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北方的冬天     
正印象中,北方的冬天很冷。有时候出奇的冷,寒风呼啸刮来,像一匹野马,肆无忌惮地掠过它所能到达的任何地方。穿上棉衣,戴上棉帽和棉手套,也抵挡不了这刺骨的寒风。站在无垠的旷野,你会觉得人是那么渺小。这时候,只有麻雀,不畏寒冷,勇敢地从树上飞到地上,寻找着赖以生存的食物。  相似文献   

2.
竹的韵致     
寒风梳理你的青翠,在天籁中摇曳风姿。枝叶间有文字的传奇,倾吐衷肠,述说不尽对土地的深情。我在幽篁里独坐,追念远去的身影,那是一位叫板桥的先生,在严寒中吟咏,感叹苦寒的民生,静听风雨的声音。庭院深深,居住在你的绿意之下,一种气节的韵致,清瘦了风骨。体会古今佳作,感怀墨趣成章,道不尽对你由衷的欣赏。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对竹不知倾注了多少深情。我也爱竹,你既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的韵致而进取,爱你的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给人留下俊美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人生,如驱车行驶,不会一帆风顺,也没有一路平坦。或许只有不断调整方向,随时校正前进目标,才适合每个人的人生之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整日工作的永续、繁杂与琐碎,极易使人如一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迷失方向,以致陷于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疲于奔命。古人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那么,如何才能从每日紧张工作的樊篱之中得以解脱,长久保持旺盛的精力,"静"也许是最好的良方。因  相似文献   

4.
苏三的故事     
雯菖 《当代矿工》2001,(2):61-61
苏三原名周玉姐,其父周彦亨,山西大同周家庄人,功名秀才。大同地区自古有苏三生在大同城东周家店的传说。苏三的爷爷是个开中药铺的掌柜,挣来银钱供周彦亨读书。周彦亨从小聪明过人,远近闻名。明孝宗年间,庄乡试,考中举人。后又进京会试,得贡生,经宫中一大臣保举,赴殿试,中第十七名进士,封为大同山阴县县令。当时山阴县属大  相似文献   

5.
矿山的秋     
秋天来了,总是如此悄无声息,从来不需要固定时刻的判定。伴随着阵阵略带寒意的细雨,秋漫天散开,遣去夏日的燥热。也许,在大部分人眼中,这就是秋的印迹。然而在矿山,地面与地下的秋色,却大为不同,颇有意蕴。在矿山的大地上,秋是彩云下富于变幻的色彩,是山影人水间朦胧的写意。我所在的矿山就依偎在山谷深处的泫水湖  相似文献   

6.
夜色渐浓,远山成了水墨画里的背景。皎浩的月亮高高地挂在蔚蓝的天空。虽然不是满月,但依然精神。选择一条宁静的小路,是我早已养成的习惯,正如朱自清先生曾经所说,热闹是他们的。虽然我也喜欢繁华,喜欢热闹,但内心里总是渴望花香伴着书香、清新融入宁静的。一个人走在月光里,独享这宁静的朦胧。思绪可以是浪花,在大海里奔腾,也可以入白云,在天空飘飞。可以什么也不想,一任这光阴如  相似文献   

7.
扬帆 《当代矿工》2001,(3):64-64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尚往来,人之常情。然而,一到官场,礼仪则变了味道,赠送礼品的敬意也发生了质变。 鉴于贿赂的恶名,于是就给它加上了个文绉绉的名字,称之为“敬”。  相似文献   

8.
四季诗话     
正"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洒,冬吟白雪诗。"这首北宋汪洙所编神童诗中的《四季》,把春夏秋冬写得妙趣横生。事实也正是如此,四季漫漫,诗意绵绵,正因为有了四季的存在,人世间才能如此多姿多彩,美丽无限!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看,春姑娘带着迷人的微笑,款款来到美丽富饶的世界。她来到枝头,于是  相似文献   

9.
迁西聚仙山庄的土饭土菜我小时候都吃过。可要是说到白薯面咯豆汤,今天我的胃还反酸。因为,我是吃白薯面长大的。那年代,我听有的大人说孩子,看你长的那个白薯面脑袋。其实,那个年代我们都是用白薯面喂大的。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腐败是个什么概念,如今,要是天天跑到山庄吃白薯面咯豆汤,可就真成了腐败了。因为山庄的白薯面咯豆汤比加州牛肉面还贵。  相似文献   

10.
我的邻居张小飞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妻子贤惠,儿子刚满周岁。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违章爬电车,被车轮轧断了双腿,落得终身残废,只能拄着双拐度过后半生。出工伤那天,张小飞约了几位工友上井后打牌。当时区里安排给他的任务非常简单,三车小料从下口拉到上口,然后卸下来码放整齐。接受任务后,张小飞一路上哼着小曲,高高兴兴地来到工作现场。他把下井前带的矿泉水给把钩的师傅一瓶,央求把钩的师傅先捞他的小料。  相似文献   

11.
正雁阵飞过头顶时,我正在乡下的田野上,帮母亲掰玉米。最先是"嘎啊嘎啊"的声音传来,寻声望去,高空里的雁阵,呈很规则的一字形,自北往南移动着。此时正是黄昏,大雁们沐浴着夕阳的余晖,披上了一层金色。又见雁阵,很激动,心里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儿时的秋天,经常见到南飞的雁群,不管当时我正在忙着什么,只要听见大雁的叫声,我就会立马停下来,痴痴地将目光投向天空,追望着雁群,直到它们消失在再也看不到的远方。大雁们是星夜兼程的。有时在深夜,我起床到院子里小  相似文献   

12.
杨金辉 《当代矿工》2012,(11):57-57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踏着一路欢歌笑语,孙庄矿社区工会组织的劳动竞赛功臣观光团向黄山进发。他们当中有创精品大巷的掘进功臣,有献身煤海的采煤小伙,有铁面无私抓安全的管理干部。他们带着决战的硝烟,带着竞赛的征尘,带着丰收的喜悦,带着公司党政的关怀,到向往已久的旅游胜地黄山观光游览。  相似文献   

13.
引子 踏着北国的皑皑白雪,怀着渴盼和憧憬,回到了我魂牵梦绕的故乡。双脚一踏上家乡的土地,我便感到一阵惊喜。我的故乡,坐落在华北平原上一个被漫无边际的青纱帐掩映着的小村,在我离开它时,它还是那样的贫瘠与荒凉。然而没想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故乡发生了喜人的巨变。家家户户鸡鸭成群、牛羊满圈,不少人家还买了拖拉机、摩托车……我为故乡的变化感到欣喜和自豪。  相似文献   

14.
寒风瑟瑟,轻轻在空气中穿流,拂过万物的面庞。大地上,那些2008年的翠绿与鲜花,枯黄与憔悴,都随风而去,没有了踪影。只有洁净的枝桠,静静伸展在空中,孕育着2009的希望。金融的危机快快过去,回归正常;制造业的池鱼之殃快快恢复,继续成长。因为各国和国际组织抢救的鼓点正隆隆,措施正频出……那些源于长期物资匮乏历史的GDP心态,源于外汇短缺的出口  相似文献   

15.
曹操与酒曹操(155~220),可谓是无人不晓的人物。他是沛国谯县(安徽亳县)人,字孟德,生于宦官之家,20岁被举为孝廉,后来当过小官。黄中起义后,董卓之乱起,形成混战,曹操打起“兴义兵,诛暴乱”的旗帜,继而“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吕布,破袁绍,北征乌丸,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为丞相,二十年(216年)封魏王。此人知人善任,唯才是举,赏罚严明,而且“博览群书,特好兵法”。他又是著名文学家,极有才赋,“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鲁迅说他是“想写的便写出来”,“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其诗文冷峻、慷慨、悲壮。正是由于…  相似文献   

16.
王英 《当代矿工》2005,(12):24-24
出差到北京,总喜欢去一家叫全聚德的老店买几只鸭子带回来,而且一定去前门大街32号。北京的烤鸭店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全聚德的烤鸭通常比小店的要贵,而且北京全聚德已经有多家分店,为什么喜欢去前门那家全聚德呢?我想它的名气恐怕是一个重要因素。我在吃着全聚德的烤鸭时,实际上是在吃全聚德的牌子。牌子,受到市场认可,长期积淀后就会成为品牌。这个过程中,与商品的质量、科技含量、文化元素、市场的打拼息息相关。纵观有140多年历史的全聚德,无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今天,品牌经济异常活跃,人们崇尚品牌、研究品牌、发展品牌。从另一个角…  相似文献   

17.
端午节遐想     
端午节快到了,各式各样的粽子随处可见,诱人的清香飘洒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家乡的粽子。我的家乡在山东西部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粽子始终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在我们老家家那边,端午节不吃粽子,而吃饺子。我后来研究发现,这也是因地制宜,因为端午节在北方正值麦收之后,新鲜的小麦刚刚打下来,正好磨面吃一顿新鲜的饺子。白面是新下来的,各种蔬菜也都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18.
我如一片雪花来,你是一树梅花开,开在孤山原野的幽香里。见你轻沾在洁白雪花的枝头上,白雪消融的点点欲滴,一如我流在心底的泪痕。时光总是不紧不慢地穿行在岁月的过往,这原野流动的微光,在风起的叹息声中,迷离沉醉了我心的忧郁。雪舞红尘,绝美孤寂,沿着雪花飘落的痕迹,曾经许下亘古不变的诺言。假  相似文献   

19.
尹万俊 《当代矿工》2000,(10):48-48
忽如一夜春风来,四十岁的男人才懂谈恋爱。骤然之间,携情人、挎小蜜、泡靓妞风起云涌。傲慢者说:我成功了,我有钱,我要潇洒。省悟者说:现在才懂什么是真正的生活,我要寻找高质量的爱情。享乐者说:与其把自己捆在婚姻这条船上,还不如还自由于己,偷情欢乐。前卫者说:婚姻制度要创新,要有最酷的感觉、最爽的剌激。如此种种放任自流、恣意冲破道德束缚的心理、生理上的需求,便给虚荣心强盛、又时代感十足的女孩子提供了土壤。在她们的眼中,四十岁的男人是成熟  相似文献   

20.
平安结     
每逢雨天,李木扑总是早早出门,怀里忘不了揣一壶酒。他总是倔强地拒绝儿子的陪伴,一个人摇着轮椅固执地走在通往田野的小路上。小路的尽头有他的妻子长眠在那里。3年了,他就是这样陪着妻子度过了一个个风霜雪雨的日子。坐在妻子的墓旁,李木扑会不自觉地想起往事。18年前,李木扑还是30出头的壮小伙子。那时的日子似乎总是阳光灿烂:聪明健康的儿子已上小学,年轻俊俏的媳妇勤俭持家,全心全意地照顾丈夫和儿子,李木扑则毫无后顾之忧地下井采煤,月月丰足的收入将小日子滋养得红火热闹。李木扑高兴,下班就爱喝两盅。老婆疼他,总是省吃俭用给他买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