD、FL对其形貌、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溶剂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Eu~(3+)掺杂量对产物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异丙醇为溶剂、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12 h条件下,得到的样品结晶度高、分散性好、形貌均一,粒径小于100 nm。该样品可被近紫外光(波长391.0 nm)和蓝光(波长462.5 nm)有效激发,最大发射波长位于613.5 nm,为窄带的红光。La_2(MoO_4)_3:Eu~(3+)的发光强度与Eu~(3+)离子掺杂量有关,其最佳掺杂摩尔分数xEu~(3+)=0.15{xEu~(3+)=n(Eu~(3+))/[n(Eu~(3+))+n(La~(3+))]}。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一系列Li~+掺杂的(ScLu)VO_4:Eu~(3+)荧光粉。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形貌、红外光谱及荧光性能。结果表明:Li~+掺杂没有改变样品原有的四方晶系体心结构,Li~+以替代掺杂和间隙掺杂的方式进入主晶格,适当的Li~+掺杂可以改善样品的团聚现象,减少高声子能量的杂质基团(OH~-,CO_3~(2-))和荧光淬灭中心,从而增强样品发光。样品具有200~500 nm的宽带激发,在330 nm激发下,发射620 nm波长的窄带红光,归因于Eu~(3+)的~5D_0→~7F_2跃迁。与Sc_(0.88)Lu_(0.05)VO_4:Eu_(0.07)~(3+)样品相比,掺杂Li~+样品的发光强度明显增强,随着Li~+掺杂量的增加,5D0能级的荧光寿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温度升高至200℃时,Sc_(0.82)Lu_(0.05)VO_4:Eu_(0.07)~(3+),Li_(0.06)~+样品的发射强度仍保持在25℃时的73%。  相似文献   

3.
水热法合成CaCO_3:Eu~(3+)红色荧光粉(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低温水热法在150℃不同时间反应下合成了一系列红色荧光粉CaCO3:1%(inmole)Eu3+。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仪等分别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具有立方体的方解石型和针状的文石型结构,其文石型与方解石型的摩尔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反应时间达到24h时,样品的发光强度最高,此时样品为针状的无团聚的文石型结构。Eu3+作为发光中心进入到不同晶型的CaCO3晶格中并占据非中心对称格位。样品的277nm附近的最强激发峰是由Eu3+-O2-电荷迁移跃迁引起的,属于宽带激发;另外,在300~550nm处存在窄的激发峰,归属于Eu3+的4f-4f激发跃迁。样品的最大发射峰值均位于614nm附近,属于红色发光,对应于Eu3+的电偶极跃迁5D0→7F2。  相似文献   

4.
BaMoO_4:Eu~(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aMoO4:Eu3+红色荧光粉,差热(DSC) 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结果表明,经过700 ℃高温烧结后可得到BaMoO4纯物相.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经700 ℃烧结后样品的粒径约为 200 nm,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产物的粒径明显增大,当烧结温度为800 ℃时,样品的粒径约为 500 nm.分别以392 nm 的近紫外光和 462 nm 的可见光激发样品,BaMoO4:Eu3+荧光粉发红光,对应于Eu3+的4f-4f跃迁,其中以615 nm附近的5D0→7F2电偶极跃迁发光最强,当Eu3+的掺杂浓度约为25 mol %时,在616 nm处的发光强度最大.荧光粉在392 nm和462 nm的吸收分别与紫外光和蓝光LED芯片相匹配.因此,BaMoO4:Eu3+荧光粉是一种可能应用在白光LED上的红色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 Ca0.70Sr0.18MoO4:Eu0.083+, Ca0.70Sr0.18?1.5xMoO4:Eu0.083+, Lax3+与 Ca0.70Sr0.18?yMoO4:Eu0.083+, La0.043+, Nay+红色荧光粉。用 X 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物相、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La3+离子的共掺杂可显著增强 Eu3+离子的发光性能。当 La3+的掺杂量为4%(摩尔分数)时,在395 nm 激发下,位于616 nm处的主发射峰的相对发光强度最大。另外,电荷补偿剂 Na+的引入,也明显增强了荧光粉的发光强度,荧光粉的最高发光强度是未引入 Na+荧光粉的1.47倍。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新型红色荧光粉NaLa_(1–x)MgTeO_6:xEu~(3+),通过X射线衍射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粉体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测量了粉体在298~473 K温度范围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计算出能量传递的临界距离、热激活能及色品坐标值。结果表明:该粉体能被397 nm近紫外光和466 nm蓝光有效激发,并发射出Eu~(3+)的~5D_0→~7F_2跃迁产生的617 nm红光;Eu~(3+)的最佳掺杂量为40%(摩尔分数),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NaLaMgTeO_6:Eu~(3+)在150℃时积分发光强度是室温的80.7%,发光热稳定性良好,发光效率高,是一种潜在高效的LED用红色荧光粉材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法,两步合成制备了SrTiF_6:Eu~(3+)荧光粉,系统研究了Eu~(3+)用量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并对样品进行XRD、SEM和荧光光谱(PL)分析。结果表明,当Eu~(3+)用量为0.16 mmol时,用393 nm的紫外光激发样品,617nm处的红光发射最强。计算得到SrTiF_6:Eu~(3+)的红光发射的色坐标为(0.64,0.37),接近国际标准值(0.67,0.33),表明这种荧光粉有低激发强发射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Eu~(3+)激活的红色荧光粉Ca_8Mg(SiO_4)_4Cl_2:Eu~(3+)。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Eu~(3+)掺杂量、添加不同电荷补偿剂(Li+、Na+、K+)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列荧光粉能被393 nm的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发射出波长为615 nm的红光;Eu~(3+)的最佳掺杂量为3%(摩尔分数),添加电荷补偿剂Na+可以显著提高其荧光强度。经计算,Ca_8Mg(SiO_4)_4Cl2:3%Eu~(3+)样品的色坐标为(x=0.641,y=0.358),位于1931-色度图的红光区域。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适合于近紫外激发的Li2ZnSiO4∶Eu3+红色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及发光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样品为四方晶相Li2ZnSiO4晶体。样品的激发光谱由O2--→Eu3+电荷迁移带和Eu3+的离子特征激发峰组成。在波长为395nm的紫外激发下样品发射红光,发射主峰位于613nm,对应于Eu3+离子的5 D0→7 F2跃迁。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加,其发光强度先增加后减小,Eu3+的最佳摩尔掺量为3.5%。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u~(3+)激活的Ba_3La_6(SiO_4)_6红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RD谱显示,合成样品为纯相Ba_3La_6(SiO_4)_6晶体。样品的激发光谱由一系列宽谱组成,峰值分别位于300、364、384、395、416和466nm,其激发主峰位于395nm。在395nm激发下,荧光粉在619nm(~5D_0→~7F_2)处有很强的发射。研究了不同Eu~(3+)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显示,随Eu~(3+)掺杂量的增大,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Eu~(3+)掺杂摩尔分数为13%时,出现浓度淬灭,其浓度淬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研究了不同Bi~(3+)掺杂量对Ba_3La_6(SiO_4)_6:Eu~(3+)发射光谱及色坐标的影响。Bi~(3+)掺杂样品中存在Bi~(3+)→Eu~(3+)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单相全色Ca6Sr4(Si2O7)3Cl2:Dy3+荧光粉。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荧光光谱等对合成的荧光粉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系统地研究了烧结温度、Dy3+离子掺杂量以及添加不同电荷补偿剂(Li+、Na+、K+)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荧光粉能被350 nm的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当烧结温度为950℃、Dy3+的掺杂量为4%(摩尔分数),Na+作为电荷补偿剂时,样品的荧光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γ-LiAlO2:Eu3+红色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电镜、荧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表征。结果表明:Eu3+最佳掺杂量以摩尔计为2%,样品γ-LiAlO2:2%Eu3+为四方晶系结构,样品平均粒径为1μm左右,呈片状。荧光体的最大激发峰λex=254nm,属于宽带激发,最大发射峰λem=613nm,对应于Eu3+离子的5D0→7F2跃迁。Eu3+在LiAlO2晶格中主要占据非对称中心格位。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K_3Lu_(1-x)Eu_xSi_2O_7(x=0.1)荧光粉。系统讨论了Eu~(3+)在K_3Lu Si_2O_7的正八面体LuO_6真空紫外-紫外-可见的激发、发射光谱及荧光寿命。结果表明,K_3Lu_(1-x)Eu_xSi_2O_7的电荷迁移带(CTB)位于~225 nm左右,基质吸收带位于~199 nm。分别在147 nm和172 nm波长激发时,发射主要以Eu~(3+)电偶极子跃迁(~5D_0-~7F_2)为主相对发光强度约为商业红粉(Y,Gd)BO_3:Eu~(3+)的55%和80%,色坐标(0.589,0.382),荧光寿命τ_(1/e)=1.78 ms,是一种潜在的应用于真空自外激发发射的红色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ZnPO4:Eu3+红色荧光粉,分别研究了Eu3+掺量、Eu3+和Gd3+共掺杂以及SiO2掺杂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95nm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光谱峰值位于593nm,属于Eu3+的5D0→7F1辐射跃迁;激发光谱由200~280nm的宽带和310~500nm的一系列尖峰组成,分别对应于O2–→Eu3+电荷迁移带和Eu3+的f→f能级跃迁吸收,主激发峰位于395nm左右,与近紫外发光二极管(NUV-LED)的发射光谱(360~410nm)匹配。Eu3+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12%,超过12%后发生浓度猝灭现象,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多极–电多极相互作用。掺杂Gd3+、SiO2使Eu3+在593nm处的发射分别增强了107%、105%。LiZnPO4:Eu3+是适合NUV-LED管芯激发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用高亮度橙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15.
白光LED具有体积小、能耗低、寿命长、环保等优点,是未来照明光源的发展方向。现阶段白光LED的低显色指数和高色温限制了其发展,而红色荧光粉的性能对白光LED显色指数的提高及色温的改善非常关键。介绍了国内外用Eu3+激活红色荧光粉的钼酸盐体系,硅酸盐体系,钨酸盐体系,钒酸盐体系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红色荧光粉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红色荧光粉Sr_2MgSi_2O_7:Eu~(3+)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敏  刘家祥  杨儒  陈坚  叶增 《硅酸盐学报》2011,39(9):1379-1383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红色荧光粉Sr2MgSi2O7:Eu3+,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表征样品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制得的Sr2MgSi2O7:Eu3+为镁黄长石结构,属四方晶系。Sr2MgSi2O7:Eu3+的激发峰为250~600nm的多峰分布,发射光谱包含了Eu3+在576、5...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2Y4–xSmx(Mo O4)7系列红色荧光粉。合成的最佳条件为:700℃烧结2 h,最佳助熔剂H3BO3的含量为3%(质量分数),Sm3+离子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6%;探讨了引起浓度猝灭的原因。结果表明:此系列荧光粉能够被405 nm的紫外光有效激发,在646 nm处发射较强的红光,对应于Sm3+的4G5/2→6H9/2跃迁。  相似文献   

18.
白光发光二极管用红色荧光粉LiBaB_9O_(15):Eu~(3+)的发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BaB9O15:Eu3+红色荧光粉,研究了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发射光谱主峰位于618nm,对应于Eu3+的5D0→7F2电偶极跃迁;Eu3+部分取代Ba2+进入晶格,占据非反演对称中心的格位;激发光谱两个主峰位于400nm和470nm,表明它可以作为蓝+黄模式白光发光二极管(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W-LED)~色补光粉和紫外发光二极管(ultraviolet-light-emitting diode,UV-LED)激发三基色荧光粉体系中的红色荧光粉.研究了Eu3+浓度和电荷补偿剂对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EB3'浓度增加,发光强度增强,未发现浓度猝灭现象.电荷补偿离子Cl-、Na+和+均能提高样品的发光强度,其中掺入K+的样品发光强度最高,提高了约40%.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u~(3+)掺杂钛酸钙系列红色荧光粉(Ca_(0.95)TiO_3:0.05Eu~(3+),CTE),研究了助熔剂(硼酸)用量(0%、5%、10%、15%)对其晶体结构与光学性能的影响。XRD和SEM表明,硼酸用量对主晶相晶体结构影响较小,当硼酸用量为5%时,晶体结晶性能最佳;光学性质研究表明,合成的CTE荧光粉可被397nm的紫外光有效激发,辐射出位于594 nm和615 nm的红色光波;当硼酸用量为5%时,辐射光波的强度达到最大值,表明合适的硼酸用量有助于提高CTE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以H3BO3作助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a2Zn Si O4:Eu3+红色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分析对样品的结构及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探讨了H3BO3助熔剂添加量和掺Eu3+量对Na2Zn Si O4:Eu3+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属于单斜晶系,样品的激发光谱主要由一系列线状谱峰组成,激发主峰为465 nm,归属于Eu3+的7F0→5D2特征跃迁。在波长为465 nm蓝光激发下发射红光,发射峰分别为578、591、613、653和701 nm,对应于Eu3+的5D0→7FJ(J=0,1,2,3,4)跃迁,发射主峰位于613 nm(5D0→7F2)处。当Eu3+和H3BO3的摩尔掺杂量分别为5%和0.8%时,样品的荧光发光强度最大。Na2Zn Si O4:Eu3+有望成为蓝光激发的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用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