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动态法测定了固体颗粒-液体的接触角及固体颗粒的润湿性,创新性地采用显微镜法观察了油-水-固体颗粒体系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固体颗粒的极性力为22.04 mN/m,稍强于非极性力;模拟水和原油模拟油在固体颗粒上的表观接触角分别为64.65°和74.09°,固体颗粒对模拟水和模拟油均有一定的润湿性;油-水-固体颗粒体系中存在多种形态,即:固体颗粒粘附在油珠表面、油珠附着在固体颗粒表面、固体颗粒的聚集体以及单独的油珠,且原油中含有微生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连续流动装置测量,并配合数值模拟法得到表征五种油珠分散状叔戊酰苯胺型成色剂的油珠偶合活性的偶合反应比速率常数和表观偶合速率常数,同时测定了叔戊酰苯胺型成色剂油珠在胶片层中的照相活性以及表征它们在非水溶液中分子偶合活性的解离常数PKa值,并且比较上述结果,研究表明,油珠状成色剂的反应规律与分子状成色剂的应规律不是不相同的,这是由于经过“分子组装”后的成色剂油珠在反应时不再以分子为反应单元而是  相似文献   

3.
轧制油乳液液珠大小和运动速度测量的可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行设计的微型可视化反应器对轧制油/水乳液体系进行了研究。轧制油/水体系中油珠在水中分散良好,外形为球形,其直径约为5~20μm。在时间差为1s的时间段内油珠的运动速率单调变化,而从总体上看,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液珠运动速率减小,变化幅度趋缓。本实验装置为单个微米级粒子大小与运动速度的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视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乳化油废水Zeta电位值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电泳技术对不同条件下乳化油废水的动电电位进行了测定,以了解油珠外表面所带电荷情况,为除油处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常温25℃下,水体的pH值对油珠表面的Zeta电位有显著影响;随着静置时间的增长,油珠的平均粒径增加且影响油珠的Zeta电位;电解质的加入对油珠的Zeta电位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
任宛莉 《辽宁化工》2022,(9):1231-1233
在采用电化学方法处理含聚合物的污水时,借助形态原位识别技术对处理聚合物污水的动态过程中气泡及油珠变化进行分析,结合絮体分形理论观察油珠与气泡的特点,并利用分形维数判断处理时间对两者的影响,观察气泡和油珠变化对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分时形态变化小,分形维数保持在2.06左右;油珠分时形态变化较显著,且随着时间的增长油珠粒径变大,分形维数在1.80~1.97范围内,两者形态和分形维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电化学处理期间,油珠和气泡会黏附在一起,并伴随着时间的延长,油珠会在气泡影响下逐渐聚集,这会提升油珠上浮分离速度,油珠平均当量圆直径会变大。在保持较高的输出电流、较短的动态停留时间或者较低的输出电流、较长的停留时间时能够促进除污。  相似文献   

6.
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油水分离剂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水相粘度大、油珠粒径小和油珠聚并困难的问题,从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药剂的思路出发,研发了促使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兼有油珠聚结和浮选除油功能的油水分离剂Drows-1,根据Drows-1对O/W型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具有良好破乳效果的特点,提出了将油水分离剂的加药点设在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之前,采用热化学沉降-浮选处理工艺解决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油水分离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使用Fluent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电磁力作用下的油-海水混合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电磁分离装置的分离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油水分离率随入口速度及油珠体积分数的减小而增大,随油珠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存在一定的电磁力密度使其达到最大。入口速度及入口油珠体积分数越小、电磁力密度及油珠粒径越大,收油口含油率越高、排污测含油率越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明胶层中油溶性成色剂油珠的偶合反应动力学。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比较证明:在明胶层中油溶性成色剂(C-1)油珠与彩色显影剂CD-4的氧化产物的偶合反应主要是发生在油珠-明胶水溶液的界面上。偶合反应速度与油珠大小、比速率常数、成色剂在油相中的浓度以及QDI的扩散系数有关。并且得到C-1成色剂油珠的比速率常数、CD-4氧化产物的扩散系数以及QDI和生成的染料在明胶层中的时空分布。同时观察到温度对偶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江苏陶瓷》2008,41(4)
冒油、不出油、掉珠,在使用圆珠笔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与笔珠质量有关系。陶瓷笔珠的出现,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圆珠笔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含羟丙基胍胶(HPG)乳状液性质及油水界面性质的研究,考察了HPG对水包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PG能增强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性;HPG增加了油水界面膜强度,随着ρ(HPG)增加,油珠的半衰期t1/2增加,破裂速率常数k减小;HPG可小幅度降低界面张力,ρ(HPG)=1 000mg/L时,界面张力值为16.58mN/m;连续相黏度随着ρ(HPG)的增加而增大,使油珠上浮速度和碰撞几率变小,油珠聚并困难。含HPG的水包油乳状液中显微镜观察图像,也证明了ρ(HPG)的增加使得乳状液中的油珠量增加,即增强了乳状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驱含油污水的聚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聚合物驱含油污水中油珠、絮体及Zeta电位的大小,研究了污水油含量、固体悬浮物含量、聚合物浓度对油珠及悬浮物的亚微观聚集形态、表面电荷及污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聚合物浓度或油含量的增加,污水中的油珠、絮体均有变大的趋势;随固体悬浮物浓度的增加,污水中的油珠、絮体不仅有变大的趋势,且大尺寸的絮体数量显著增加。聚合物浓度对带电颗粒的Zeta电位有显著的影响,聚合物浓度越高,带电颗粒的Zeta电位绝对值越高。表明聚合物是聚合物驱采油污水处理低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1 前言油相悬浮聚合工艺多用于缩聚型离子交换树脂的生产,此工艺将单体预聚成浆,预聚浆转入油相进行悬浮聚合,得到具有活性基团的珠体,油珠表面及油珠间附着一些油,需加以洗除。原用洗油剂为洗衣粉或溶剂汽油。选用洗衣粉作洗油剂,由于洗衣粉成分复杂,大都含少量漂白剂,污染珠体,破坏较重,同时洗衣粉也不易被洗净。在生产控制中,出现洗不净油时,多采用加大洗衣粉用量,提高洗涤温度,在碱浸泡时提高浸泡温度,这样就对树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在连续裂解工艺制癸二酸的过程中,酸化工序在加酸煮沸后,往往会出现一些油珠。这些油珠的出现,对癸二酸成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我们曾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很多兄弟厂,学到了很多研究如何解决这个带油问题的许多经验,并专门学习了沈阳有机化工厂在  相似文献   

14.
1 氯乙烯悬浮聚合颗粒形成过程在氯乙烯 -水系统中 ,借机械搅拌的剪切力使较大的液滴破裂后 ,在水相中分散 ,形成不稳定的油珠。这些油珠由于界面张力的因素 ,又存在聚集成大液滴的趋势 ,当体系中存在分散剂时 ,由于分散剂吸附于这些油珠表面 ,形成一层保护膜 ,并降低氯乙烯 -水两相间的界面张力 ,使分散于水相中的单体油珠趋于稳定的分散与聚集的动平衡状态 ,这种状态将决定树脂的颗粒形态。溶于单体相中的引发剂 ,在反应温度下产生初级游离基 ,使油珠内氯乙烯发生反应 ,生成不溶于单体的固体聚合物 ;外层分散剂保护膜与氯乙烯也发生反应 …  相似文献   

15.
严一 《上海染料》2009,37(1):10-10
杭州下沙恒升化工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恒升化工(启东)有限公司于2006年8月由外商(瑞典)投资2000万美元,占地92000平方米的独资企业。该公司作为酸性染料生产基地外,又专业研发和生产染整用助剂柔软剂(软珠、软片、软油)。近期染整用助剂系列软珠生产线全面投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油包水(W/O)乳液中群青粒子微胶囊化的机理,并探讨了粒子表面分形维数与其表现形貌的关系。结果表明,在W/O乳液中群青粒子进入乳液的液珠内形成“微型反应器”,使微胶囊化反应在液珠内的群青粒子表面进行,形成硅胶囊膜,有效地提高了群青的耐酸性;粒子的表面分维可量化化表征粒子的表面形貌,群青粒子表面分形维娄的大小可用于说明群青耐酸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连续流动装置,结合数学模型方法,测定了油溶性成色剂分别分散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N,N-二乙基十二烷基酰胺(DEDA)和磷酸三丁酯(TBP)三种溶剂中的油珠在明胶层中分别与彩色显影剂CD-2、CD-3、CD-4和CD-6的氧化产物QDI2、QDI3、QDI4、QDI6进行偶合反应的比速率常数,研究溶剂对油珠分散状成色剂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对偶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很大,一般来  相似文献   

18.
球形木质素珠体的制备及其粒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反相悬浮聚合技术制备球形木质素珠体,并采用正交实验综合研究了木质素珠体研制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珠体形成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自制的复合分散剂L1, 采用体积比为1∶1的变压器油与氯苯混合物作为分散相,油水相比为3∶1,搅拌速度为200 r/min,反应温度80℃左右,反应体系的酸度控制在1.5 mol/L时,反应2 h后所得到的球形木质素珠体粒径分布最均匀,粒径在0.4~0.8 mm的木质素珠体占木质素珠体总质量的83.2%。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个数值模型来模拟一个反应物在明胶层中边扩散边在油珠界面上与另一个反应物反应的动力学过程。提出了处理油珠界面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并应用在模型设计中。采用模型模拟与动力学实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获得反应物在明胶层中的扩散系数和界面反应的比速率常数等重要动力学参数,而且可以提供反应物和生成物在明胶层中的时空分布,并预测不同条件下的动力学过程。对模型的适用性也作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与NaOH为碱剂的强碱驱油体系相比,Na_2CO_3为碱剂的弱碱三元驱采出液,腐蚀性小、结垢轻,对油藏伤害小,目前在大庆油田已有应用。现利用界面流变仪测定采出液界面强度;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采出污水中悬浮固体粒径以及油珠粒径分布;实验发现弱碱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界面粘度在0.012MPa·s以内;污水中悬浮固体粒径以及油珠粒径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