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导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建立0—630℃范围内国际实用温标时所使用的仪器和技术。根据实验结果,对水三相点、水沸点、锡点和锌点的均方根误差分别达到±0.1mK、±0.5mK、±0.3mK和±0.3mK。其中,水三相点、锡点和锌点的年稳定性分别为0.1mK、1.0mK和1.5mK、。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复现氩三相点和氧三相点的实验装置及方法。氩三相点和氧三相点的复现性分别优于±0.1mK和±0.2mK,融化范围分别为0.4mK和0.3mK。与澳大利亚按IPTS-68-NPL温标的标定值比对,差值分别为0.2mK和0.5mK。  相似文献   

3.
水三相点瓶的制造及水三相点温度的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们研制的水三相点瓶结构及制造方法。大量实验数据表明,它们的短期复现性为±0.05mK,长期稳定性小于0.2mK,不同瓶子之间的差值不大于0.1mK,国际比对结果(相互间差值)不大于0.1mK。  相似文献   

4.
用于新温标ITS-90的直流光电温度比较仪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叙述了直流光电温度比较仪的原理、组成、实验方法及结果。实验表明,仪器在661nm波长、962℃温度下具有1mK的分辨率和小于5mK的重复性;钨带灯分度复现性为±10mK;在951nm波长、630℃温度下也可获得1mK的分辨率和1.2mk的重复性。仪器性能满足ITS-90的要求,并可进行热力学温度测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确定黑体辐射温度测量的理论与实际的分辨率极限 ,计算仅限于非滤色的Si、Ge、Insb光电二极管和温度限于 1 0 0℃~ 1 50 0℃的范围内 ,以固定点黑体 (BB)结构确定测量几何形态 ,其视场角为 3°,观察面积为 1mm2 ,假定探测器的长期噪声性能为目前最佳技术水平 ,计算表明 ,温度在 1 0 0℃~2 80℃的范围内 ,Insb全通带光测高温计的最佳分辨率是 1 5mK~ 4 0mK ;温度在 2 80℃~ 50 0℃范围内 ,Ge全通带光测高温计的最佳分辨率是 6mK~ 1 5mK ,温度在 50 0℃~ 1 1 0 0℃范围内 ,Si全通带光测高温计的最佳分辨率是 2mK~ 8mK ,这些结果要求探测器的温度稳定性非常好 (优于 0 0 1K)。  相似文献   

6.
11.由辽宁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共同研制的“0.5~30K温度计检定装置”于1987年9月22日通过鉴定。装置的复现性±1mK,不确定度±3mK。 12.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工艺研究所研制的“MC—Ⅰ型电缆测长仪”于1987.1通过鉴定。仪器对直径为5—15mm电缆曲线,在线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作为IPTS-68下限固定点的e-H_2、次级参考点的Ne和可探讨的e-D_2三相点的复现过程,包括实验装置、测量方法和复现结果。这些点的复现性分别为±0.2mK、±0.2mK和±0.4mK。文中讨论了复现的一些细节问题,给出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并与国外同类研究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新型高温铂电阻温度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片状骨架结构的高温铂电阻温度计,这种温度计在结构上的特点是感温铂丝的曲率半径几乎保持不变,因而温度计具有极好的稳定性。温度计的 R_0的名义值为0.25欧。十支温度计在1070—1100℃退火,R_0每百小时的平均变化为1.3 mK,五支较好的温度计的平均变化为0.9 mK。高温淬火前后R_0的变化一般不超过±1mK。文中还给出了温度计其它各项性能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利用互感法测量超导转变温度的原理、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测量装置包括:低温恒温器、两种超导材料(铅和铟)的超导器件、简单的互感电桥线路及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小于±1mK,综合不确定度为±3mK(置信度为99%)。从而建立了2K以上超导转变温度测量装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计量部门和科研工作的要求,我们研制了ZDW-100型自动控温低温槽。它采用了新型的液氨输送控制系统,改革了槽体中的冷却器,并配以改装的DWT-702精密恒温控制仪。在+30℃~-100℃范围内,低温槽的稳定性优于±0.005℃(在15分钟至30分钟时间内),温场的均匀性优于0.01℃。这种低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包括银点容器、高精度定点炉、微型机炉温群控与数据采集系统和真空充氩系统等在内的整套复现银凝固点的装置。用这套装置分度高温铂电阻温度计的复现性(标准偏差)为±1.3mK。对不同纯度的银样品的液相点温度进行了比较,纯度为99.999%的银的液相点温度比纯度为99.9999%的银低6.8mK,两个不同来源名义纯度均为99.999%的银样品的液相点温度之差小于1mK。用四支温度计考察了银凝固点的长期稳定性,年变化均不超过2.2mK。对银固、液两相平衡温度的压力系数进行了测量,结果为5.8mK/atm。大量实验数据表明,高温铂电阻温度计在银凝固点温度的稳定性很好,现有的高温铂电阻温度计就可以代替铂10%铑-铂热电偶作为实用温标630.74℃以上的内插仪器,其上限至少可达银凝固点。  相似文献   

12.
研制了钴盐溶液热色传感介质光学双波长差分吸收多模光纤温度传感器系统。自制了光纤耦合器件,采用了锁相电路,利用微机直接进行数字锁相探测,信号相除运算和温度校正。该系统实时显示温度,测温范围30℃—50℃,准确度±0.15℃,分辨率0.02℃,在40℃时6小时稳定性±0.05℃,12小时稳定性±0.18℃。主要用于抗电磁干扰的微波辐射治疗和谷物加热干燥等测温应用。  相似文献   

13.
800℃附近需要一个新的温度参考点,NaCl凝固点的位置适宜,但难于实现。现在采取了有效技术措施,以密封容器实现了NaCl凝固点。它的复现性在±6mK以内,具有足够长的温坪持续时间(2~3小时),过冷度小于1℃。该参考点t_(68),NaCl为(802.12±0.034)℃,可作IPTS次级参考点。现已在温标非唯一性实验研究及高温铂电阻温度计分度中付诸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对实验方法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HFC32、RFC143a、HCFC142b和二元混合物系HCFC22/HFC152a等CFCs替代工质进行了PVTx实验研究。蒸汽压和过热区PVTx实验精度为|△T|<28mK、|△P|<1.4kPa、|△v/v|<0.1%、|△x|<0.01%;采用直接观察泡点法测量纯质饱和液体密度精度为|△T|<38mK、|△ρ/ρ|<0.05%。基于界面消失位置和临界乳光现象测定了HFC32的临界密度为ρ_c=430±4Kg/m~3、临界温度T_c=351.28±0.05K,结合本文所给蒸汽压方程得出临界压力为P_c=5.801±0.008MPa。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本文介绍一种测温精度较高而使用方便的低温石英频率温度计。我们研制的这种温度计经实测表明,其技术指标为:(1)测温范围;-80~0℃;(2)测量不确定度:15mK;(3)测温分辨率:2mk~0.2mK(对应闸门时间1s~10s);(4)示值稳定性:12mK/年;(5)温度计零漂:5mK/年。它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应用:首先在-80~0℃温度范围内可作量值传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描述了对一种新型热电偶———铂 -钯热电偶的主要热电性能即均匀性与稳定性的研究。其结果此热电偶的不均匀性不大于 10mK ,在 96 0℃下放置 2 30小时漂移不大于 71mK。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俣公约》框架下替代标准水银体温计的紧迫需求,以具有高稳定性且非线性特征明显的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温度计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家温度基准装置,开展体温区高精度内插方法及替代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替代水银体温计的高稳定性国产NTC热敏电阻温度计在镓熔点可以获得优于4 mK的年稳定性;适用于Steinhart-Hart方程和Hoge-1方程的3点内插的最优校准点选取组合为35、41、45℃,Hoge-1方程表现出更好的内插特性,最大拟合残差为1.2 mK,具备替代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发展基于NTC热敏电阻的标准体温计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标准水银体温计的更新替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为研究因不同区域海洋中海水的氧、氢同位素存在的差异对水三相点温度的影响而采用的方法。即选取两种不同水域的天然海水,按照相同的工艺制作水三相点容器,采用相同的方法复现水三相点,然后通过容器间的比对进而研究其对水三相点温度的影响。比对结果表明,利用此法制作的水三相点容器复现的水三相点温度在±0.04mK范围内一致,且水三相点的复现性均优于0.05mK。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意大利国家计量所的用于分度高温热电偶的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使用了由计算机控制的黑体炉和转换标准温度计。黑体炉炉温的稳定度在1064℃优于0.15℃,在1554℃优于0.5℃。转换高温计信号的漂移量不大于0.8℃。使用该系统后,使热电偶分度的总不确定度在1064℃和1554℃分别减小到约为±0.3℃和±0.7℃。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用了两支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作为研究对象,编号为1#、2#,分析将两支铂电阻(0~419. 527)℃温度区间分度后的数据外推至(419. 527~660. 323)℃、(-190~0)℃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外推至(419. 527~660. 323)℃温度区间时,直接分度与外推法的差异ΔT呈现抛物线增长的趋势,ΔT(1#,660. 323℃)=23. 0mK,ΔT(2#,660. 323℃)=13. 7mK,外推使用是可行的;外推至(-190~0)℃温度区间时,直接分度与外推法的差异ΔT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可行性视情况而定。在(-30~0)℃时,ΔT(1#,-30℃)=0. 3mK,ΔT(2#,-30℃)=2. 1mK,外推可行;(-80~-30)℃时视检校情况而定;-80℃以下,尤其低温,外推使用不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