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模式机电复合无级传动系统通过机电功率耦合实现动力传递和无级传动,其机电功率分配受耦合约束影响,分配与动态控制难度很大。在普遍采用的基于发动机最优燃油经济性曲线的功率管理策略基础上,通过功率平衡方程与试验数据分析控制策略中用于功率分配计算的效率模型和功率部件主要是发动机响应延迟对于动态过程中系统工作和功率分配的影响,提出基于系统中可测量的发动机转速的机电功率协调策略与基于母线电压的电动功率协调策略,对功率分配进行基于可测量的动态闭环控制,保证系统工作稳定和电功率平衡。搭建机电复合无级传动(Electro-mechanical variable transmission,EVT)系统试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研究的机电复合无级传动动态功率分配策略通过闭环控制可实现对机电功率更为精确的控制与调节,实现系统部件稳态目标工作点调节与满足动力性要求的转矩输出的合理折中,保证了系统工作稳定和电功率平衡。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双模式机电复合传动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模式,分析了系统的转速关系特性,指出了系统可以通过调节电机转速来优化发动机的工作点。研究了系统的转矩和功率特性,指出了系统的输出转矩是电机转矩和一部分输入转矩比例变换后叠加而成。研究了系统电力相对分流功率,其与行星排参数和双模式传动比有关。第一模式下电力分流功率大小是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参数匹配设计,可减小电机在第一模式下的功率需求。而电机功率的选择需参考电力相对分流功率在两个模式内的极值情况。  相似文献   

3.
针对双模式机电复合传动系统,运用最小值原理对系统的功率分配进行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在保证系统电池荷电状态平衡的前提下,以燃油消耗最少为优化目标,并基于所设计的优化求解流程和建立的系统数学模型,确定最优的系统工作状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最小值原理的优化控制策略能够改善机电复合传动系统的燃油经济性。研究结果可为系统实时优化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系统方法,用于双模式功率分流无级变速器的分析与设计。建立了基于机械点的功率分流无级变速器的速比、转矩比、功率分流比特性方程。通过对速比、转矩比、功率分流比设定限值,获得机械点可行域。给定功率分流无级变速器的结构简图,由机械点可行域得到基本速比可行域,采用2K-H(NGW)型简单行星齿轮组,获得可行结构方案。建立了模式切换条件,使输入分流与复合分流在低速比机械点进行同步切换,获得了3个结构简图。设定两个机械点为0. 66和1. 33,获得了双模式功率分流无级变速器的结构方案。通过模式切换,该结构方案能有效减小无级变速支路的功率、转速、转矩,当速比范围为0.4 <τ<1.8时,系统效率高于90%。  相似文献   

5.
高效率的功率分流无级变速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很多年以前已经开发了无级变速器应用于不同的场合,由于在市区道路车辆操纵和效率方面的优势它在汽车中的使用特别有效,本文阐述一种功率分流无级变速装置的有独创性的功能的解决方法,所推荐的解决方法可形成一个无再循环的功率流,采用考虑部件装置的效率的变化作为工作状况的函数来求得单个部件装置的运动特性和确定功率分流CVT系统的效率,从而功率分流CVT的优点用和单个CVT比较的功率和效率来表明。  相似文献   

6.
研发出一种用于路面清扫作业车辆的输出分流式液压机械复合传动系统,介绍了其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性,通过对其调速特性分析及液压功率分流比的计算,得出相应的调速特性公式及液压功率分流比计算公式,并经过样机台架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功率分流无级变速器多种组合传动效率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功率分流无级变速器(PS-CVT),是一种新型无级变速系统,在结构上其结合了CVT和机械式齿轮变速器的优点,同时还强化了功率传递方面能力.由于行星齿轮效率与输入输出元件相关,再结合并联式、串联式PS-CVT的各种组合,PS-CVT传动效率计算较繁琐.推导出一适合并联、串联各种组合的PS-CVT传动效率计算公式,并通过计算分析,各选出一种并联、串联结构,其传动效率最高,研究成果对设计PS-CVT机械结构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功充分流无级变速装置(PS-CVT)有关功率流和效率的理论和实验结果。采用两个工作分流,许可通过不产生封闭功率流来增加变速箱效率,研究一个初始解。介绍了PS-CVT有关第二工作分流的实验结果,把这些结果和通过变速箱理论模型求得的相比较。表明了它和传统的CVT比较在效率方面的优越性。最后阐述了可能的工作简图,通过它采用工作分流的循环重复有可能增加速比范围。  相似文献   

9.
《机械传动》2017,(5):10-14
基于传统的牵引式行星环锥式摩擦无级变速器,首先,提出了行星环锥齿轮式功率分流的无级变速器的设计方案;然后,对其整体变速比作出了两种方法的推导,并对功率流方向和功率流的分配关系作出了准确的判断;最后,对变速系统的整体传动效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计算,并用实例进行计算,与原行星环锥无级变速器传动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根据功率分流的比例图得出了总输入功率数值大小的范围。结果表明,经改进后的行星环锥齿轮式功率分流无级变速器的传动效率不仅比原来行星环锥无级变速器提高很多,而且总的输入功率可达到原来的行星环锥式无级变速器几倍之多,实现了大功率传动。  相似文献   

10.
液压机械连续无级传动将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综合运用,传动效率高,且能实现大功率无级传动。提出一种用于履带车辆综合传动箱的液压机械无级传动方案,对其速比特性、换段条件、力矩特性、功率分流特性及效率特性进行分析,并进行参数匹配,证明该方案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机械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器的两种经典工作方式。通过定义推导出效率的基本计算公式,并研究机械液压分流比,仿真分析不同系统参数对效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变量泵定量马达的排量比e及其效率、行星排特性参数k、固定轴齿轮的传动比及效率是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对影响系统效率的参数的研究,便于在选择和设置系统参数时选取合适的数值,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2.
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对车辆实现无级变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先对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再重点分析了液压机械无级传动变速器的传动特性。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多段金属带复合无级传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给出了等比式金属带复合无级传动的衔接条件,推导了等比式多段金属带复合无级传动各参数间的关系表达式,以及该传动中流过无级变速器(Continuousl Variable Transmission,CVT)的功率占总功率比值的表达式.最后通过设计算例论证了多段金属带复合无级传动为金属带CVT在大功率车辆上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汽车牵引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牵引式无级变速器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在半接触角和摆动角变化时诸如传动比、滑动率、接触区的自转角速度和传动效率等的传动特性。研究表明,存在一个半接触角使得无级变速器在整个速比范围内,滑动率较小,自转角速度的绝对值较小,传动效率也较高。随着动力滚子半接触角的增大,接触区的压力随着摆动角的增大而增大,传动比也会增大,但速比范围会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5.
功率分流式车用自动无级变速器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阐述了功率分流式无级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结构设计。针对某微型车燃油经济性的要求对该变速装置的输出特性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十工况燃油经济性分析,证明该装置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液力自动变速器传动效率低、油耗大、结构复杂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行星齿轮功率分流式无级变速器,它取消了液力变矩器,在辛普森双行星排变速机构的基础上,通过功率分流并调节发电机输入功率来实现无级变速,该变速器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控制式差动无级调速装置的传动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淳  周令华 《齿轮》1990,14(1):46-51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液压-机械传动性能,研究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根据传动结构,分析联接特点,推理出两种特性计算公式.按照特性系数取值方法,依据25传动形式结构,确定特性求解关键变量,通过MATLAB仿真加深研究.仿真结果显示,无级传动结构调速范围较宽,适合应用于多领域车辆传动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由于结构简单,制造精度要求低,使用可靠,工作平稳,能吸收振动,除传动带外没有易磨损的传动零件,传动带更换简单,所以在汽车、摩托车、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  相似文献   

20.
功率分流式行星锥无级变速器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成 《机械传动》2002,26(2):61-64
功率分流式行星锥无级变速器是以行星锥无级变速器作为封闭机构、以2KH[A]齿轮差速器作为原始机构的组合式无级变速机构,分析了其组成原理,推导了传动比计算公式。分析了无封闭功率流传动的条件,有封闭功率流的情况下指出如何控制流动方向对传动有利,分析了原始机构(齿轮差速机构)两中心轮的齿数比对封闭功率流的影响,分析了封闭机构(行星锥无级变速器)在满足接触强度的条件下不发生打滑的最大传动能力,并给出了可作设计依据的输入功率与机构尺寸关系的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