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英  王慧 《矿冶》2017,26(3):34-39
针对云南某锡铜硫化矿砷含量高的特点,采用浮铜抑砷的工艺,利用对砷矿物抑制作用较强的组合药剂,及选择性较好的铜矿物捕收剂,通过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五次精选,有效降低了铜精矿中砷含量。最终闭路试验获得铜品位为12.63%,回收率为73.71%,含砷为0.425%的铜精矿指标。  相似文献   

2.
针对矿石性质,采用优先选铜再选硫—尾矿分级重选—分级重选中矿再磨再选—硫精矿重选、浮选、磁选-锡石粗精矿浮选工艺对某锡石多金属硫化矿进行研究,分析了锡矿石的性质,考查了工艺技术指标。结果表明,该联合工艺处理可以获得锡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68.73%、47.93%的锡精矿,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2.92%、77.14%的铜精矿,以及砷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36.90%和48.85%的砷精矿,较好实现了锡、铜和砷等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3.
浮选、重选联合处理锡石多金属硫化矿.针对锡铜共生、选厂规模小、入选矿石品位高的特点,采用简化工艺流程,更新药剂制度及调整产品结构来提高选矿回收率。  相似文献   

4.
某高砷锡石硫化铜矿粗粒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试验用矿石为铜锡共生多金属硫化矿,矿石中的铜以细粒嵌布为主,且与黄铁矿、毒砂等致密共生。经过粗粒浮选工艺小型试验研究,采用粗磨-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铜砷(硫)分离的原则流程,能获得较好的技术指标。该工艺是在一段粗磨(-74μm占40%-45%)的条件下先富集单体及连生体硫化矿物,尾矿再进行选锡作业,这样有效地保护了锡石,减轻了锡石的过粉碎,为重选提供了好的给矿条件。铜粗精矿再磨再选,尾矿进入重选选锡,减少了锡石在硫化矿中的损失,提高了精矿铜品位和回收率,降低了精矿含砷量。该新工艺最终获得产率9.38%、品位23.58%、回收率91.17%的铜精矿,其中含砷仅为0.19%。同时锡在铜精矿中的损失也不到4%。  相似文献   

5.
云南迪庆州铜铅锌硫化矿具有矿物组成复杂、嵌布粒度细且不均匀、分选难度大等特点。针对该地区铜铅锌硫化矿,其含Cu0.93%,Pb1.33%,Zn2.35%,研究分析了磨矿细度、药剂用量、脱药条件等对铜、铅、锌分离的影响。采用"铜铅混合浮选一铜铅分离一尾矿选锌"浮选闭路流程,获得了杂质互含较低且金属回收率较高的铜精矿、铅精矿和锌精矿产品,其中铜精矿Cu品位24.15%,Cu回收率80.57%,铅精矿中含Pb31.63%,Pb回收率65.35%,锌精矿Zn品位40.36%,Zn回收率83.52%。铜铅锌的浮选分离指标较好,为类似铜多金属硫化矿的选矿分离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6.
云锡高峰山锡铜硫化矿铜、锡品位分别为1.09%、0.898%,有害元素砷含量1.28%。锡主要以锡石的形式存在,硫化铜占总铜的72.94%,氧化率27.06%。为回收该矿石中的有价元素铜、锡,按先浮选铜再重选锡的原则流程进行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原矿经一段磨矿(-0.074mm 61.39%)—1粗1精1扫铜硫混浮—二段磨矿(磨矿细度-0.074 mm 95.75%)—1粗2精1扫铜硫分离—除硫尾矿1段摇床选锡流程处理,可获得铜品位17.37%、回收率68.49%、含砷3.42%的铜精矿和锡品位8.03%、作业回收率80.21%的锡精矿,总体指标较好,但需进一步降低铜精矿的砷含量。试验结果可供该矿石选矿工艺的确定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含砷黝铜矿和硫砷铜矿的难选铜矿的矿石性质,为得到砷含量合格的铜精矿,采用分步浮选的工艺流程,即先选用对黄铜矿选择性好的捕收剂Z‐200回收以黄铜矿为主的铜矿物,再以丁黄药和PQ为捕收剂回收以砷黝铜矿和硫砷铜矿为主的含砷铜矿物.对铜品位0.65%的原矿,获得两个含砷不同的铜精矿产品,铜品位22.44%、回收率36.48%的铜精矿1,铜品位18.45%、回收率46.45%的铜精矿2,总铜回收率为82.93%.其中铜精矿1含砷0.28%,铜精矿2含砷1.35%,铜精矿1达到了一级品铜精矿的含砷要求.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某含砷低品位铜钴矿进行了降砷选矿工艺试验研究,并对伴生钴进行了富集回收探索研究。通过流程及浮选药剂条件试验,确定在-74μm 80%的磨矿细度条件下,采用优先浮选铜、抑制剂抑砷、尾矿回收伴生钴工艺,得到了铜品位24.29%、铜回收率83.16%、As品位低于3‰的铜精矿产品,得到钴品位4.72‰、回收率58.04%的钴硫精矿产品。  相似文献   

9.
浮选、重选联合处理锡石多金属硫化矿。针对锡铜共生,选厂规模小,入选矿石品位高的特点,采用简化工艺流程,更新药剂制度及调整产品结构来提高选矿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
某锡铜共生硫化矿是以黄铜矿和锡石为主要有价矿物的多金属硫化矿石,同时含有大量的硅酸盐和碳酸盐及其钙、铁脉石矿物。根据该矿石性质复杂的特性,进行了多种选矿工艺流程和选矿药剂制度的试验研究,确定了最佳的选矿方法,达到对锡铜回收利用的目的。矿石原矿含铜1.05%、锡0.34%、硫7.19%,采用强选择性硫化铜捕收剂和锡石组合捕收剂,通过铜硫混浮—铜硫分离、粗粒锡石重选、细粒锡石浮选—摇床精选的联合工艺流程选别后,得到较好的选别指标:铜精矿中铜品位25.05%、回收率91.78%;锡精矿中锡品位42.20%、回收率64.32%。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某高银高砷铜粗精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磨矿细度、脱药剂、抑制剂、捕收剂等对铜砷分离的影响。采用有机抑制剂与无机抑制剂组合抑制毒砂,选择性捕收剂强化回收银矿物,进行了提质降杂浮选研究。在给矿铜、砷、银品位分别为1.71%、7.54%和41.46 g/t条件下,可以获得铜精矿中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9.16%和80.31%、银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268.22 g/t和46.37%、砷含量0.81%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普朗铜矿一期开采的矿石属斑岩型硫化铜矿,矿石中铜、钼、金的含量分别为0.68%、0.006%和0.16g/t,这些金属的品位较低,但都具有回收价值。以相同的粗磨抛尾、粗精矿再磨浮选的原则流程,通过采用高效捕收剂EP2并添加粗选调整剂的新药剂条件,小型闭路试验获得指标为铜精矿铜品位为24.62%、钼品位0.15%、金品位4.08g/t,相对应的回收率分别为93.24%、60.82%、67.86%。在小型闭路试验对比中,以新药剂条件的试验方案得到较好的浮选指标,铜精矿铜品位略低0.45个百分点,而铜精矿中铜、钼、金回收率分别提高2.44、5.46、6.3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云锡某选矿厂铜锡共生硫化矿铜精矿降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含铜矿物较多、嵌布粒度粗细不均匀、且可浮性相差悬殊的铜锡硫化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在使用较高选择性药剂条件和最优的药剂制度下,采用半优先浮铜—铜与砷硫分离—硫化物再选铜的选矿工艺流程,实现了铜的较好回收及铜砷分离,最终获得了含铜18.32%、回收率82.44%、含砷0.719%的铜精矿。试验结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4.
安徽某难选硫化铜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会清  熊晨曦  文勤 《金属矿山》2006,(12):26-28,70
安徽某热液蚀变的接触变质原生硫化铜矿矿石因性质复杂而难选,以常用浮选药剂按常规铜硫混浮铜硫分离流程进行选矿试生产不能达到设计指标,致使选厂不能正常投产。为此,对该矿石进行了合理浮选工艺流程和新药剂制度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酯类捕收剂QL先脱除易浮脉石,然后用复合捕收剂MC进行铜硫混浮、以石灰为抑制剂进行铜硫分离,获得了铜品位22.78%、回收率86.80%的铜精矿,超过铜精矿铜品位21.30%、回收率85.50%的设计指标。新的工艺流程适应矿石性质,药剂制度简单、用量少,易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云南某含银砷的硫化铜矿,查明了化学多元素、矿物组成、嵌布粒度和单体解离度等工艺矿物学特性,对比了混合浮选和等可浮选两种方案的选别指标.结果 表明,在原矿铜、砷、银品位分别为0.41%、1.82%、16.24 g/t条件下,等可浮选方案获得了铜品位为22.11%,铜回收率为66.32%的铜精矿,其中砷含量为0.45%...  相似文献   

16.
D_2药剂浮选某氧化铜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回收低品位(含铜≤1.42%)、高氧化率(氧化率占94%以上)的铜矿石,用传统的Na2S—黄药浮选法获得的铜精矿品位仅为10.63%,回收率为21.89%;单用D2活化剂—黄药浮选法回收该氧化铜矿物,效果稍好,铜精矿品位为11.38%,回收率为24.98%;而将Na2S和D2活化剂两种药剂组合配比使用,铜精矿品位可达18.83%,回收率为77.16%,加上中矿处理后,铜回收率可达80%以上;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都大幅度提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原矿Cu品位2.52%,S含量达27.59%,硫化矿含量接近60%。铜硫分离十分困难;伴生Au、Ag含量极高,价值大,分别达7.8g/t、585.8g/t,应予以充分综合回收。工艺上摈弃传统优先浮选,采用混合浮选方案;在粗磨的基础上,对粗精矿进行再磨处理;药剂制度上采用新型抑制剂STY,并且加入少量硫化钠与活性炭进行脱药处理。在最佳条件下得到了铜、硫两种精矿产品,铜精矿Cu品位21.27%、回收率高达92.43%,同时铜精矿含银高达4115.8g/t、含金达34.9g/t;硫精矿S品位45%,含金7.5g/t、含银153.2g/t,铜、硫、金、银均得到了高效回收,尤其是铜硫分离效果很好。该研究为多铜硫金银多金属矿高效回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大红山某铜铁矿选矿厂以丁基黄药为捕收剂、730A+2#油为起泡剂浮选铜,不仅药剂用量较大,生产过程不稳定,而且生产指标不理想。试验对新型、高效药剂的浮选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现场磨矿细度、浮选浓度及工艺流程,以DF-64+DF-8(质量配合比为1∶2)为捕收剂、DF-K90为起泡剂,获得了铜品位为23.42%,铜回收率为95.39%铜精矿,不仅提高了铜精矿品位2.42个百分点左右、铜回收率2.39个百分点左右,而且稳定了生产过程,降低了药剂用量和药剂成本,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某原生高硫高砷高铁铜锡多金属共生矿石进行了降砷试验研究。采用新型捕收剂OL-ZN2、砷抑制剂OL-3C,得到了Cu品位20.12%、As含量1.16%的铜精矿,在保证铜回收率的情况下,铜品位提高了6.48个百分点、砷含量降低了1.06个百分点,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MLA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定量分析测试系统之一。目前国内MLA技术主要用于指导选矿工艺研究,以要进行选矿加工的矿石为研究对象,为选矿流程提供矿物组成、含量、目标矿物嵌布粒度、磨矿产品解离度、伴生元素赋存状态等信息,指导确定选矿工艺,提高选矿试验研究效率。本研究采用MLA技术指导某铜钼矿选矿工艺研究。根据MLA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确定选矿工艺和药剂制度,通过条件试验确定详细的工艺参数和各药剂用量,最终在原矿铜品位0.63%、钼品位0.022%的条件下,得到铜品位24.82%,铜回收率91.90%,钼品位35.15%,钼回收率57.56%的选别指标。与现场生产指标相比,铜回收率接近,钼回收率提高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