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轧后冷却速率对16MnR钢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飞飞  庞兆夫 《鞍钢技术》1997,(10):38-40,44
带钢板热轧后的冷却速率对于钢板的组织和性能有着极重要的影响,在钢种,反厚以及轧制规程都相同的情况下,冷却速率不同可引起性能的较大差别,结合高压气瓶瓶帽冲压开裂的实例,论述了热轧后冷却速率对16MnR钢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控制轧制后在线控制冷却速度对低碳C-Mn-Mo-Nb钢板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10℃/s时,σs完全达到并超过X_(70)级,同空冷条件(1℃/s)相比,△σ_s可达8.5kgf/mm~2。随冷却速度的增加,铁素体晶粒和贝氏体组织被细化,选择最佳冷却速度可使钢材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本文也对水的雾化冷却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这种冷却方法的优点:1)冷却均匀;2)冷却速度控制范围广;3)容易调节;4)可省水50%以上。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变化对X70钢板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优化精轧的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及ACC快速冷却等参数对X70管线钢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优化后,X70管线钢得到以针状铁素体为主的均匀细化的理想组织和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微合金的优化选择,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的制定,改善了16MnR钢板的强度和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5.
对钛处理16Mn钢,研究了控轧与控冷相结合的工艺对组织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控轧控冷条件下,可以在我国现有轧机上细化铁素体晶粒和相变组织,在保证强度和塑性的前提下提高-40℃夏比V型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6.
加速冷却对控轧管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两种管线钢材料,通过再结晶区和未再结晶区的五道次变形将试样厚度从60mm轧为8mm。热轧后的试样进行水幕冷却,然后分别放置于500℃和400℃的加热炉中随炉冷却以模拟卷取。结果表明,对于两种管线钢材料通过适当的冷却工艺都可以得到以针状铁素为主的组织。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控轧,控冷16MnR钢板在20~40℃下的断裂韧度J_(IC),动态断裂韧度J_(Id),止裂韧度K_(Ia)及NDT;研究了用不同焊条焊接接头的断裂韧度,热模拟后的冲击韧性及容器爆破后的断口及组织稳定性。结果表明,钢板及焊接接头在等强下都优于常规正火16MnR钢板的韧性,容器爆破塑变充份,起裂处呈塑性断口,组织稳定。  相似文献   

8.
化学成分和控轧控冷工艺对16MnREL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传水 《钢铁》1997,32(12):33-37,71
对不同碳、锰、硅含量的16MnREL钢板做控轧控冷试验,研究其化学成分和工艺对钢板组合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其宽冷弯性能合格率与钢的组织和σb、σs、δ5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冶炼的16Mn 钢,分别在试验室和实际生产中进行了以下试验:常规轧制、控轧、常规轧制加喷水、控轧加喷水以及上述工艺加常化或回火处理。控轧加喷水(终冷650±20℃),可使试验钢σ_S提高49~98MPa,-  相似文献   

10.
前言本文叙述了16Mn钢板的控制冷却实验室研究结果,分为正火控制冷却和热轧控制冷却两部分。实验结果表明,钢板的冷却速度和强制冷却的温度区间对钢板的机械性能与显微组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16MnR钢经过微V、Ti处理之后,其强度、低温韧性及其他性能均得到相应改善。本文较系统地做了性能和组织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高温力学性能、线胀系数、临界点、弹性模量、裂纹展速率da/dN、脆性转变温度的测定,断口、金相组织、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的研究和采用化学法定量的相分析。显示出微量V、Ti处理16MnR钢结构性能稳定,强韧性良好,尤其低温性能好。这使得16MnR钢达到美国ASTM A662-C级钢标准,这里充分发挥了微V、Ti强化和改善低温韧性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由于现阶段我国热轧窄带生产极度缺乏轧后冷却系统的应用,通过热模拟机Geeble-1500对Q215热轧窄带钢轧后的冷却条件进行模拟,并以此就热轧窄带钢组织性能与终轧温度、终冷温度以及冷却速度之间的关系展开深入研究、分析和论述.为了使产品的韧性、强度等得到提升,在今后的冷轧工艺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文章结合某厂目前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的冷却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所取得的效果远超预期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钒钛处理16MnR钢,研究了轧后冷却速度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能取得较好综合性能的轧后冷却制度及合理的冷却装置。  相似文献   

14.
邹航  徐光  刘曼 《钢铁研究学报》2020,32(8):746-751
摘要:设计了3种不同轧后冷却速率和快速冷却终点温度,进行轧后冷却实验,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伸实验等,研究了冷却工艺对低碳高强复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冷却速率下,随着快速冷却终点温度的增加,形成的贝氏体逐渐减少,马奥岛(M/A)明显粗化,且M/A岛比例增加,组织整体形貌从板条状变成块状。此外,在相同冷却速率下,随着快速冷却终点温度的增加,钢的强度逐渐降低,伸长率增加。另外,当快速冷却终点温度为480℃时,随着冷却速率的减低,贝氏体逐渐消失,且M/A岛逐渐粗化,同时随着冷却速率的降低,钢的强度降低,伸长率有所增加。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生产和优化低碳高强复相钢的轧后冷却工艺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3种不同轧后冷却速率和快速冷却终点温度,进行轧后冷却实验,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伸实验等,研究了冷却工艺对低碳高强复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冷却速率下,随着快速冷却终点温度的增加,形成的贝氏体逐渐减少,马奥岛(M/A)明显粗化,且M/A岛比例增加,组织整体形貌从板条状变成块状。此外,在相同冷却速率下,随着快速冷却终点温度的增加,钢的强度逐渐降低,伸长率增加。另外,当快速冷却终点温度为480℃时,随着冷却速率的减低,贝氏体逐渐消失,且M/A岛逐渐粗化,同时随着冷却速率的降低,钢的强度降低,伸长率有所增加。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生产和优化低碳高强复相钢的轧后冷却工艺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轧后冷却制度对钢板厚度方向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峰 《钢铁》1990,25(6):42-46
  相似文献   

17.
用500g/TA1+300g/TFe—Ti+600g/TSi—Ca 选行终脱氧和控制轧制法生产的16MnR 钢板,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正火工艺对其强韧性的影响,为生产提出了适宜的正火工艺.  相似文献   

18.
16MnR钢采用Al+Fe-Ti+Si-Ca复合脱氧代替原用Al单独脱氧的脱氧工艺,可以将16MnR钢板的超声波探伤合格率由原来的20%以下提高到90%以上。采用这种复合脱氧工艺能在充分脱氧的前提下,有利于改变钢中央杂物的类型、形状和分布。  相似文献   

19.
研究轧后冷却对15CrMoR热处理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轧后冷速对钢板热处理性能影响的实质。研究表明,轧后冷速越小,钢板热处理后各类组织越细,珠光体和回火贝氏体组织分布也越均匀,综合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合分析研究了炼钢—初轧—控轧各工序工艺条件对16MnR钢板表面裂纹形成及扩展的影响。基于各种断裂理论和近期公布的大量有关文献,认为浇铸工艺不当,化学元素偏析、夹杂以及初轧开坯所造成的种种早期拉裂缺陷固然是轧板裂纹演变和扩展的重要原因,但与后步成材变形条件亦有一定的关系。对不含Nb、V、Ti、Mo等强碳氮化物形成元素的16Mn类普通低合金钢来说,若将目前所用Ⅱ型控轧改为Ⅰ型控轧,即将主要变形量分配于高温奥氏体区和相对提高终轧温度,则有助于消除多边形铁索体(Fp)织构,从而抑制或延缓轧制中钢板表面裂纹的发生和发展。针对武钢目前冶炼和轧制的实际生产条件,探讨了导致表面裂纹的各工序综合成因,提出了改进工艺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