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地质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运用工程地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基础课程。文章以内蒙古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公路工程地质课程为例,结合多年来教学实际情况,就非地质学专业工程地质课程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的联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问题,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改革模式,以期为其他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校级优秀核心课程建设目标,对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在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运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8)
文章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出发,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介绍了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建筑自动化课程的教学探索.课程以一系列实际工程问题为线索,通过4个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教学循环,引导学生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结构力学基本概念较多,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教学内容往往感到难以理解。文章探讨了土木工程专业中结构力学教学与工程实际及后续专业课教学结合的问题,即理论教学与重大工程结合、课程内容与工程实际结合、计算简图与工程结构试验结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结构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结构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结构力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港口航道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对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包括研究能力、实践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文章从教学总体设计、教学及考核方法的改革、重视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实验和规范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
<正>0引言《C语言程序设计》是通信、电子信息、电气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具备程序测试、调试能力,为后续的《单片机》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课堂理论教学,疏忽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主要侧重于讲述基本概念和语法。《C语言程  相似文献   

8.
针对《安装工程估价》课程知识面广,学生专业基础差等情况,分析了《安装工程估价》的课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要优化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恰当运用工程案例进行课堂教学。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该课程特点,从合理统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多样化、网络教学、实践环节以及考核制度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实践。在教学中运用了许多具体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江波 《山西建筑》2011,37(29):247-249
结合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筑设备》课程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设备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34)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加强实践环节,尤其是综合实践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设计过程。论文介绍以项目为载体,优化重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围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教学实践,设计不同的实施项目,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解决高校《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与人才培养滞后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软硬件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2.
工程教育认证是在新时代工程教育同国际接轨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对指导现代工程教育、培养兼具技术能力和非技术能力的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力学课程组根据成果导向的要求,从学习者的建构主义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分析结构力学课程的内容特点及其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逆向设计结构力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授式教学、在线学习、任务导向式教学、对话框架等教学方法和工具用于结构力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同时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引入实际工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达到课程目标所对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  相似文献   

13.
《门窗》2019,(21)
《地基基础》课程集理论与实践、设计与施工与一体,课程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针对当前《地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从教材的选择开始,然后优化教材内容,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小迪  刘辉  景然 《重庆建筑》2021,20(12):29-30
该文以安全工程专业《防灾减灾学》课程改革为要点,针对专业学生培养实际需求,结合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提出包含前期工作准备、确定目标选题、搜集目标案例、案例剪裁完善和收纳整理入库6个环节的《防灾减灾学》课程教学案例资源库建设,以丰富教学资源,联系理论与实际,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研究结论可为相关教学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安全检测与监控》课程的教学现状,通过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国内学者研究的教学改革模式,提出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制培养、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案例教学和校企合作教学评价4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具备运用安全检测与监控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22)
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开设课程设计环节,可以使学生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较好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扎实的应用技能,促进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以家居设计课程设计改革为例,从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意义、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和方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革看法,为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14)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专业社会实践的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培养技术应用素质为主要目标。EDA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内容和性质贴近实际工程应用,若在该课程教学时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引导,则可以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进行了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在建筑产业需求调研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四项课程改革措施,包括充分利用绪论课、引入结构力学求解器、融合实际案例和技巧以及结合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采取这些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工程思维,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工程地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长沙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非地质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调研结果,从实践教学课时不足、校外实践教学经费不足、校外实践教学场地偏少与实践教学师生比例过低等4个方面分析了高校非地质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课时安排调整、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实践、实际工程讨论式教学方法、结合工程实践开展实验与校外实践教学方法等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期为相关课程讲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根据国家能源结构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向所设置的新工科专业。在此背景下,社会和企业对高校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加注重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定实践教学计划、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师资队伍、建立实践教学层次和实践教学平台等多方面的改革,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符合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人才的要求,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