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魏建国 《建筑技术》2005,36(4):265-267
田湾核电站安全壳预应力实际张拉力达11.2MN,为国内最大吨位预应力,钢束最长为178.42m,属超长预应力钢束。锚具部件的安装包括竖向钢束、水平钢束。筒体墙和穹顶水平钢束初步张拉采用等应力张拉,主张拉采用C1500F千斤顶。张拉结束后,锚固夹片并将荷载传递至锚块上,检查滑动量后二次紧固。简体墙竖向钢束采用两端同时张拉方式,张拉程序与水平预应力张拉相同,通过控制千斤顶压力及测量延伸率、夹片拉入值进行预应力张拉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介绍了等应力束技术的工程背景及特点;然后结合东洋河大桥升级加固工程,介绍了等应力束技术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如总体张拉工艺、纵向张拉设备、纵向张拉端、横向张拉设备及装置、预应力钢束的起弯点和落弯点处的构造等;介绍了应力束技术施工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如精确控制钢束张拉应力,单点张拉和双点张拉的差别,首孔横张顺序对预应力效果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3.
以某铁路工程为例,研究了梁宽端预应力单端张拉对结构应力、变形的影响,提出了增加宽侧边跨底板纵向钢束数量、启用备用束、超张拉等处理方法,并分析了其处理效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纯  潘秀艳 《混凝土》2006,(5):72-74
对连续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群锚预应力筋采用单根张拉方式进行应力测试,探讨无粘结预应力筋束的张拉工艺,获得了计算预应力损失的有关参数,发现长无粘结预应力筋束在张拉中存在粘滞现象,掌握了单根张拉、后张拉的预应力筋对已张拉锁定了的预应力筋的应力影响程度和裂缝控制条件等,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和施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中,预应力钢束线型多为空间三维曲线,且竖弯曲率较大,因而预应力摩阻损失较大。基于某库区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预应力的现场测试结果,对于较长的空间曲线预应力束而言,根据现行规范、公式及参数估算的预应力损失偏小,给结构带来安全隐患。而在预应力损失中,摩阻损失占有很大比重。在预应力损失试验中,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和伸长值是最重要的两大控制指标,如果控制不当,容易出现张拉应力损失而造成欠张拉或超张拉。为得到准确的预应力损失数据,为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试验过程中应对预应力筋张拉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9,(13)
预应力摩擦试验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预应力钢束,按照钢绞线极限强度f_(ptk)的10%为增量逐级张拉至控制应力(即0.8f_(ptk)),记录每一级钢绞线张拉强度的张拉力和伸长值,分析、计算张拉应力与伸长值之间的变化关系,推算出孔道与钢束之间的摩擦损失。利用试验结果与设计的理论值进行比较,为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最终确定钢束的摩擦系数,保证核岛预应力系统满足设计功能和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述中国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研究及应用进展的基础上,介绍了典型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的组成,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应用于后张梁、先张梁、地锚索和钢绞线等张法张拉等,然后概述了基于磁通量技术的预应力束张拉后的有效预应力测量方法,最后描述了智能张拉系统及有效预应力测量方法的工程应用。采用文中的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可按照预设程序,科学、规范地对预应力束实行张拉施工、数据记录和施工管理,减少人工干预因素的影响,能有效地保证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第五章预应力施工主桥为后张预应力梁,全桥预应力束共计480束。每片梁80束,有17种编号。其中两端张拉12束,一端张拉68束。张拉端设在梁顶板及连续梁两端。预应力钢丝束由7φ5×7的49丝高强钢丝组成。张拉端锚具为XM15-7型锚。固定端锚具为墩头锚。张拉机具为YCD-200穿心千斤顶。一端张拉长度为41米~12米;两端张拉长度为53米和51米。南桥张拉由于没经验,240束张拉了12天,平均日张拉20束。北桥张拉了6天,平均日张拉40束。全桥张拉施工历时18天,平均日张拉26.7束。  相似文献   

9.
济南奥体中心体育馆大跨度弦支穹顶预应力拉索施工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济南奥体中心体育馆采用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结合工程结构特点,对张拉方案进行优化比选,最终确定选择径向钢拉杆张拉法进行预应力拉索施工.在结构进行正式张拉前,采用虚拟张拉技术进行施工全过程的模拟分析.同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详细阐述了拉索安装和张拉的施工要点,并对张拉设备进行了创新设计.索力监测结果和撑杆垂直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核电站安全壳1 200 t级预应力综合施工技术所涉及到的一些施工工艺以及一些关键工序进行介绍,主要有预应力孔道埋设技术、预应力钢束整体牵引穿束技术、大吨位预应力张拉技术、预应力孔道灌浆技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预应力技术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大跨度的建筑结构及桥梁结构中[1],而预应力张拉工艺又是影响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的重要环节。为考察预应力张拉次序对混凝土体的影响,以青岛蓝色硅谷城际轨道交通工程07标段的现浇三跨连续U型薄壁梁为工程背景,利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提出几种典型的预应力钢束张拉方案,在该理论分析模型上进行模拟张拉,通过比较这几种不同张拉次序下结构的反应,提出弯箱梁桥预应力钢束较合理的张拉顺序[2]。  相似文献   

12.
郭海峰  钱洋 《建筑技术》2023,(21):2667-2670
对双向弦支结构预应力张拉过程进行计算分析,给出了钢拉杆张拉顺序、拉力值、预应力张拉过程中的变形值、施工完成后钢构件的应力比及支座位移值。钢拉杆张拉力与张拉顺序能保证在张拉完成后,钢屋盖关键节点能主动脱架,同时较好控制了施工阶段上拱值,施工阶段的支座位移得到较好控制,远小于支座允许的滑动限值。钢拉杆与撑杆连接节点设计新颖、美观轻盈,具有可靠的传力路线,具有一定刚度并能满足本项目的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张晋  郭正兴  高飞 《施工技术》2004,33(7):13-14
结合湖南省政府新机关院办公楼钢屋盖采用的预应力索托结构的特点 ,制定了拉索安装方案 ,由计算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张拉程序和张拉力。变形监测结果表明 ,张拉达到了设计要求 ,避免低效率的反复补张拉。  相似文献   

14.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简洁易行,在桥梁施工中广泛使用,但其施工工艺操作需要足够的空间。以现浇简支箱梁预应力张拉为背景,介绍了狭小空间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工艺技术。通过在简支箱梁梁端设置张拉槽,梁端张拉采用挤压锚的方法,相对加大了作业空间,为千斤顶的操作提供了条件。通过提前安装张拉槽模板、端头模、钢绞线选择尺寸较小的穿心式张拉千斤顶等措施,解决了狭小空间预应力张拉的问题,提高了施工进度,节省了工程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对同类型张设技术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先张法张拉工艺、后张法张拉工艺以及超张拉工艺等常见混凝土结构预应力张拉工艺,探讨了影响二次张拉预应力钢绞线锚具预应力损失因素,并研究了新型锚固工艺,最后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分了二次张拉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在桥梁施工中的张拉工艺及预应力损失,以期为二次张拉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在桥梁施工中的张拉工艺及预应力损失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有效降低张拉施工中二次张拉的预应力损失,确保我国桥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6.
广州花都体育馆屋盖国内首次采用大跨度肋形穹顶环向桁架管内钢丝束预应力钢结构施工新技术.详细介绍了工程施工的特点和难点,以及屋盖安装施工工艺.介绍了预应力拉索施工要点,包括张拉施工过程,张拉原则,张拉力的确定以及张拉注意事项.同时,对环向桁架管内钢丝束预应力施工进行了监测,包括索力和关键节点位移监测.通过补偿机制,有效解决了钢丝束预应力钢结构施工张拉和卸载过程预应力损失难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宜昌卵形消化池结构环向预应力筋的有效张拉应力,进行了预应力摩阻损失测试工作,并将测试束的张拉伸长实测值和计算值进行了对比。依照现场施工方法,摩阻损失测试分为成束预应力筋整束张拉和成束预应力筋单根分批张拉两种情况进行。实测结果可为该类结构的预应力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长春现代农博园展馆屋面采用预应力张弦结构.采用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张拉过程进行精确的施工仿真模拟计算并确定张拉方案.张拉时遵循分级分步对称张拉的原则,以保证张拉时结构的平面外稳定.并介绍放索、挂索、张拉工装和同步张拉的预应力施工工艺.同时采用振弦式应变计进行钢结构的应力监测.实践表明张弦梁的仿真模拟计算为施工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日,国家方家山核电站已基本完成预应力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即将进行穿束、张拉及灌浆等预应力施工。2011年4月1日,方家山核电1号机组预应力施工准备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核安全局检查,预应力张拉施工将正式开始。据悉,该项目所用锚具全部由柳工集团欧维姆公司生产,这也是我国核电站第一次运用国产锚具,这对于柳工和我国核电事业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连云港体育中心体育场顶篷预应力斜拉钢网格结构工程中拉索张拉力大、数目多、相互影响大、卸载后结构变形大的特点,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张拉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初始预应力态结构分析、张拉拉索前拆除满堂支架结构分析、满堂支架支撑网壳时虚拟张拉分析及局部拆除支架的虚拟张拉分析,掌握了预应力拉索张拉过程中索力变化和结构变形的规律,最终选取主动张拉桅杆外侧的背索,被动张拉屋面上的前索的施工方案。并对拉索的施工方案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