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国传统中式建筑空间氛围的案例展开研究,并在南京泱著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对传统中式建筑空间氛围营造进行尝试,总结出营造传统中式建筑空间氛围主要从规划形态、空间序列、空间环境、空间界面等方面着手,继承传统中式建筑的精髓,营造中式建筑空间氛围。  相似文献   

2.
代国明  王川 《山西建筑》2011,37(28):17-19
通过对国内建筑界继承传统文化的建筑创作实践的实地调研与资料分析,从传统建筑空间意境在当代中式建筑创作中的营造出发,研究当代中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文化的联系,并对传统建筑空间的设计理念、处理手法以及空间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中式建筑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当代新中式建筑设计风格为研究对象,从多角度浅析了当代新中式建筑设计风格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民族特色以及现代设计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融合,尝试探索兼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建筑特色的新中式建筑风格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4.
刘家鑫 《砖瓦》2023,(3):88-90+94
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越来越趋于现代化方向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忽略了中国独有的建筑文化,传统的空间布局正逐渐消失。为此,通过研究成都西村大院的空间布局形态与功能划分,探究城市化发展背景下院落式空间形态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呼吁设计师重视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城市基础建设、现代建筑空间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林琳 《江西建材》2023,(2):109-111
中式木构建筑无论是在文化内涵还是在设计形式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格调。文中分析了中式木构建筑的历史发展特点及当今时代发展的不利处境,对古典中式木构建筑在当代低层民居建筑中的实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传统中式木构建筑的现代更新与空间运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二千余年以来的发展是受生态环境和哲学思维所制约,就地取材,利用木结构中铺作层的高架减震性能,达到“墙倒屋不塌”的抗震目的。 近代中国建筑界对“唐风”建筑的研究与实践,无疑使中式传统风格建筑向前发展了一步。 “仿古建筑”的提法,不利于中式传统建筑向前发展,提出用“中式传统风格建筑”取代“仿古建筑”的称谓,以适应发展中的“中式建筑”。 目前,国内风景区的景点建设和文化遗址公园、寺庙建筑以及休闲山庄中仍以中式传统风格为主,在适应观光客流量大,消费需求的变化,为经济效益而商品化等因素带来的新问题,以实例进行探讨。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薇 《住宅科技》2010,30(7):5-8
针对众多楼盘中日渐盛行的新中式风格住宅现象,从政策和文化回归等方面解析了其产生的背景,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在空间、形式、细部、色彩和构造以及景观等多方面对现代别墅设计的启示,探讨传统住宅与现代住宅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出真正属于中国人的中式情感住宅。  相似文献   

8.
现代室内设计之中式风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古建筑,其高贵、大气和文雅的中式风格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灿烂文化。中式风格建筑的典型特点是讲究造型对称和色彩对比,传统中式风格装修的造价较高。现代室内设计的中式风格更多的运用后现代手法,对传统结构形式进行重新组合,在追求质朴和内敛中式风格的基础上使室内空间更具现代感。本文对中式风格及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综合艺术造型要素和造型规律分析传统建筑外形中屋顶的特征,用建筑理论中空间的概念来分析传统建筑中的室内外空间特点,并点出了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的地位,肯定了中国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陕西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状况,从中国传统美学意识在建筑空间中所起的主导作用及影响等方面入手,以关中地区传统建筑形式特征为中心,探讨其在现代新中式建筑空间环境中如何运用及演绎,以期实现传统建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以马氏庄园为例,概述了传统院落的基本形式,探讨了马氏建筑的空间组合形式及组合艺术特征。这对于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西洋古典建筑文化之间的发展和联系,对发展中国现代建筑文化有着重大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中式建筑的特点,阐述了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形式和内容,指出在设计现代中式建筑的过程中,需充分融合现代建筑因素和传统建筑因素,并加强深化建筑理念,传承我国的传统建筑观念与工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力的强盛和国学风的回溯,加速了传统文化的回归,现代中式建筑日益成为建筑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贝聿铭、吴良镛、张永和等新老建筑家们推动着现代中式建筑的发展。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学奖得主王澍从乡土地域出发,努力将传统建筑文化转换成当代的建筑语言,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法相结合,营造中国传统与现代共存的建筑。文章通过研究王澍的全部建筑作品,分类整理其建筑作品中传统建筑材料的当代地域性表达,探讨其如何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材料进行处理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意境,试图找到材料与建筑、建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纽带,为探索中国建筑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以及建筑回归本土文化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总序(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康 《华中建筑》2002,20(6):6-9
该文对中华民族深厚广博的文化作了扼要的提示;对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体系的形成,技艺,形制及其重要人伦的思想以及地域建筑文化的差异作了详尽的阐述。文章又对近代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建筑形态所具有的五大特征进行了分析以及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的十大问题作了综述。文章认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建筑文化的研究文库”的编纂出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对于全社会 建筑意识的提高。培养大众的建筑鉴赏兴趣,提高大众的建筑素养,以及对于古代建筑历史和传统建筑文化 整体研究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建筑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经过创新和融合,结合现状,积极地将传统建筑美学理念应用到具体设计中,成为建筑学和美学领域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以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类型和特点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徽派建筑特色在九华山花台停车楼设计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慧  张笑笑  王苗苗 《工业建筑》2014,(5):31-33,78
徽派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研究和挖掘徽派建筑特色对设计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的建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作用。九华山花台停车楼设计方案从构思到具体设计,融入了现代建筑设计需求与徽州地域文化理念,探讨了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建筑风格的吸收、转化、融合和创新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从建筑艺术角度出发,讨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组合方式,深入研究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组合形态和综合美学特点,为研究和创新现代建筑空间组合艺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文化艺术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多元文化融合后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理念的创新,以新中式风格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空间设计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建筑空间的功能设计,以及新中式文化元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构成差异,为建筑空间营造了不同的环境氛围,同时,借助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理念,通过不同的展现手法,结合新中式文化元素的自身特点,以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空间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9.
空间意境再现——现代中式住宅庭院空间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式住宅的出现不仅使其具有丰富住宅空间、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特色等重要作用,而且促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传统建筑文化精神的价值a文章主要从庭院空间角度来解读传统空间意境,分别以低层和多、高层的现代中式住宅的水平庭院和垂直庭院为客观载体.探讨现代中式住宅对庭院空间所进行的重新演绎及全新的空间形式。通过分析指出中式住宅庭院空间设计的不足,为现代中式住宅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代陶艺与建筑环境设计(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瓷,因其材料的特殊性能,很早就被运用于建筑之中,而现在,陶瓷又开始以现代陶艺的艺术形态介入建筑空间。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空间,不仅对现代陶艺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建筑环境的艺术设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空间的文化背景 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开始于80年代末,它的产生并不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自然延伸和发展,而是受到了西方现代陶艺观念影响的结果。现代陶艺的创作重视个人情感的表现,强调创作语言的独特个性,这正体现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中国的现代陶艺,在给艺术家们带来某种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