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自1965年以来,四川开发含H2S气田的历程。通过工程实践的摸索和对国内外工程公司开发含H2S气田的作法比较,逐步认识到用于湿含H2S介质工况的钢制压力容器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安全性涉及选材、强度计算、结构设计、制造等各方面问题。针对含H2S气田开发的工程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针对钢制压力容器设计完整的作法,在确保设备安全的根本前提下,兼顾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和实际可操性。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对四川罗家寨气田高含CO2、H2S腐蚀的分析及防腐设计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四川罗家寨气田高含CO2、H2S的实际情况,通过对CO2、H2S腐蚀机理的分析研究,找出CO2、H2S腐蚀特点及其腐蚀速率的影响因素,并列举了国内外CO2腐蚀事故,进一步说明CO2腐蚀产生的条件及特征.认为四川罗家寨气田,H2S腐蚀应是一重要腐蚀因素,而不是主要腐蚀因素,其主要腐蚀因素是CO2腐蚀.选用耐腐蚀合金钢材料时,应以抗CO2腐蚀为主,兼顾抗H2S腐蚀及其他腐蚀.  相似文献   

3.
针对以酸性气田为主的四川地区,研究如何在该地区钻井过程中准确测定钻井液中的H2S含量,通过何种技术手段去除钻井液中的H2S,以防止其对钻井作业的影响已逐渐成为四川气田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简述了钻井液中H2S来源、存在状态及其危害,详细介绍了碘量法测H2S的方法步骤,并对该方法中试液加入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将其实际运用于四川地区的多口井中,总结出现场碘量法测H2S的注意事项,对碘量法测定现场钻井液中的H2S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普光高含硫气田完井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光气田属于高含H2S和CO2的碳酸盐岩酸性气田。由于H2S气体的剧毒性及H2S和CO2对钢材的强腐蚀性等问题,对该气田的采气工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安全、防腐要求。针对酸性气田开采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工艺成果进行了现场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普光气田的顺利、高效投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四川气田腐蚀特征及防腐措施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四川气田的开发一直伴随着腐蚀与防护的问题,气田开采过程中存在多种腐蚀环境,70%以上的气井是含硫气井,如川中磨溪气田的H2S—CO2-Cl^-和细菌腐蚀环境、311东大天池气田高CO2低H2S腐蚀环境、川西北中坝雷三气田含油高H2S气田和须二高CO2腐蚀环境、川东北高H2S及高CO2和元素硫的腐蚀环境等。面对复杂的腐蚀环境,四川气田在开发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防腐措施,包括材质与防腐工艺技术选择、缓蚀剂防腐技术、腐蚀监测技术等,保证了气田的顺利开采。面对川东北高含硫天然气更加恶劣的腐蚀环境,建立了高含硫腐蚀评价实验室和天东5—1井现场腐蚀综合试验装置,为深入开展高含硫条件下的腐蚀防护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在H2S、CO2和元素硫存在条件下的腐蚀机理和防腐措施,对腐蚀的影响及耐蚀合金钢应用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不锈钢材料在高含硫井口装置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油气田特别是四川气田H2S含量高,对井口装置腐蚀严重,容易发生突发事故的情况,选用了3种不锈钢材料135、2205、318进行H2S应力腐蚀试验分析。通过模拟四川气田基本情况,并参照NACE TM0177-1996标准溶液,利用U形弯曲浸泡试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电化学分析等方法,对3种材料应力腐蚀开裂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分析表明,双相不锈钢2205具有良好的抗H2S应力腐蚀性能和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酸性气田在气液混输工况下,碳钢管道腐蚀较为严重。结合腐蚀机理及现场经验,对碳钢、316L不锈钢、2205双相不锈钢、825镍基合金和双金属复合管等管材在酸性气田集输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316L不锈钢适用于限制条件范围内的含CO2工况,而在各类含H2S工况,316L不锈钢适用性较差;2205双相不锈钢适用于各类含CO2工况,2205双相不锈钢不适用含H2S工况;825镍基合金耐蚀性能最好,适用于各类酸性气田集输工况。最后结合经济性分析结果,按工况分类提出了酸性气田集输管材的选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元坝气田天然气中高含H2 S、CO2,随着气田出水量增大、矿化度升高,地面系统腐蚀环境越来越复杂.为找出影响元坝气田地面系统腐蚀的主控因素,建立了以CO2分压、H2 S分压、液气比、pH值、矿化度、Cl-含量、缓蚀剂残余浓度为自变量,腐蚀速率为因变量的灰关联分析方法.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腐蚀的影响程度.结果表...  相似文献   

9.
川渝高含硫气田钻完井主要难点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川渝地区高含H2S和中含CO2气田特点,并结合国内外高含硫气田开发情况,分析认为:除油气勘探开发本身的高隐蔽和高风险外,其高风险还突出表现在H2S和CO2带来的强腐蚀性和剧毒性两个方面。这些风险又主要集中在钻、完井(包括修井)两个主要环节上。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川渝地区高含硫气田钻、完井主要六个方面难点和八个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方便四川普光气田高含H2S采气污水的运输,研制了JJY5250GXW型含硫污水罐车。该车罐体内一次性滚衬高密度聚乙烯为防腐层,能够耐受高含H2S污水的腐蚀。装车泵采用单级单吸式氟塑料合金化工离心泵,结构紧凑,运行平稳可靠。水罐装有射频导纳液位计,可设定高度报警,控制装车泵的关停,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采用装车时置换出气体回流与卸车时自动补充氮气的方式,保证水罐始终在与外界密闭的状态下工作。现场试验表明,该车装、卸车操作简单,液位显示直观,密封性好,耐腐蚀性能好,能够满足高含H2S污水运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研究进展与争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子丰 《石油学报》2016,37(4):531-556
油气井杆管柱是石油钻采作业的脊梁和中枢神经。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中,油气井杆管柱力学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科学。先介绍了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的相关专著、从事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研究学者、研究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的方法并澄清了一些基本概念;进一步重点介绍了油气井杆管柱力学基本原理、油气井杆管柱的运动状态、油气井杆管柱动力学基本方程、油气井杆管柱的稳定性、油气井杆管柱的稳态拉力扭矩、下部钻具三维力学分析、钻柱动力学、套管柱力学分析、测试管柱力学分析、压裂注水注汽管柱力学分析、有杆泵抽油系统诊断和参数优选与节能、采气管柱的振动、管柱的冲击震动、膨胀筛(套)管力学分析、隔水管柱力学分析、振动波信号在管柱中的传播、管柱的磨损和腐蚀与冲蚀、管柱的剩余强度和疲劳强度预测等方向的进展与争论;展望了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羰基化反应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述了近年来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羰基化反应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环氧化合物经环状碳酸酯联产碳酸二甲酯和1,2-二元醇,环氧化合物氢酯基化合成3-羟基羧酸酯,丁烯氢甲酰化合成戊醛,异丁烯羰基化合成特戊酸,丁二烯羰基化合成己二酸,胺类化合物氧化羰基化合成脲、氨基甲酸酯、2-嗯唑烷酮等。最后,对羰基化反应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有效推动羰基化反应的工业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Cu-Cr催化N,N-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加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N,N-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的催化加氢反应,通过将Cu-C r催化剂与传统的加氢催化剂(如Cu-N i,Pd/C,Raney N i)进行对比,对加氢催化剂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Cu-C r催化剂在N,N-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的催化加氢反应中具有较高的活性,当n(Cu)∶n(C r)=1∶1、还原温度200℃时,Cu-C r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以及通入二甲胺气体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甲胺气体的通入有利于抑制副反应的进行;在反应温度230℃、反应压力3.0M Pa、反应后期通入二甲胺气体的条件下,N,N-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的转化率达99.5%,产物中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的质量分数达到85.3%,N,N-双十二烷基甲基叔胺的质量分数达到9.5%。  相似文献   

14.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采用不同加氢深度轻循环油重馏分与加氢蜡油原料混合,考察不同混合比例原料催化裂化反应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中等加氢深度的加氢循环油与加氢蜡油混合时,随着加氢循环油混合比例的增大,干气、焦炭、汽油、液化气产率逐渐降低,与计算结果相比,加氢循环油混合比例为90%,50%,10%时,干气产率降低幅度分别为22.22%,13.13%,3.17%,焦炭产率降低幅度分别为23.68%,22.05%,17.11%;采用高加氢深度的加氢循环油与加氢蜡油混合时,随着加氢循环油混合比例的增加,干气、焦炭、液化气产率逐渐降低,汽油产率逐渐增加,与计算结果相比,深度加氢循环油混合比例为90%,50%,10%时,干气产率降低幅度分别为4.34%,16.49%,9.52%,焦炭产率降低幅度分别为10.52%,30.16%,29.30%。  相似文献   

15.
以苯、甲苯和二甲苯作为芳烃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它们的烷基化反应性能,并将其对噻吩烷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苯和二甲苯的烷基化反应性能比甲苯低得多,在反应温度60℃、压力1.5M Pa、质量空速3.0h-1、反应时间1h时,苯、二甲苯的转化率分别为8.88%和1.76%,甲苯转化率较高(达到43.21%);芳烃的烷基化反应性能均远低于噻吩的烷基化反应性能,在苯、甲苯和二甲苯存在时,噻吩转化率分别达到98.04%,87.68%,59.85%;在烯烃过量的情况下,苯和甲苯对噻吩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很小,而二甲苯的存在则可以在反应刚开始的较短时间内抑制噻吩的烷基化反应;芳烃烷基化反应性能影响烯烃烷基化反应性能的强弱顺序为:二甲苯>甲苯>苯。  相似文献   

16.
克拉通地块在演化过程中的活动性是大陆保存状态研究的核心内容,克拉通不同程度的活动性与油、气、煤、铀和盐类等矿产资源密切相关,制约着板内的地震活动,因此是能源、资源与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华北克拉通西部的鄂尔多斯地块为例,以地块内部的深井与高精度反射地震剖面为基础,揭示了鄂尔多斯地块的构造活动性,并将这种活动性称之为“活化”。研究表明,自中元古代以来,鄂尔多斯克拉通地块的活化表现在6个方面:①地块内部或周缘发育了中元古代、寒武纪—早奥陶世、石炭纪—早二叠世、中-晚三叠世与新生代等5期裂陷或伸展活动;②地块内部发育了中-新元古代、奥陶纪、晚石炭世、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与中新世晚期—第四纪等6期岩浆活动,尤以长城纪、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为盛;③发育了7个时期的断裂系统及断层相关褶皱;④发育了长城系与前长城系、蓟县系与前蓟县系、震旦系与前震旦系、寒武系与前寒武系、奥陶系与前奥陶系、石炭系与前石炭系、三叠系与前三叠系、侏罗系与前侏罗系、白垩系与前白垩系、第四系与前第四系等10个区域性不整合面;⑤经历了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石炭纪—三叠纪与侏罗纪—白垩纪等4个构造沉降旋回,沉降中心发生明显迁移;⑥新生代地块周缘地区快速裂陷并沉降充填,内部则隆升剥蚀,地块周缘及内部均发生了一系列强震活动。鄂尔多斯地块的演化受周缘板块构造背景与深部构造活动的强烈控制,早白垩世的岩石圈可能经历了大规模减薄,新生代晚期地块北部的岩石圈发生活化和减薄,这与鄂尔多斯地块逆时针旋转、上地幔物质部分熔融及其沿周缘地堑系薄弱带上侵有关。鄂尔多斯地块已发生了较明显的活化,活化事件对成盆、成烃与成藏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苏丹富拉油田原油生产和贸易交接计量中计量标定系统的使用经验,介绍了计量标定系统的组成、工艺流程、控制系统的拓扑结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运行技术、自动补偿数学模型的建模原理、系统组态和试运。着重介绍了流路计算机、标定计算机和监视计算机的功能。运行技术主要涉及检测仪表的选择、取样装置的安装和标定球的装填及其存放。建模原理包括了密度、压力、温度等的计算。组态包括流量计算机的系统组态、控制策略组态和通信组态。试运重点介绍了标定和取样的试运过程。为同类项目的计量设计、试运和运行管理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对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新建130 kt/a丁二烯抽提装置乙腈溶剂损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优化了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结果表明:丁二烯装置乙腈溶剂损失的主要原因为乙腈溶剂水解,循环溶剂中杂质含量高,物料及工艺污水夹带;通过采取优化溶剂再生流程,使用高效阻聚剂20 Y 3103,控制汽提塔塔底温度为136.5~137.0℃,混合碳四中碳五质量分数小于0.2%,原料罐罐底温度不高于53℃,各系统含氧量小于10μg/g,同时将溶剂再生塔塔顶压力提至0.035 MPa,再生塔塔底温度不低于113.5℃,增加水洗塔水烃比等措施后,循环乙腈中二聚物质量分数由0.34%降至0.20%以下,抽余碳四中含乙腈量低于2μg/g,液化燃料和工艺污水中含乙腈量分别降至19~23,10~12μg/g,乙腈溶剂损失降至0.9 kg/t。  相似文献   

19.
示范性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作为广州市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从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专业设置的定位、目标、内容、教学基地和教学团队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促进区域经济和石化工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不同沉积类型储集层中的储量和可动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50,自引:6,他引:44  
研究中国不同沉积类型储集层中的储量和可动剩余油分布规律,了解储集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是储集层精细描述和不同类型储集层剩余油挖潜的基础。按河流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滩坝相、湖底扇(浊积)相、冲积扇相和基岩(包括变质岩、火山岩和岩浆岩)七大类储集层,研究了中国15个主要油区71个油田的原始地质储量、水驱标定采收率、水驱油效率和可动剩余油储量等油藏参数在各类储集层中的分布规律。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已探明和投入开发储量的92%赋存于陆源碎屑岩储集层中;各类陆源碎屑岩储集层中的原始地质储量分布情况是:河流相42.6%,三角洲相30%,扇三角洲相5.4%,滩坝相1.4%,湖底扇(浊积)相6.3%,冲积扇(冲积—河流)相6.4%,基岩8%。各类碎屑岩储集层中可动剩余油储量的分布情况是:河流相48.6%,三角洲相27.6%,扇三角洲相5.5%,滩坝相1.8%,湖底扇(浊积)相9.6%,冲积扇(冲积—河流)相6.9%。此外还分析对比了各类碎屑岩储集层的平均水驱标定采收率、平均水驱油效率。结果表明,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和湖底扇相三大类储集层是中国今后储集层研究的重点及调整挖潜的主要对象。图1表3参4(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