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日本从江户时代起、中国从周代起至唐宋,很多古籍和农蚕书记载着当时蚕具的形制,更从书中的插图以及《耕织图》,加深了以古代蚕具的认识。公元前后,日中两国蚕具大多以木、竹和芦苇为材料,形制也类似,其后因就地取材方便,向自的方向发展,日本重视稻草的利用,固定蚕架改为活动蚕架(棚),名称也各不相同。近年日本推行高工效饲育技术,走向机械化,传统的蚕具急速消减,而中国仍保持传统的蚕具。  相似文献   

2.
南浔因辑里丝而扬名,成为江南集镇之首。辑里丝蜚声海内外,从而也形成了特有的南浔蚕文化,也促使聚书收藏、建造园林成为富有的丝商崇尚风雅的一种时尚,使南浔成为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介绍营茧过程中蚕体运动信息的采集方法及蚕体形状的表征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七种蚕在作蚕过程中的形状分布特性,并就它们的形状分布差异作了似然比检验。  相似文献   

4.
南浔因辑里而扬名,成为江南集镇之首。辑里丝蜚声海内外,从而也形成了特有的南浔蚕文化,也促使聚书收藏、建造园林成为富有的丝商崇尚风雅的一种时尚,使南浔成为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5.
论蚕业起源     
在中国南方(1958年)和北方(1983年),印度中部(70)年代、越南北部(70年代)先后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蚕丝遗存,这些发现为探索蚕业起源问题提供了新材料。本文讨论了这些发现,认为蚕业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而蚕业的起源可能是多中心的。本文并且利用中国和印度的历史文献以及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所进行的民族学调查所得到的材料,支持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6.
本在介绍营茧过程中蚕体运动信息的采集方法及蚕体形状的表征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七种蚕在作蚕过程中的形状分布特性,并就它们的形状分布差异作了似然比检验。  相似文献   

7.
唐代成都蚕市最初源于祈蚕福,是人们到寺观拜马头娘而产生的.唐代成都蚕市主要分为乡间的草市和成都府治的官市两类.唐代后期,成都蚕市逐渐由祈蚕福、蚕桑之物的贸易之地,转变为百物贸易和市民的游乐之地.总体来说,唐代成都蚕市还没有发展到极盛阶段,举办的次数、频率和规模都还处于较低阶段,其中的游乐活动也还较为单调和粗浅.  相似文献   

8.
《耕织图》从宋代诞生以后,历经元、明、清各代,并以各种载体广泛传播,不仅对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耕织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远及欧洲,被誉为“世界第一部农业科普画册”。本文论述《耕织图》诞生后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对蚕织科技发展的推进及对国际蚕织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耕织图》从宋代诞生以后,历经元、明、清各代,并以各种载体广泛传播,不仅对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耕积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远及欧洲,被誉为“世界第一部农业科普画册”。本文论述《耕织图》诞生后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对蚕织科技发展的推进及对国际蚕织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塑料蚕具闻世以来,经江、浙、、皖、豫等省部分地区推广使用,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该蚕具的闻世得到了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的大力支持.塑料蚕网、蚕簇具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1.
运用经济学原理对上海与日本城市间的消费需求水平比较研究,提出了两国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中国城市(上海)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于日本经济发过程中的什么阶段,由此得出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早在古代,中国常见的传统食品,通过民间交流,逐渐东传至日本,成为日本人所喜爱的食品.至今仍在流传的主要有豆腐、馒头、面条、饺子、环饼、薄饼、柑桔、梅干、屠苏酒、七草粥与粽子等十余种,不仅名称,而且采用原料、制作方法等仍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影子.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与两国不同的政治体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对西洋文献的“翻译”活动,在导致日本传统文体崩溃的同时,经由“言文一致”运动形成全新“国语”,对日本近代民族国家建构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相较之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晚清翻译”活动,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明治翻译”的影响,却表现出了与近代日本不同的西方价值接受方式和不同的东方文明处理思维。  相似文献   

14.
近代汉字术语多在中-西-日语互动中形成。同为汉字化圈成员的中国与日本,用汉字词意译西方术语的方式主要有二:(一)借用汉语古典词对译西方术语,古汉语词在翻译过程中发生词义缩小、放大或引申;(二)按汉语构词法创造新词对译西方术语。本以“科学”、“哲学”为例,分别论述这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饮食文化交流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餐在食材、种类及制作方式上对日本料理都有着深刻影响,但中餐与日本料理的相异之处又是显而易见的。文章试从中餐的传入历史为着眼点,分析了中国饮食文化在日本的传播途径及现状。  相似文献   

16.
服饰之学自是朱舜水建筑于彝伦日用之上的实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朱舜水的服饰文化观是属于传统儒家的,关乎华夷之辨、礼教和日用。重要的是他还在日本积极传播中华的服饰文化,涉及到技术、制度、历史、哲理等层面,有助于日本对中华文化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7.
日本生丝出口自1859年开港以后开始增长。较之欧州生丝质优价廉的日本生丝迅速发展,到1909年跃居世界生丝出口第一位。生丝质量的改进是由于技术的进步,缫丝工艺的逐渐机械化以及产品出口诸因素,而提供低价蚕茧供应的蚕农经营支撑着低成本的生丝生产。日本出口导向的生丝生产由于与美国这一主要生丝进口国的战争而遭到全面打击。虽然战后工业有了新的发展,但生丝出口并未增加,而且面临其它生丝出口国的挑战。近来,日本蚕业明显衰落,那些支撑生丝生产的蚕农数目也减少了。  相似文献   

18.
中日佛教交流历史悠久.本文主要阐述了佛教在江南的初期发展及其特征,并基于史实叙述了佛教如何传入日本并且被接受.从而可以看出日本佛教是由江南地区传入的佛教,二者具有相同的特征.同时,由于江南佛教的传入,日本汉字读音中的吴音成立了,与汉音并列为日本汉字发音的两大体系.因此,江南佛教在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全面战爆发前的蒋介石汪精卫两个集团的民族失败主义思想从国情观、战前途观以及对 力量的分析3个方面作了比较,他们的国情观,抗战必亡的抗战前途观是一致的,但是在对于亡国的情形,与日本和平谈判的条件,对于抗战的依靠力量的分析等方面,双信号学是有关很魇差别。这发歧的发展与扩大,导致蒋汪两个集团在抗日战争时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国外的学者曾对中国饮食文化做过一些研究。这些学者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和欧洲。通过对国外学者主要研究成果的介绍,让这些用"他者的眼光"看待中国饮食文化的著作,给我们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