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目前国内以2250mm热连轧生产机组为代表的先进控轧控冷工艺,开发了轧制结束利用加密层流冷却进行分段淬火-等温配分-低温卷取自回火的在线热处理工艺(DQ&P&T),与传统的离线调质热处理工艺(RQ&T)生产稀土微合金化高强钢(Rm≥1200MPa)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配备的电子背散射衍射仪和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维氏硬度计,以及湿砂/橡胶轮磨损试验机分析检测手段,系统的分析了试验钢在两种热处理制度下组织转变形态和机械性能。研究表明:试验钢在两种热处理工艺,室温组织均由板条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以及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相比离线热处理(RQ&T),采用在线热处理(DQ&P&T)试验钢的板条马氏体含量降低,贝氏体铁素体含量增加。等温转变形成的贝氏体铁素体穿插分割形变过冷奥氏体,促进组织晶粒尺寸细化和大角度晶界比例增加,提高了材料的强韧性和耐磨性。但在产品厚度方向硬度的均匀性劣于经RQ&T工艺处理的。在线热处理相比离线热处理生产Rm≥1200MPa高强钢效率提高,制造成本降低,且产品各项性能满足标准要求,证明在线热处理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渗硼后的热处理工艺对50CrNiMo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5CrNiMo钢渗硼后的热处理工艺规范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硼后常温淬火组织以针状马氏体为主,高温淬火组织以板条马氏体为主;渗硼后进行高温淬火回火能够显著提高冲击韧度;随淬火温度提高,耐磨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F206钢的时效处理工艺及其显微组织与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经830-860℃加热空冷后,在510℃时效5小时,产生明显的二次硬化效应,含碳从0.14%增至0.18%,钢的抗张强度1635和1830MPa,当晶粒尺雨粗化到34μm时,钢的强度和韧性均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ER7车轮钢经不同工艺热处理后,可获得珠光体片层间距以及铁素体含量不同的显微组织,并对不同工艺处理试样的拉伸性能及-20℃冲击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冷却速度的增大,车轮钢铁素体含量增加,珠光体片间距和珠光体球团尺寸减小.增大冷却速率,会使车轮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都随之增加.随着珠光体片间距和...  相似文献   

5.
采用计点法定量金相、静态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含磷低硅TRIP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两相区退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延伸率、n值、强塑积都上升,而随着贝氏体区等温时间的增长,试验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n值、强塑积都下降.试验钢经800℃退火1.5min和400℃等温50s处理后可以获得好的相变诱发塑性和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强塑积可达21876 MPa%.  相似文献   

6.
全面地试验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60CrMoV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此钢种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整热处理过程的主要工艺参数,研究了840~900℃淬火以及200~500℃回火温度范围内G50钢硬度、强度、塑性以及冲击性能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回火温度下,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G50钢的硬度和强度总体呈降低趋势,而塑性和冲击性能则得到提高;在相同淬火温度下,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G50钢的硬度、强度和冲击性能在总体上呈降低趋势,而塑性则先降低后增加。"高温淬火+低温回火"将有助于G50钢获取较优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学显微镜、拉伸及冲击试验机等仪器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5Cr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腐蚀过程,并结合电化学测试对比分析了热轧态和调质态钢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5Cr钢经淬火+回火处理后,组织中碳化物弥散析出,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韧性。热轧态钢的腐蚀速率为0.188 mm/a,调质态钢为0.158 mm/a。调质态钢中作为阴极的碳化物(Fe3C)少且均匀弥散分布,组织自腐蚀电位较高,腐蚀电流密度较低,电偶腐蚀程度较浅,耐腐蚀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对某种高强度钢旋压筒体在不同淬火温度和不同回火温度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确定了该种高强度钢产品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超高强TRIP钢的热处理工艺对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抗拉强度超过1000MPa的冷轧TRIP钢的热处理工艺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超高强TRIP钢在两相区的加热温度升高到820~840℃时,钢的抗拉强度下降而伸长率增加;贝氏体等温温度偏低(380℃)或者偏高(440℃)时,钢的伸长率较低。两相区加热温度对铁素体量的影响不大,降低贝氏体等温温度和延长等温时间都能增加贝氏体量。当贝氏体量高于38%时再增加贝氏体量来提高TRIP钢的强度效果不明显,可通过提高残留奥氏体量及其碳含量来提高力学性能。试验钢优化的热处理工艺:820℃×90s+420℃×240s;优化的组织含量配比:53%铁素体+36%贝氏体+11%奥氏体;优化的力学性能组合:抗拉强度1140MPa和伸长率22%。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机控温的箱式电阻炉,对TCS不锈钢进行了热处理实验,并对其力学性能和组织进行了观察和测试。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低于900℃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其性能影响不大。热处理温度高于900℃时,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和硬度先是急剧增大,然后有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分别为:870MPa和266HB,转折温度点在1200℃左右;而冲击功和伸长率则随着加热温度的延长而降低。当温度高于900℃时,TCS不锈钢发生铁素体—奥氏体转变,奥氏体在淬火过程中析出马氏体;随着温度的升高,高于1200℃时,淬火组织中含有大量的高温铁素体。  相似文献   

12.
采用“调Si、降Nb、加Ti”的合金设计理念,结合优化的控轧控冷工艺,开发出一种新型汽车大梁用610 MPa级Ti-Nb-Si系低碳微合金钢。结果表明,当Si、Nb和Ti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4%、0.03%和0.06%时,试验钢在热轧后水冷(15~20℃/s)至卷取温度时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且在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高密度的纳米析出相,综合力学性能较好,屈服强度为539 MPa,抗拉强度为633 MPa,伸长率为20.5%,扩孔率为66.4%,各项力学性能和扩孔性能均满足汽车大梁用610L钢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42CrMoNi钢轴承套圈调质后出现的低温冲击韧性不足问题进行分析,优化了调质热处理工艺并对采用优化工艺前后的轴承套圈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热处理工艺即淬火温度保持950 ℃,预冷3 min后油冷淬火,565 ℃一次回火+550 ℃二次回火的二次回火快速油冷工艺可提高42CrMoNi钢轴承套圈调质处理后的低温冲击韧性,使其综合力学性能良好,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再结晶退火和调质处理工艺对0Cr13不锈钢常温下力学性能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Cr13钢经980 ℃×1 h 淬火,水冷+725 ℃×2 h回火,水冷+400 ℃×2 h回火,炉冷处理,可以获得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组织,力学性能与磁性能的匹配较好;0Cr13钢经980 ℃×1 h淬火,水冷+725 ℃×2 h回火,水冷+870 ℃×2 h回火,炉冷处理,磁性能优异,且矫顽力较小,但强度显著下降。820 ℃×5 h 炉冷再结晶退火后,可获得更加规整、均匀的等轴铁素体组织,强度比调质处理的低,但具有良好的软磁性能。调质处理后采用870 ℃高温回火,可以显著降低材料的矫顽力Hc和剩余磁感应强度Br,去磁场时可快速退磁。0Cr13钢中铁素体量多则弱磁特性好,马氏体量多则强度高,磁性能和强度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较好的磁性能会损失一定的强度,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满足欧洲标准要求的不同直径的高速列车用51CrV4弹簧钢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450~500℃范围内回火后,微观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弹簧钢的硬度和强度逐渐下降,塑性和冲击值均略有提高。断口的SEM观察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裂纹的扩展路径更加曲折,表明其塑性逐渐提高。在本文的热处理条件下,不同直径钢弹簧材料的力学性能均能满足EN13298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9Ni钢焊接接头分别进行了QT处理和IHT处理,采用拉伸、硬度、冲击试验,断口电镜扫描等方法研究了两种热处理对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热处理时焊缝的组织为细晶铁素体+针状铁素体;QT处理后焊缝的组织为马氏体+奥氏体;IHT处理后焊缝组织为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QT与IHT处理均能使9Ni钢焊接接头的强度、硬度下降,塑性上升;IHT处理后焊接接头的伸长率达到29.0%,塑性优于QT态。经QT和IHT处理后,焊缝的低温冲击吸收能量分别从48 J上升至78 J和100 J;IHT处理可明显提升焊缝的低温韧性,其冲击断口为典型的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7.
通过显微硬度仪、冲击试验机、万能试验机和扫描电镜等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某过共析轨钢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该轨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较轧制态和厂方热处理态均有所优化和提高,影响因素主要为冷却速率和等温时间。随着冷却速率的提升和等温时间的减少,基体中渗碳体析出增多,珠光体尺寸减小,大片层珠光体逐渐消失;此外,试验钢的硬度、冲击吸收能量和抗拉强度均随冷速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折线形”变化趋势,拉伸断口粗糙度增加,断裂类型从解理断裂过渡为准解理断裂。而冲击吸收能量则随着等温时间增加而增加。最佳热处理工艺为:等温温度630 ℃,等温时间30 s,冷却速率8 ℃/s,对应的最优力学性能表现为硬度402 HBW、冲击吸收能量(KV2)2.9 J、抗拉强度1312 MPa、伸长率12.24%和断面收缩率23.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