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生淀粉糖化酶的菌种筛选及酶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自然界分离到一株高酶活性的生淀粉糖化酶菌株黑曲霉Sx。在最适产酶条件;固体培养基pH6.5,固水比1:1.6,30℃发酵24h酶活达382u/g。经纸层析鉴定酶解产物为葡萄糖。粗酶液在贮藏时,当酶液中的SDS浓度达6mg/ml时,30℃保藏10天,酶活保持不变。分析经初步分离提纯的酶的性质得:以玉米淀粉为底物时,该酶最适pH4.5,最适酶反应温度为60℃。pH4.0-7.0范围内酶活力稳定,酶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80℃保温1h以后,酶活力仍能保持15%。金属离子等对酶的影响为:Ag^+、Sn^2+对酶有强烈抑制作用;Hg^2+、Zn^2+、Mn^2+、Cu^2+有抑制作用:EDTA、Ca^2+、Fe^2+对酶无影响;Co^2 、K^ 有一定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株高产生淀粉糖化酶菌株的筛选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离和筛选,得到一株分解小麦生淀粉能力较强的黑曲霉,其生产淀粉糖化酶活力为171.5u/g,α-淀粉酶活力为6.347u/g。产酶条件的研究,发现尿素是较好的氨源,麦芽糖是理想的碳源,最适产酶初始PH值为4,最佳产酶时间为2.5-3天,该菌株对四种生淀粉的降解顺序为:糖为淀粉〉高梁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 相似文献
4.
酒用生淀粉糖化酶产生菌的选育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甘薯淀粉为唯一碳源,从霉腐甘薯中分离纯化出一株产生淀粉糖化酶(RSGA)活力高、复合酶系协同作用强的菌株SP7。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黑曲霉。SP7经紫外线与氯化锂复合诱变,获得优良突变株SP7-2。SP7-2固体发酵产RSGA活力为3446U/g,生料酿酒酒精度为12.5%。分析初步提纯酶的性质得出:SP7-2所产RSGA对各类大、小生淀粉均有较强的水解能力,水解产物只有葡萄糖,其底物专一性顺序为玉米淀粉>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大米淀粉>木薯淀粉>小麦淀粉。以生甘薯淀粉为底物,最适酶解温度和pH值分别为40℃、4.0,60℃保温1h残余酶活低于5%,pH3.5时酶活力是其最适pH值条件下的90%以上,且pH3.5时室温放置1h仍保留90%以上酶活力,表明该酶有一定的热敏感性和很好的耐酸性,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生淀粉糖化菌的分离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牛瘤胃中分离到产生生淀粉梅的多种微生物,共有22株细菌、20株霉菌、1株酵母。其中黑曲霉Sx酶活达382u/g,其产酶的最适条件为:初始pH6.5,固水比为1:1.6的麸皮水培养基30℃培养24h酶活最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从土壤中分离L-色氨酸生产菌株及其高产诱变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微生物菌株生物合成L-色氨酸代谢途径的特性,设计了产色氨酸的细菌选择性分离筛选培养基,对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832株细菌通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到6株L-色氨酸产生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类鉴定,确定了这6株菌均为为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nicum)。其中1株可产L-色氨酸0.85g/L,进一步通过NTG以及紫外线照射多重诱变育种得到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双重营养缺陷型与多种色氨酸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遗传性状稳定,产酸量达到10.82g/L。 相似文献
14.
15.
谷胱甘肽(GSH)在啤酒中具有抗老化作用,选育高产谷胱甘肽的啤酒酵母菌株有助于改善啤酒抗老化性能。以啤酒酵母S5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后,获得突变株SC67,其GSH胞内生成量为15.238mg/L,胞内含量为11.292mg/g,较S5分别提高91.4%和57.8%。SC67发酵所得啤酒中胞外谷胱甘肽含量(6.43mg/L)较S5(1.35mg/L)显著提高,啤酒抗氧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s5提高1312%;TBA值下降7.1%;RSV值提高49.2%。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微波诱变糖化酶生产菌株Aspgillus niger 3.4309,用SDS双层梯度平板进行筛选,最终得到比出发菌株糖化酶耐热性提高15~20 ℃的突变株9-1,经多次传代证明该菌株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本实验室筛选的Streptomyces sp.WZFF.W—12(谷氨酞胺转胺酶活0.24U/ml)为出发菌株,孢子经预培养处理处于萌发状态后制备成单孢子悬浮液,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服(NTG)单独和结合羟胺进行多次复合诱变处理。实验发现,诱变处理后菌落的形态变异等特征与产酶能力呈相关关系,并被用于最初的突变菌落挑选。接着先后采用蛋白质交联凝絮—沉淀性能分析的初筛试验和摇瓶测定酶活的复筛试验分离选育高产酶突变菌株,最后获得一产酶活力达2.18U/ml的高产菌株W—12var HZ3,酶活相对提高了8倍。对该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方面的理化性能测试和传代实验结果表明,该菌遗传性较为稳定,而且其理化性能与已报道的产酶菌种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