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朱良文 《新建筑》2007,(3):14-15
就《丽江古城传统民居保护维修手册》制定过程中的进一步思考,探讨了传统保护中审美意识的误区和成因。将传统保护中诸如古迹修复得越多越好、年代标榜得越久越好,以及追求修复的规模大、规格高、布局完整、气势恢弘、风貌舰丽等错误现象概括为真与假、全与残、新与旧等三方面的审美意识误区;从领导者、投资者、老百姓、建筑师、施工者等涉及传统保护各方面的人——审美主体探析了误区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加强技术指导与法规约束两条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胡飞  付瑶 《山西建筑》2008,34(2):32-33
介绍了兴城古城的特点,古城内外民居及配套生活设施现状,分析了兴城古城内传统民居的特点,并对旧城区及传统民居的保护、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阐述,以使传统文化和传统区城的保护给城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泰州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本文分析其传统民居特色,初步探讨了对古城传统民居保护更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黄毅 《中外建筑》2002,(2):37-39
泰州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本文分析其传统民居特色,初步探讨了对古城传统民居保护更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浅谈凤凰县古城传统民居的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针对凤凰县历史文化古城传统民居保护工作中的不足 ,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姚东升 《城市建筑》2022,(16):135-138
在乡村振兴的宏观背景下,分析临沂朱村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建筑营造。朱村受到自然山水环境与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民居建筑在空间布局、材料结构、立面造型、装饰艺术等方面独具特色。本文通过发掘朱村传统民居的文化基因、提取建筑特征元素,结合传统营造技艺,提出针对朱村传统民居建筑修复方法;基于《临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一心、三线、六片”的保护框架,提出朱村传统民居保护与再生策略。  相似文献   

7.
三台古城既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又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川中重镇,剑南名都”之称誉。文章侧重分析了其传统民居特色,在此基础上对古城传统民居的保护更新提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8.
龙彬 《华中建筑》1999,17(4):114-115
三台古城既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中,又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川中重镇,剑南名都”之称誉。文章侧重分析了其传统民居特色,在此基础上对古城传统民居的保护更新提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认识了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古城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同民居、街巷的特点和现状的介绍,概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对古城内的街巷、民居等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朱良文196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学专业。历任华南工学院教师、云南工学院建筑学系系主任、云南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昆明本土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等职。多年来一直从事地方性、民族性建筑、特别是云南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出版有《丽江古城与纳西族民居》、《THE DAI》等著作。  相似文献   

11.
段德罡  刘波  申研 《华中建筑》2012,30(6):123-127
该文针对以丽江宝山石头城为代表的偏远古村落在保护中遇到的资金短缺、保护措施难以落实,以及村民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与遗产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等问题,提出“以用促保”是传统聚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并通过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建立“保”的等级及相应“用”程度的确定,达到“用”与“保”的良性循环,使传统聚落在得到全面保护的同时展现出其在新时期背景下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旅游开发是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手段,如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保护传统空间形态使其得以延续性发展是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旅游小城镇空间形态中节点是连接其他元素的重要枢纽,节点空间设置是否适度将影响到旅游小城镇空间形态和旅游游览,该文基于空间句法的凸多边形分割法,对开发比较成功的丽江束河古镇节点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束河在开发过程中对各个主要空间节点的处理方式,通过这些处理既达到引导与疏散人流、平衡新老区游客分布、保护传统空间形态的目的,又满足各种旅游功能对空间的新需求,为乡村地区旅游小城镇的保护性开发建设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云南省元阳县箐口村哈尼族村寨旅游规划从规划前到实施后全过程的思索,分析了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对策;介绍了规划对指导思想、规划方法、生态保护途径、风貌保护措施的探索;阐明了旅游规划与保护规划的差别,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动力的不同情况,以及对箐口村未来发展与保护的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翟辉 《华中建筑》2005,23(Z1):95-99
该文介绍了云南省两个茶马古道上的传统城镇--中甸独克宗和丽江束河.作者通过这两个古镇的多方位的描述、比较,特别是旧城更新思路的对比,指出①传统城镇的现状不容乐观,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实际解决办法刻不容缓;②传统城镇的保护不能等待机会而是要创造机会,只有发展才能促保护;③传统城镇的更新要着力挖掘并凸显地方最具特色的文化底蕴;④保护与发展同等重要,把握其中的"度"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梁陈方案”和《城记》中历史事实的思考、分析,目的是温故而知新,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述“梁陈方案”的核心思想是进行城市结构调整,改变单中心的结构,形成多中心结构布局,是保护旧城、有利新区建设的新旧两全的安排,进一步得出城市结构调整是保护名城重要的方法和措施,科学合理的城市结构调整能够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今雾霾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江南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发展,不仅需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需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针对江南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融入区域环境的生态引领思路",协同区域环境簇群式生长;提出"构建山水村融的生态网架"作为宏观调控传统村落生态格局。以海绵城市理论为借鉴,并根据江南传统村落水网丰富的特点提出"弹性化的海绵村落生态网架"构思,构筑传统村落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为指导江南传统村落生态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霖  蔡凌豪 《中国园林》2009,25(7):53-57
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谈论了中国当前传统聚落景观规划和旅游开发中面临的问题和误区,并以云南丽江泸沽湖落水摩梭传统村落景观规划为例,论述了"地域性景观"的构成要素及其在传统聚落景观规划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传统文化保留、延续和发展的意义,讨论了传统文化和地域性景观在景观规划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乔大山 《山西建筑》2009,35(31):2-4
对漓江遗产廊道内遗产资源评价作了总结,就漓江遗产廊道保护层次、廊道整体保护格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进行了详细论述,以保证漓江遗产廊道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9.
王永胜  张定青 《华中建筑》2010,28(4):132-135
通过西安市三学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规划设计案例,探讨了对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和更新的过程中,要想挖掘传统文化及建筑空间的内涵,就必须在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与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提升现代居住生活品质,为城市增添活力,从而使历史街区在传统回归中具有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3)
The Zhang Paper Workshop preserving the complete traditional papermaking process has been praised by experts as "the living fossil of Chinese papermaking". Due to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papermaking,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papermaking has gradually lost its market advantage, and the Zhang Paper Workshop prevailing for a time is already on the decline. In order to retain this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for more than 10 years, the Gleaners has spared no effort to provide various efforts to papermakers and has found a way out for the manual papermaking, an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How to protect and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papermaking process under the premise of conser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maintain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papermaking process, and establish the Zhang Paper Workshop as a place for spreading the concept of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This requires the support of policies, the investment of funds and the upgrading of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promotion of understand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feel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