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利信息化的新形势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背景下,作为水利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排头兵,水文应该为水利信息化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应强化水文的公益作用和服务功能,为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支撑,应发挥水文的深度研究和广义功能,为生态建设和现代治水提供丰富的决策和监督信息。  相似文献   

2.
李家年 《治淮》2006,(5):40-41
一、安徽水文档案数字化建设进展情况 档案数字化是指将传统纸质档案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经过整理和组织后,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里。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水利事业发展对水文档案利用量大增的需要。安徽省水文局档案馆就开始了水文基础数据库规划和初建工作。近几年,在加快水文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同时。水文档案数字化建设也加快了步伐。  相似文献   

3.
范敏  岳延兵 《水利发展研究》2010,10(4):57-60,64
水文信息孤岛是水利信息化进程中的必然结果。水文信息系统的时效性、局部性,需求不到位,共享能力差是形成孤岛的主要原因。认识水文信息孤岛的种类和危害,采用升级替换、建立数据接口、集成应用平台等方式可有效解决现有水文信息孤岛。从水利信息化全局出发,统一水文信息系统规划,理顺水文数据流、统一水文数据平台和集成标准可有效防范和降低水文信息孤岛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水文信息是否及时、准确,直接影响政府对防汛抗旱减灾的科学决策,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水资源的科学调度与利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文信息还是水利、交通、城建等部门进行规划设计的依据.加快水文信息化建设,实现水文现代化,更好地为防汛抗旱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是新时期水文信息化建设方向及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水文和水利信息化工作积极践行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深入贯彻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围绕"大水文"发展战略和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发展思路,全面提升水文、水利信息化水平,为水利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支撑。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水利部水文局局长(水利信息中心主任)蔡建元。中国水利: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2016年汛情极不寻常。面对超常汛情,水文测报为打赢防汛抗洪硬仗提  相似文献   

6.
史喜胜 《山西水利》2006,22(3):91-92
就漳泽水库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开发目的、技术路线、数据库建设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建立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水库管理信息,为推进流域水资源管理技术优化升级和科学决策水平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7.
黄河“数字水文”框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文信息是整个水利信息中数字化程度最高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水文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决策与信息服务的方式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和变革,信息技术加速向水利行业的渗透,为实现从传统水文向现代水文的转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黄河“数字水文”就是借助“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满足现代治黄需要的大型信息系统。“黄河水文”基本架构由信息采集与传输体系,网络平台,信息处理与存储体系,信息挖掘与分析体系,暴雨、洪水预报体系以及信息服务与决策体系六大体系构成。其架构策略是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分阶段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8.
河南水文信息化建设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信息化是近年来水文行业在水文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频繁提及和关注的一个新课题,水文现代化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以地表水地下水的水文水资源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存储、服务为特征的水文工作,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以网络为纽带,实现水文信息采集、传输自动化,处理、存储计算机化,服务网络化是水文信息化的主要内容。由于信息化所需投资庞大、涉及到大量新技术的应用,因此信息化的建设、组织、运行管理等诸多环节上的问题都急需进一步探讨,对水文信息化的认识也需要更深入、更具体。  相似文献   

9.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水文信息化建设对水文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水利信息化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以网络为纽带,以地表水地下水的水文水资源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存储、服务为特征的水文工作。文章对当前河南省水文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推动水文信息化建设进展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实现水利档案信息化,既是21世纪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信息化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以信息传输网络建没为基础,以水利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水利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水利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水利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公众及时准确地了解水文信息,成为水文管理发展的新趋势.运用WebGIS技术,实现水文信息的直观化、图像化发布,正是适应了这样的发展趋势.邯郸水文局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邯郸水文信息管理系统,更好地服务于水利事业,是实现邯郸市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一项重大举措.该文详细介绍了基于WebGIS的邯郸水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水利信息化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实现水利数字化、水利网络化、水利集成化、水利智能化。文章简要描述了黑龙江省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分析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及未来黑龙江省水利信息化的建设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工作,把水利信息化作为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尤其在洪水预警报系统、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和水文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对福建省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做了全面的总结回顾,分析了福建省水利信息化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并对“十二五”期间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做了展望,以期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水利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数字流域是现代水利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地球"在流域尺度上的应用。为更好地为流域管理服务,本文从数字流域的基本框架出发,综合分析了国内数字流域基础信息平台、模型模拟平台、应用决策平台的研究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不同流域数字化建设的研究和讨论,旨在为当前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利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满足GIS设计要求的水利信息数据库基础上,实现水利信息存储、分析、查询、管理、输出等,为水利工程提供准确的数据,同时也为其他有关部门决策、生产及研究及时提供可靠依据。GIS(地理信息系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推进了"数字化水利"的建设,提高了水利工程分析计算管理水平、加速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从而实现水利的规划、开发、管理信息化。文章主要针对水利工程中GIS系统的应用,在水利GIS的数据类型、水利GIS的数据组织与管理、水系数据表示及水利Web-GIS中数据的组织与存贮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的水文监测开始于1898年,至今基本形成了相对系统、完整的水文站网体系,水位和雨量信息监测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水文监测信息对水利行业的服务最直接,主要通过水文情报和预报为水利防汛抗旱减灾服务,利用详实的水质和水量信息为水资源保护管理和水环境治理提供服务。水文监测的发展方向,是依靠大数据分析和云存储、云计算技术,形成智能水文监测。  相似文献   

17.
智慧水利(互联网+水利)是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关键,即通过对水文信息、水资源信息、水工情信息,以及管理等信息的感知监测,借助互联网实现各类信息的全面整合与共享,实现防洪除涝、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现代化水利行业管理服务等领域科学预测预警、评估决策,从而全面提高水利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带动水利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水利行业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行业,也是信息十分密集的行业。水利部门要向国家和相关行业提供大量的水利信息,如汛情旱情信息、水量水质信息和水环境信息。水文信息智能终端利用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防汛抗旱、防汛会商决策提供雨水情等信息的监视会商支持平台,将防汛实时数据库与历史水文数据库相联接,分析总结汛期水雨情形势,供各级用户参考和决策。文章将介绍水文信息智能终端的设计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19.
水文档案数字化建设是将现有的各种载体的水文档案,通过与计算机硬件、软件相结合,实现其数字化存储的过程。水文档案数字化将为水文资料网络化管理准备条件,为水文档案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一、水文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在理念 (一)确保保存“记忆”功能的实现。所谓“记忆”就是对“历史”的保存。水文部门是为防汛抗旱、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支持的专业部门。对档案部门来说,保存和延续“水文记忆”不仅是  相似文献   

20.
以现有的黑龙江省水文资源信息为基础,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作为主要数字化技术之一,完成黑龙江省水利信息的获取和更新、数据处理与存储,信息提取与分析,数据与信息传播、数据库建立与更新,网络与传输、模型库、知识库、图例库.融OA、MIS、GIS为一体,形成以电子地图为载体,多要素、多层次、多时态、综合地反映黑龙江省水利信息的数字化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