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首先简要介绍无线多媒体网络中的业务包括语音业务、流媒体业务、交互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4种.接着对影响无线多媒体业务QoS性能的三个主要因素(时延、抖动和丢包)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利用无线多媒体业务的可升降级QoS动态带宽分配与优化策略来保障用户的QoS和提高带宽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张琰 《电信快报》2008,(2):39-42
首先简要介绍无线多媒体网络中的语音业务、流媒体业务、交互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4种,接着对影响无线多媒体业务QoS性能的三个主要因素(时延、抖动和丢包)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利用无线多媒体业务的可升降级QoS动态带宽分配与优化策略来保障用户的QoS、提高带宽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特点,提出一种三层可计算QoS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种应用不同QoS需求将应用分为四类,设计出一种基于区分服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跨层QoS体系结构(CQAW),并给出了参考实现框架.  相似文献   

4.
列举了基于QoS套接字的两种多媒体业务,其中一种基于UDP协议,另一种基于TCP协议。实验结果表明,增加了QoS套接字后,两种多媒体业务的性能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TCP和UDP本身特性的不同,两种多媒体业务性能改善的程度有所不同。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王军 《电信快报》2008,(3):23-25
无线链路的时变特性和位置依赖性将导致基于开放式互连(OSI)的分层模型缺乏足够的适应性,系统资源利用率和业务QoS得不到有效提升。无线资源管理在系统中位于物理层之上,网络层之下,可方便获取链路的瞬时状态、业务的QoS需求及网络业务分布等信息,且通过相应控制功能可有效控制系统性能。基于此特性,文章提出了基于MIMO-OFDM系统的跨层无线资源管理架构,该架构充分联合物理层的链路状态、IP层的路由信息、传输层的传输状态、业务层的QoS需求等信息,对业务接入、用户移动性、系统资源分配及负载平衡等进行有效控制,充分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业务QoS。  相似文献   

6.
基于LTE-A技术无线资源管理的跨层联合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季红  李强  曲桦  栾智荣 《电信科学》2011,27(12):39-43
提出了一种在LTE-A(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长期演进技术增强)技术下的无线资源管理跨层模型,阐述了模型的基本功能特征。以博弈论为依据,分析了无线网络资源的分配方式,并根据无线网络资源和系统协议栈中各层之间的联系,通过设计跨层结构,使各层博弈的目标统一。提出的理论模型面向多种无线网络资源,涉及多个无线网络协议栈层,实现了无线资源的综合管理以及各层之间的联合优化。  相似文献   

7.
MIMO OFDM系统中的跨层无线资源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光毅  张建华  张平 《移动通信》2006,30(1):109-112
在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空中接口的高层协议是简单的分层结构,每层进行独立的设计和操作,各层间的接口是静态的。这种设计方法简化了网络设计,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但是由于MIMO OFDM无线信道的空时频变化特性和随机性,传统的分层设计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特点,以及B3G系统多业务QoS保证的需求,也就无法实现有限的无线资源的最优化利用。为此人们提出了跨层的无线资源管理的设计思想,在RRM功能模块和其它协议的各层之间直接交换用户的QoS,队列状态,无线信道状态,小区的负载,系统的干扰等信息,在保证业务的QoS的前提下使得系统的吞吐量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OFDMA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无线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提出了一种OFDMA系统中PHY-MAC跨层设计的无线资源管理方案。在该方案中,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信道状态以及不同类型的QoS要求在PHY层和MAC层联合动态分配资源,比传统的分层结构设计更为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
传统网络的分层设计不能满足具有特殊QoS需求的无线宽带业务,无法应对动态频谱接入的无线通信环境。采用联合开放、架构灵活的跨层设计研究无线Mesh网络接入技术日渐成为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跨层设计的起源、分类,然后分析了认知无线Mesh网络跨层研究的挑战、难点及最新进展,并提出利用跨层设计实现路由及频谱管理的一种构想,最后展望了认知无线Mesh网络跨层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特性,采用的跨层设计方法,并引入环境感知框架(或中间件)以及语义网(Semantic Web)中本体建的思想,提出一个基于跨层方法的QoS本体,以增强层间交互及层间信息共享.期望该本体能较好的应用于Ad Hoc环境,为Ad Hoc环境下与QoS的有关的各种提供普遍支持.  相似文献   

11.
针对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资源分配和调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长期演进(LTE)系统的分块跨层资源分配算法。此算法考虑物理层的信道状态信息、媒体接入层(MAC)的有限用户缓存队列长度、用户的丢失率和时延等QoS要求,以提高系统频谱效率为总体目标。通过从实时视频业务和混合业务两种业务类型下进行大量对比分析,得出提出的算法能有效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降低系统时延。  相似文献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跨层优化理论在当前是一个研究热点.在传统的无线网络设计中,一般是沿用有线网络的设计思想,特别是利用因特网的设计思想来设计无线网络.然而由于无线传感器具有网络资源和能量受限的特点,这就使得传统的有线网络中分层设计的思想遇到了未曾预计的尴尬与挑战.本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跨层优化工作原理进行了叙述,比较了各个跨层优化技术的特点.最后阐述了当前跨层设计技术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Ad Hoc网络中跨层QoS保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跨层设计方法是一种新近推出的系统优化技术,非常适合于为Ad Hoc网络中的业务提供QoS保障。文章全面分析了Ad Hoc网络中的跨层QoS保障策略和方法,介绍了2种基于跨层设计理念的QoS体系结构,并详细探讨了适用于Ad Hoc网络的跨层QoS模型。同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刘树东  贾世楼 《无线电工程》2001,31(10):52-55,61
该文介绍了移动多媒体通信中无线ATM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包括无线ATM概念、无线ATM网络分层模型和传输结构。讨论了无线ATM网络中的接入控制技术和差错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要介绍了认知网络及实现认知能力的跨层设计。认知是未来网络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将大大提高网络设备的利用率和数据传送能力。如今无线传输所占比重已逐渐超过有线传输,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传输方式,而跨层设计就是一种非常适合无线环境下实现网络认知功能的设计模式。本文整合了跨层设计的几个不同概念和思想,并对不同的跨层设计进行了分类,最后总结了跨层设计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IEEE802.16中一种改进的跨层QoS调度架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EEE802委员会制定了一个解决“最后一公里”宽带无线城域网(WMAN)接入问题的全球统一标准,即IEEE802.16标准。它定义了支持多种业务类型的独立于具体物理层的MAC层和多个物理层。对于802.16系统的QoS保障,标准中详细规定了服务类别的划分以及系统的Qos框架和具体的信令交互机制,但没有规定具体的QoS调度算法,而是留给厂家设计。因此本文在IEEE802.16已有QoS调度架构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改进的跨层QoS调度架构,并详细介绍了该构架下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和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QoS保障问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岩  马华东 《电子学报》2008,36(7):1412-1420
 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在军事、工业、商业、环保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感知媒体丰富、数据量大,处理任务复杂等显著特点,使其QoS保障问题的研究极具挑战性.本文就此问题,总结了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QoS需求及其当前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从MAC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交叉层以及中间件六个方面,着重描述了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QoS保障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8.
日益增长的多媒体业务要求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支持具有不同QoS要求的业务。针对LTE下行链路资源分配和调度问题,介绍了支持实时多媒体业务QoS调度算法的最新成果与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19.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资源受限的网络,网络中节点较简单且差异小,在许多应用背景中对实时性要求较高。而传统的分层网络体系开销较大且灵活性不高,跨层技术的产生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论文分别从实时性、收集信息需要这两方面提出新的基于跨层技术的网络设计方案,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首先,简要回顾了无线Mesh网络的基本概况,分析了在无线Mesh网络中提供QoS保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然后,系统地介绍了无线Mesh网络的物理层、MAC层和路由层QoS保障技术以及跨层QoS设计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其进行了细致而科学的分类。最后,给出了它们的研究难点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